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中西饮食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色彩,在食材偏好、烹饪方式、器具选择及用餐礼仪等方面尤为明显。从以上方面的现象比较分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及中西饮食文化的哲学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中西饮食文化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差异中,世界各国的饮食不仅吸引着无数饕客,而且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饮食中的许多习俗与偏好都是极其顽强、极难消退的:旅居美国四十年的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分析入手,探讨其服饰造型,得出中西元素的交融使服饰造型表现更加和谐,更能突显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西盐业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欧洲盐业史,按其发展进程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1)九—十二世纪“领地、寺院阶段”。此阶段的特点在于盐业产业为从前皇帝或君王所赐予。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推知在这阶段以前必有一个王室经济特权的世俗性阶段。(2)十二世纪以后的“财政、政治阶段”。这个阶段,盐业由于国家垄断或专卖而成为财政收入的对象。(3)从十三世纪起则可称为“经济阶段”。这时期盐业的特征是贸易繁荣,尤其表现在海外贸易发达和各国及各盐场之间所展开的生动竞争上。除了这种按  相似文献   

5.
高亦文 《广西轻工业》2008,24(1):124-125
本文总结了中西裤装发展的不同历程与特点,由此分析出中西裤装的特色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磊  陈莹 《丝绸》2012,(7):69-73
从中西两条服装发展线路对开衩的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进行了两者间的比较,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服装总体风格含蓄、内敛,规矩,西方服装总体风格奔放、夸张,实效。中西方开衩元素特征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服饰文化及审美情趣的差异。中西方服装开衩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所凝练出的形式与风格已成为中西方服饰文化的象征性典型元素,已经被设计师们大量应用于现代时装创新设计之中。研究认为开衩作为服装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中已淡化了中西方的归属化特征,但其内含的象征性仍值得关注并加以合理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17世纪的中国是清王朝的上升阶段,与此对应的是西方巴洛克时代,看似两条毫不相干的平行线的内在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17、18两个时期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西方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封建时期的鼎盛也是没落。这个时期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也在此大环境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面貌的写照和反映。此时的服饰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许多影响至今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9.
沈雷  李娟 《纺织学报》2010,31(9):100-103
针对当今中西羊绒衫市场具有代表性品牌的近季主打产品,分别对产品的材质性能、造型设计、装饰设计、色彩设计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结合中西方消费者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中西方服装文化的差异,参考已有的市场调查报告,对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中西方羊绒衫产品的设计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羊绒衫设计优势与不足之处,对如何提升我国羊绒衫设计水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丝绸》2015,(6)
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及工艺技术皆可在本民族的服饰纹样中得到体现,以中西方传统服饰中最常见的植物纹样为切入点,通过对中西方此类纹样在文化本源、取材立意、造型风格三方面的比较研究,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成因,以及确定此类服饰纹样在文化环节中的意义。研究表明:中西方差异主要表现在西偏重于形式、中偏重于内容;西偏重于现实、中偏重于想象;西偏重于理性,中偏重于悟性;西偏重于立体,中偏重于装饰。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异及其定位,为跨文化的对话创造条件与可能。  相似文献   

11.
阎玉秀  金子敏 《丝绸》1996,(3):46-49
通过对中国和西欧女装造型演变过程的比较与分析,认为中、西古代女装造型变化总的趋势是由复杂到简洁;中国古代女装造型是平面的,西欧则是立体的。这是由中西不同的审美观、历史文化背景及人体体型等原因造成的。了解中西服装造型的不同特点,有助于提高我国服装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活中,服装属于必需品,同时属于时尚潮流主要元素。服装功能逐渐从护体、遮羞以及御寒等方面发展成审美元素以及潮流元素等。服装材料丰富多样,早期社会以皮革、树叶等为主,在社会生产技术发展中,出现了棉麻以及合成等种类面料。本文主要研究中西现金带皮革设计比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是分别分析了18世纪中西女装造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以期探求各自的文化特征以及造型理念,同时为中西服装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烹饪艺术源远流长,享誉世界。平在几十年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中国的书法、国画、烹饪、中医等,乃是中国的“国宝”,当继承发扬之。中国的烹饪艺术,实在是博大精深,原料之广、品种之繁,不胜枚举。众所周知,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原料,不同的烹饪技法,是形成地方菜系的重要因素。中国菜原料之多,是任何国家的菜系所无法比拟的。能直接入菜的原料暂且不说,经过再加工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各国政治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不同意识形态、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性开始逐步显现。其中,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化社会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是人们了解不同国家思维方式、风俗礼仪、文化认知的有效渠道。而饮食翻译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使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拥有便利条件与路径,有助于增进中西方文化互信,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在此,笔者深入研究中西饮食文化的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社会高度开放、兼收并蓄,全球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最具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载体,中国饮食文化由此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了解和体验中国饮食文化,并对中国各种美食产生了极高兴趣。基于此,英语翻译作为实现中西饮食文化深入交流的重要依据,英语翻译作用更加凸显。但由于中西饮食在工具使用、制作方式、礼仪传承等方面并非完全对应,加大了英语翻译难度。因此,英语翻译工作者需正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存在,在明确二者差异内容的基础上提升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正>电影是一种具有超强创造力、超高表现力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电影能通过影像和声音来传递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声音,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观众的思想价值和审美追求。电影题材丰富,能反映社会现实,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电影制作者可以通过电影来传递本民族的文化内容和社会价值观,因此,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会在电影作品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也成为国与国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关键.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烹饪方式、饮食方式等方面,还表现在饮食礼仪和观念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的宴席上,同样是上酒上汤还是上其它饮料,其顺序、作用、搭配等形式及内容,中国和西方有着较大的差异。 严格地说,中国人讲究的是食饮。因为一方面,中国人将食的位置看得很重、很高,宴席或一般饮食中,中国人很少单纯坐下来喝杯酒,总是要找好下酒料,才合着酒一起饮用。普通人家往往是有了一些好菜,才觉得应喝点酒慢慢品味。酒量大的人也相似。如《水浒》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一向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学,在饮食上主要讲究滋味,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弄出特色来,这点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同时,讲究辩证法的中国人也提出了“味不可过厚”的告诫和“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品平衡营养原则,其中心是“药补不如食补”。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中华医学医药研究者将食品作为药材来看待。诸如:“菠,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本草求真》);胡萝卜“下气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