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刘文群  邓泽元  李静 《食品科学》2006,27(12):389-392
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将无机态微量元素硒富集转化为细胞内的有机态微量元素硒的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接种量为次要影响因素。在3个次要因素中,培养温度的影响是较主要的。最佳富集条件为亚硒酸钠浓度90μg/ml、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60h、接种量8%。细胞富集的有机态硒占总富集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大量含有机硒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以生物量和藻体内硒富集量作为指标,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和硒添加方式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及富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8d等量(100μL)多次添加100μg/mL Na2SeO3溶液,是最佳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可得到生物量为0.903g/L,单位干藻粉有机硒含量为1413.168μg/g的富硒极大螺旋藻。  相似文献   

3.
管娴月  戴传超  高伏康  赵沫 《食品科学》2009,30(21):267-272
采用轮梗霉融合株D-A1作为富硒的载体,进行轮梗霉富硒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温度、转速、p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对轮梗霉富硒的影响。并选取对轮梗霉富硒影响较大的碳源、氮源、温度和转速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90μg/ml时,轮梗霉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麦芽糖100g/L、酵母膏10g/L、温度18℃、摇床转速120r/min,菌体硒含量最终可达3266.79μg/g,细胞富集的有机态硒占总富硒量的85.08%。以不加硒处理为对照,富硒轮梗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亚油酸的含量是对照的1.20倍,花生四烯酸含量是对照的1.24倍,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是对照的1.71倍。  相似文献   

4.
熊彪  曹洋 《食品工业科技》2008,(02):164-165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研究硒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的浓度为0~30μg/mL时,杏鲍菇的生物量、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浓度在30μg/mL时,含量为最大;当浓度超过30μg/m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硒在菌丝内的积累量在30μg/mL时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硒的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现阶段硒以及衍生物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国内外也开始重点研究硒以及硒衍生物的具体作用。硒在有机硒的形态下添加到食品中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有机硒存在人体内也可以起到防止人体器官老化、预防心脏病、预防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硒在硒蛋白的形态下也起到维持人体内激素动态平衡, 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可以正常运转的作用。现如今对硒的诸多深入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 本文介绍了硒的2种同形态, 并说明这2种形态下的具体作用机制, 以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形态硒。硒的更多形态和作用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今后也应该将硒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 更好地将硒利用到各个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6.
富硒大米中硒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了天然富硒大米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布及含量.本实验中,硒的检测线性范围为4 μg/L~20μg/L,相关系数是r=0.999 3,总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6%(n=6),总硒的加标回收率为103.12%.实验表明富硒大米中的总硒含量为206.708 μg/kg,达到60 μg/kg~300 μg/kg的富硒标准,而硒主要以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形态存在,含量为168.875 μg/kg,占总硒的81.70%,而有机硒中最主要的赋存形态是蛋白硒,含量90.170 μg/kg,占53.40%,其次多糖硒占9.28%,RNA硒占1.86%,其它形态的有机硒占35.46%.  相似文献   

7.
硒添加方法对螺旋藻生长及富集转化硒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比较了在标准培养液中不同硒添加方法对印顶螺旋藻生长及富集集化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富硒培养及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向标准培养液中添加无机硒盐浓度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转化有机硒的影响,以及克服高无机硒盐浓度影响富硒螺旋藻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酵母菌富集硒、铬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 《酿酒科技》2005,(1):38-40
研究了两株酵母菌不同培养条件下富集硒和铬的能力。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酵母菌种类、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培养时间都会影响酵母菌对硒和铬的富集能力。培养基较高的蛋白质和P2O5的含量有利于酵母菌对硒、铬的富集;提高培养基中的硒和铬的含量,酵母菌富集能力明显提高,但是高浓度的盐类对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数生长期酵母菌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梭子蟹中硒的赋存形态,并进一步探究梭子蟹硒蛋白组分中硒含量的分布,以梭子蟹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析法提取有机硒、连续提取法提取不同种类蛋白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原料和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表明:梭子蟹中64.5%的硒是以有机硒形态存在,并主要与蛋白结合(蛋白硒占总硒的48.8%);碱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是梭子蟹结合硒的主要蛋白,总结合硒量占蛋白硒含量的77.9%,按照结合硒量的多少,硒在蛋白中的分布依次是:碱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也有部分硒和多糖结合,占总硒含量的3.59%。  相似文献   

