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程晓英  贾玺增 《纺织学报》2008,29(10):98-101
在综合古代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冠"之词义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的界定,按照冠类首服的冠体大小、束发和佩戴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单体式、分体式和复体式3种形态。并对中国古代冠类首服的名称内涵、造型特征和演变传承进行了整体梳理与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冠类首服的戴用,不仅与国家建制、社会习俗、个人道德修养有直接关联,还与戴用者的身份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冠的式样清楚地辨识佩戴者的社会地位。同时冠也是封建社会贵族男子成年后拥有一定社会权力和地位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的形象,自其去世以来便随着历朝历代的口述、谱写、演绎,逐渐从一位历史上的贤相神化为一个道教军师。其艺术形象的程式化,不仅体现在对人物事迹的描述、思想、性格等的塑造方面,其穿着扮相同样具有标志性。诸葛亮的首服大致可分为葛巾、纶巾、八卦巾三种,可谓其彻底仙道化的标志之一。笔者拟对诸葛亮首服之演变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切入点,从服饰角度窥探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演变,进而探寻其形象逐渐神仙道化的演变过程和缘由。  相似文献   

3.
林鹏飞  牛犁 《丝绸》2022,59(2):130-136
历代首服中装饰物多样,其中蝉纹饰物造型精巧别致,具有独特的符号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蝉符号的历史渊源和寓意进行深层解读和剖析,总结其表现特征;从墓葬出土及绘画中的蝉纹金珰及附蝉首服对蝉的情感表达、含义象征进行归纳、整理。研究表明:蝉是古代中国首服的重要纹饰,并在作为首服纹饰的过程中完成了文化符号、思想符号及民族符号的构建。蝉饰不仅设计巧妙而且品种丰富,无论在佩戴身份还是种类用途都分化明细。其传播原因受官宦权位、雅士情感、黄老学说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纹饰的发展演变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5.
为深入了解回鹘男子首服三叉冠的形制、造型和起源,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法系统梳理头戴三叉冠的回鹘供养人图像遗存。依据三叉冠出现的时间分析其形制变迁;按照三叉冠造型变化、结构变化等将其造型分为4类,并分析各造型与其他相近冠饰结构及内在关系,探讨了三叉冠形成的诸多因素。研究表明:在三叉冠出现前期,其冠体造型应是吸收了介帻的结构特点,而中后期则受了摩尼教以及佛教的影响使其形制发生了3次变化,并且随着形制变化其阶级性和符号性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6.
江南水乡妇女首服的形制与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竞琼  崔荣荣  刘水 《纺织学报》2005,26(5):132-134
 运用了民俗学和服装学的原理,对江南水乡妇女的发型、眉勒、包头巾、簪花的形制与渊源作了初步研究。其中发型是蓄发并有发髻,同时伴有簪花,这是构成水乡妇女首服的基础,眉勒是系扎于前额的狭长形条带,包头巾是包裹头顶的梯形布幅,这是构成水乡妇女首服的主体。这一切都具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同时与当地“稻作文化”的生活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贾琦  赵千菁 《丝绸》2021,(4):95-104
巾最初是布帛制作的系佩饰物,同时可擦拭物品,后有人用作裹头布,至明代男子用巾的风尚已超越以往任何时期.文章利用考古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明代男子巾类首服类型加以考证,总结其表现特征,同时利用图文互证及例证比较等分析方法,对明代时期男子巾类首服的用料及装饰手法进行梳理、归纳.研究表明:明代男性巾子类型可分为两类七型,造型均衡...  相似文献   

