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学生对服装立体栽剪知识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熟练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了解服装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立体裁剪方法分析服装的结构特点,完成服装立体造型操作,并且作出立体造型的平面样板,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平面造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立体以及平面裁剪属于服装样板制作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只有把立体以及平面裁剪两者之间更好地融合起来,才能保障服装版型更加精确和完美。现主要对科技条件下服装立体以及平面裁剪的交融作一阐述,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服装立体造型》是一门实践性与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和服装裁剪等多项领域中,是一门集设计性、技术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服装立体造型》的课程开设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服装立体裁剪知识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熟练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巧;了解服装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立体裁剪方法分析服装的结构特点,完成服装立体造型操作,并且作出立体造型的平面样板;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平面造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OptiTex三维服装CAD技术,获得19种不同特色的虚拟模特,并以数字化立体裁剪的方法,取得上述模型的紧身原型样板,然后通过平面图片叠加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归纳了紧身服装衣身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人体围度形态变化与构建服装原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搞要:立体裁剪作为一种用于高档成衣的裁剪方式,其操作过程比平面裁剪要复杂很多。但最终立体裁剪都要转化成平面样板才能进行成衣的裁剪和制作,立体裁剪到平面样板的转化直接影响着成衣的质量。如果转化成功不但可以保证立体裁剪的效果也能很好的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制作。如果转化过程中误差太大,不但会影响成品的质量也会让前期的立体裁剪过程前功尽弃。本文从立体裁剪与平面样板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基本过程进行分析,强调了其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能给服装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6.
"服装是艺术与几何空间的完美结合",这一点在服装立体裁剪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合理地进行服装曲面的结构处理,必须深入研究人体及服装的曲面形状,研究如何利用平面材料的几何变形完成服装曲面的构造。三维服装CAD正是要实现服装曲面的构造及其展开,因而必须从立体裁剪过程中抽象出其几何特征,以实现数字化操作。本文根据服装原型在服装裁剪中的核心作用及其立体裁剪所具有的几何学特征,以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实现服装原型数字化立体裁剪的几何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文章根据立体裁剪的基础方法重点介绍一下袖子部分的立体裁剪步骤,包括各种袖型的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服装立体裁剪与设计课程是现代服装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水平,直观地展示服装的立体设计样貌,并帮助服装设计师随时调整优化服装的造型,直至理想状态。相对于平面裁剪与设计,服装立体裁剪与设计更加立体化、真实化和动态化,在高级成衣定制环节和样衣制作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张惠晴著述的《服装立体裁剪与  相似文献   

9.
针织服装样板设计特点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莉莉  张睿 《广西纺织科技》2000,29(4):24-26,31
由针织面料性能特点决定了针织服装样板设计有其自身特点与规律。文章分析了现有针织服装样板设计的方法。找出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并通过立体裁剪实验方法,探讨出针织服装样板设计的特点与方法,为各类高档针织服装样板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立体裁剪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建国  陈敏之  何瑛 《纺织学报》2006,27(3):117-120
分析了立体裁剪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通过对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深入比较,指出立体裁剪在处理服装复杂结构、解决服装材料悬垂伸缩变形时的独特性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宏 《辽宁丝绸》2011,(1):40-42
在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中,褶皱的设计与构成一直是服装造型创作的焦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服装的立体构成方法确实实现着服装平面构成所难以完成的、形式较为繁复的服装造型和服装细节变化.这将成为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实现服装创作作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服装数字化立体裁剪的理论依据是原型设计,通过人体模型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与处理,将电子化人体模型存储在计算机内,再按服装设计要求将人体表面填平补凹,形成可展性且附合于人体表面的服装原型曲面,再将此原型曲面展开为平面,最终获得服装原型板.  相似文献   

13.
以160/84A国家标准人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体肩斜度与服装背宽线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理论模型.以3°的公差改变人体模特的肩斜度,共变化5次,通过立体裁剪的方法获得衣身样板,将平面样板叠加,得到相应的数据,以此对肩斜度与服装背宽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出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丰富女上装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身体厚度是人体纵深向的厚度尺寸,是研究女装侧面外观效果的参考尺寸,其结构处理技术影响服装与人体体表的吻合程度。以160/84A国标女上半身人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Opti Tex软件的三维CAD技术设置虚拟人体模型,并以0.56 cm的公差增加人体模特的侧面厚度,共变化10次,然后通过数字化立体裁剪的方式获得衣身样板,以平面图片叠加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贴体衣身样板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及优化服装贴体原型的方法。结果显示:人体厚度每增加0.56 cm,胸围、腰围、上胸围基本呈等差增加,贴体样板横向尺寸的变化大于纵向尺寸,前后腰省、肩省等都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5.
李晓兵 《辽宁丝绸》2012,(4):24-25,20
立体裁剪基准线严谨规范的标定是立体裁剪过程中款式造型准确表达的基本保证,它把平面的服装制版与立体的人体形态联系在一起,为服装制板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认真观察研究基准线在人台体表上的分布情况、掌握其准确位置和长度比例关系是立体裁剪展开版准确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找出驼背体衣身样板结构的变化规律,对驼背体衣身样板的制作、修正、自动设计与生成提供技术支持,对160/84A标准人台进行补正,模拟驼背体背部形态,生成5个不同驼背程度的驼背体模型。采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得到各驼背体模型后衣身合体三维样板,转化为平面样板。将各平面样板叠加拟合,量化平面样板中各关键点的位移变化,分析总结驼背体后衣身平面样板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背部每抬高0. 8 cm时,后衣身平面样板的各个关键部位均呈现较为规律的等差数列变化,相关部位的省量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身体厚度是研究女装侧面外观效果的参考尺寸,其结构处理技术影响服装与人体体表的吻合程度。以160/84A的国家标准女上半身人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OptiTex软件的三维CAD技术设置虚拟人体模型,并以0.56 cm的公差增加人体模特的侧面厚度,共变化10次,然后通过数字化立体裁剪的方式获得衣身样板,以平面图片叠加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贴体衣身样板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衣身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及优化服装贴体原型的方法。结果显示:人体厚度每增加0.56 cm,胸围、腰围、上胸围基本呈等差增加,贴体样板横向尺寸的变化大于纵向尺寸,前后腰省、肩省等都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8.
正服装立体裁剪是区别于平面裁剪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将坯布或成品面料直接披附于人台(人体)上进行服装立体空间设计,常作为服装设计人员用来阐述设计思想的必要工具和手段。立体裁剪的最大优势在于抛弃了平面裁剪中大量繁复的数据公式推导和对经验数值的过度依赖,具有上手快、效果直观、造型感强等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服装产业升级和消费环境的变化,对  相似文献   

19.
针织服装领窝原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种代表性针织面料进行实验,获取了面料的弹性拉伸率,其次对机织坯布与这四种针织面料分别在同一人台上进行体贴上半身立体裁剪,进而得到不同材料领窝样板数据,并把机织面料与针织面料立体裁剪所得领窝样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针织服装弹性伸长率与相对于机织服装领窝结构样板变化率的数理回归关系,进一步推导出针织服装原型领窝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立体裁剪是现代服装设计与制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了便于理解与掌握该技术,本文提出了立体裁剪的加减法原则,并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技巧。 一、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平面设计与裁剪的方法进行服装设计与裁剪,对于一般的款式设计而言,普通的平面造型方法和剪裁技巧都能满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于服装风格的追求日趋个性化,款式设计讲求独特,服装裁剪要求准确,要进一步提高服装适体性的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