11.
平菇深层培养富集硒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菇深层培养富集硒的能力作了初步研究。平菇PL185具有良好的富硒能力,在3号液体培养基中添加5~10mg/L亚硒酸钠,平菇可以正常生长,可获得含硒量为85.2~131.2μg/g的菌丝体。有希望成为一种工业化生产毒性低、食用安全的保健品和食品强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硒对栽培平菇产量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向平菇栽培料中直接添加无机硒的方法,可使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并在菇体中得到有效的富集。实验表明:当加硒浓度在10~20mg/kg时,可使菇体中硒的富集量达70~120μg/100g鲜重,菇产量可增产3成左右。硒的利用率达4.081%和3.493%。菇体中生物活性物质多糖含量可达146.7299mg/g干重,VC含量可达20~21mg/100g干重,且采收的鲜菇不需经特殊处理即可上市出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金针菇与杏鲍菇混合发酵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利用金针菇与杏鲍菇的营养,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胞外多糖产生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探究金针菇和杏鲍菇混合发酵培养时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最适无机盐、最适温度、最适转速,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最适配比。结果表明,金针菇和杏鲍菇混合发酵液培养的优化条件为在基本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2%,麦芽糖2%,FeSO40.5%,KH2PO43.6%,最适温度26℃,最适转速110r/min。  相似文献   

14.
硒对杏鲍菇营养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洋  方勇  裴斐  夏季  赵尔敏  汤静  胡秋辉 《食品科学》2016,37(11):208-213
为了研究硒对杏鲍菇子实体硒含量、营养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向培养料中添加Na2SeO3的方式培育富硒杏鲍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杏鲍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分析硒在子实体中的分布情况,并且以普通杏鲍菇为对照,对富硒杏鲍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硒含量成正相关性,当培养料中硒含量在40~50 mg/kg范围内时,杏鲍菇子实体对硒的生物富集因子最高,达到0.46~0.47,有机化率达到83.00%~84.00%,并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12.02%和25.76%(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杏鲍菇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硒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研究表明,适宜的施硒量可以提高杏鲍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有助于改善其营养品质和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用0.6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质量比为2.5%,pH值为4.5~5的溶壁酶酶液,在酶液量与菌丝体的比值为20:1(V/W),温度30℃,转速为50r/min条件下酶解3h,可得到最高的原生质体得率。其原生质体数可达15.35×107个/ml。本研究为今后进行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营养元素硒在萝卜叶中赋存形态、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pH值分别为8.5和6.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蒸馏水、稀盐、乙醇、稀碱分别依次提取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类蛋白质、多糖、干样品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萝卜叶中的含硒组分主要有蛋白硒和多糖硒,分别占样品含硒量的54.48%和17.31%,在硒蛋白组分中又以水溶性蛋白结合硒含量最高,占样品含硒量的26.78%。  相似文献   

17.
微波烫漂对杏鲍菇POD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微波烫漂对杏鲍菇POD酶的灭活效果,并与沸水和蒸汽烫漂两种常规灭酶模式效果进行比较。为获得微波烫漂的优化条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POD相对酶活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杏鲍菇最适宜的灭酶条件为微波功率570W,微波时间59s。在此条件下处理的杏鲍菇游离氨基酸含量损失少,感官品质佳。  相似文献   

18.
以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研究了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杏鲍菇子实体粗多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获得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颗粒过100目筛、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2 min、p H值7、料液比1∶35、微波功率400 W、提取2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高达7.348%。  相似文献   

19.
一株产白藜芦醇真菌的培养及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虎杖组织培养过程中分离出1株真菌,对其发酵液提取物进行TLC和HPLC分析证明能产生白藜芦醇,并对其培养条件及白藜芦醇积累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20g/L蔗糖、2g/L硝酸铵、自然pH值(6.8~7.0)、温度为28℃,转速100r/min。3mmol/L苯丙氨酸前体物、Mg2+、Zn2+能促进真菌B-39的生长及白藜芦醇的积累,其白藜芦醇含量能达8.6617μ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