8.
9.
唐代女子首服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呈现出风姿多彩、品种多样的景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载体,唐代首服体现了时代的特色。通过分析有关唐代女子首服的文字描述、史料保留的图片,认为唐代女子首服可归为5类,通过唐代女子代表性首服"羃離-帷帽-胡帽"的演变模式,印证了胡汉文化的交融与整合,呈现了唐代服饰观念逐步走向开放的轨迹,折射着当时女性的审美观和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首服“诨裹”最早出现并流行于宋代,是一种经过杂剧艺人夸张、变形处理后,带有滑稽色彩的头巾,也是副末或副净表演时使用的一种首服,与宋杂剧滑稽调笑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属性有关。本文从物质文化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文献与文物的相互印证,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宋杂剧艺人首服“诨裹”的主要形制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并与宋代乐舞艺人首服缠头的形制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流行原因与宋杂剧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的需要密切相关;它是在宋人日常生活首服基础上加工创造出的“新首服”。宋杂剧艺人的“诨裹”样式,为后世元明杂剧首服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郭丽华 《中国酒》2007,(11):79-79
每次参加五粮液的会议,都会发现五粮液有所创新。2007年秋季糖酒会上.五粮液与经销商的见面会无论从主题、内容、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让记者感慨最深的是五粮液正有条不紊地引领中国酒业走向世界,充分体现了代表中国的世界酒业大王的责任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华夏服饰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产生了许多表示服装的名称,或者与之相关的词语,这些名称和词语统称为"汉语服装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进行解读,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服装除具有保暖、遮羞、装饰等作用以外,还蕴含着丰富的借代思维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文章分别针对汉语服装词语的借代思维和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化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白酒国际化问题是近期传播学与跨文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聚焦网络自媒体文本中对中国白酒的评价,揭示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白酒文化的认同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国际消费者普遍对中国白酒文化缺乏认同感,难以接受口味独特的中国白酒,特别是对中国白酒品质、传统酿造工艺、酒精浓度、价格的认知存在偏差。研究结论有望为迫在眉睫的中国白酒文化国际认同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商务会客、家庭饮用和礼品赠送等场合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将葡萄酒作为选择目标之一。通过对消费心理的分析,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以休闲享受或者健康导向的整个消费购买过程中,葡萄酒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其实追求的是诸如时尚的、成功的或者健康的心理诉求的实现。葡萄酒消费过程中随附的是一种“优雅的”或者“追求优雅的”消费文化。现代营销理论也要求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因此,对于葡萄酒企业上来讲,如何切实将“优雅文化”贯穿并实现于市场行销链条中,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从营销传播的诸多方面入手,试图搭建一个葡萄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框架平台,以供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董文静 《中国皮革》2023,(11):148-151+155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皮革制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也逐渐多样化,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在国际市场上,融入中国元素的皮革类制品服饰、家具及饰品类设计也备受欢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将其与皮革制品科学、合理地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皮革制品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进而促使皮革制品的经济价值及实用价值的提升.本文立足当前皮革制品的设计及产业发展现状,基于皮革制品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多元化应用进行有效分析,并针对其在皮革制品中的展现提出相应的策略,为进一步推动皮革制品产业的持续化、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丹 《酿酒科技》2014,(6):120-122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化和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中国白酒国际化已是必然。文化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在中国白酒国际化道路上,文化也是引领和先导。中国白酒要走出国门,首先是中国白酒文化必须为国际消费者所认识、理解和接受。选取国际、国内著名酒文化企业代表,比较了国外洋酒文化和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异同,并以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著名白酒文化国际化发展为典型,研究未来白酒文化国际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武术大国,向来都是以武术闻名的,而武术文化的构建对于武术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武术文化想要可持续发展更加顺利,需要抵御文化为其提供有效的基础工具,中国的武术文化以地域为重点,它可以承担我们国家武术文化以及武术历史的发展、宣传等作用。想要让我们国家的武术文化摆脱历史的束缚,冲破静态发展的趋势模型,从而可以呈现出动态发展的形式,是需要我们国家地域武术文化的支持的。其实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缩影就是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所具有的系统分支中就有武术文化,地域文化是可以搭建起我们国家传统素养文化以及武术文化之间能够相互沟通、互相联系的桥梁,带给我们国家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更加创新,更为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宝石》1999,(3):145-146
  相似文献   

19.
正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恶龙,龙神福佑民众,而西方龙是魔鬼的代名词。中国的词汇里,有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人中龙象、鲤鱼跳龙门等成语,表达出人们崇龙的心理。十二生肖中属龙者为数众多,因为父母都想要个龙宝宝,寓意着人中龙凤、光宗耀祖。作为龙的传人,你知道中国龙的来龙去脉吗?  相似文献   

20.
《北京纺织》2012,(1):223-225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中国龙不同于西方的恶龙,龙神福佑民众,而西方龙是魔鬼的代名词。中国的词汇里,有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人中龙象、鲤鱼跳龙门等成语,表达出人们崇龙的心理。十二生肖中属龙者为数众多,因为父母都想要个龙宝宝,寓意着人中龙凤、光宗耀祖。作为龙的传人,你知道中国龙的来龙去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