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旅游业激发非遗、发挥旅游对非遗的传播功能、扩大文化的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构建"非遗"旅游体系,培育特色文旅品牌的保护、开发路径,促使"非遗"资源传承,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建立非遗动态影像库;进而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倡导形成“非遗挖掘与保护-非遗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源库建立-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最后从建立流动性博物馆、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制作数字化影像、开展新媒体非遗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探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持续策略。研究对于从新媒体视角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的实施,文化出海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文化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创新并走向世界舞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以非遗面塑为研究对象,分析非遗面塑发展现状及出海可行性,探究非遗面塑文化产品创新策略,构建非遗面塑的海外传播策略,目的是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海外消费者了解中国非遗面塑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东莞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设计现状,总结东莞非遗文创产品存在的不足,基于体验视域提出东莞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旨在推动东莞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发展,为有关东莞非遗文创产品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乡村非遗服饰品为中心,分析了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非遗的艺术元素采集与提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人体建模、服装结构设计以及面料工艺的模拟、再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乡村非遗文化以更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以传承非遗皮文化为己任的四川雅安金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步文化公司")于当日亦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金步·非遗影像展》。"金步·非遗影像展"以大  相似文献   

7.
兰珂 《西部皮革》2022,(24):138-140
艺术课堂具有审视传统、重塑文化的功能,与广西非遗文化科学结合,既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有效的平台,也能保障设计作品落地转化。通过厘清非遗文化与艺术教学存在的关系内涵,明确了非遗文化介入艺术课堂的意义,从非遗融入校园文化、构建非遗教学体系、开拓非遗实践基地、校企助力非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提出非遗文化融入艺术课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研究策略,以非遗文化产业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8.
河南非遗视域下研究二七红色文创的设计路径,是将河南非遗与二七红色文创相融合,创新二七红色文创应用实践方法,同时拓宽体现河南非遗文化的二七红色文化传播途径。以河南非遗为基础的二七红色文创设计满足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河南省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构建新模式,对河南非遗文化及二七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星星 《中华纸业》2023,(22):67-69
非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其中的多种文化元素给纸质包装设计带来了许多启示。本文将从非遗文化与纸质包装设计的彼此融合及非遗文化元素在纸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探索如何将非遗文化更好地应用到纸质包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吉磊 《丝网印刷》2023,(2):17-19
分析国家级非遗海州五大宫调的文创设计现状,通过文创衍生品对非遗项目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重构,使非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1.
徐颖 《丝网印刷》2024,(5):7-10
珠海非遗文创设计如何创新才能使其跟随时代步伐,满足大众不断上升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具有珠海非遗特色,文章分别从非遗文化、视觉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价值、运营策略方面详细论述珠海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有效促进乡村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媛 《江苏纺织》2021,(6):85-8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批量生产成为社会主流的生产方式,导致非遗文化得不到传承与发展.为了引起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了非遗文化元素.文章阐述了非遗文化的概念,列举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的原则,提出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非遗"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设计之间不断融合做创新点,论述当前"非遗"产品设计开发的概况,引入服务设计思维,以非遗楚香产品为例,以用户旅程图形式挖掘消费者在"非遗"产品中流程中每个接触点的问题,解决流程中的触点问题,以流程中的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的设计提升消费者在"非遗"产品中的服务体验,给产品设计以更完善的配套设计,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消费者对"非遗"产品使用的可持续性,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的“璀璨非遗永续传承——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暨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文旅融合非遗铸魂——泸州老窖非遗与旅游融合案例”入围2022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沈才洪作为川酒唯一代表,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入围“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游客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资源,本文将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融入《服装网店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思政核心素养目标确定、专业+思政双线融合的课程设计、思政元素落实单元教学、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索本地非遗文化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不断加深,各种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夏布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进一步传承了传统织造工艺,发展了夏布更广泛的用途。结合夏布的工艺特点,本文就夏布在服饰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其当前的创意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具有大量价值且可挖掘、可转化的文化内容。蓝印花布作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染织技艺,虽然在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资源开发有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从南通蓝印花布非遗资源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并基于IP品牌化视角探索其非遗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认为人格化形象塑造、特色化产品设计及网络营销链打造是促进蓝印花布非遗文化有效配置、丰富文化创新再造及推动文化价值转换的全新尝试,更是构建蓝印花布非遗IP文化品牌、拓展产业链开发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陈雯慧  鲁湘玉 《福建轻纺》2023,(3):17-19+3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凝结着中华传统文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进程坎坷缓慢,非遗的保护传承之路举步维艰。文章以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为例,研究阐述在多元冲击下非遗面临的传承困境,提出根据非遗文化的自身性质特点,紧紧围绕非遗“活态传承”这一理念对当下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创新规划和探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品说明:“港城遗梦”以湛江非遗项目:雷州石狗、舞鹰雄、北坡游鱼、湛江傩舞、吴川飘色为创意文化,从中提取创意元素进行设计。非遗里悠久的故事和精神内核是世代相传的,这五项非遗都独具湛江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生动表达了湛江人民爱憎好恶的价值评判态度与审美情趣,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和向往。此次设计从湛江非遗文化中提取元素进行插画设计,采用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选用精美的金属书签作为载体,让湛江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让非遗“潮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章以传统文化服饰中的民族历史、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路径,即挖掘服饰历史特色、开展非遗服饰体验、开展服饰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在学习中贯穿工匠精神理念,从而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