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尼龙6及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非晶样品的熔融行为. 方法采用DSC技术探讨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DSC扫描速率、以及连续多步退火等因素与冰水淬火样品中的尼龙6组分的熔融峰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与结论上述因素对尼龙6组分的熔融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共混使尼龙6的结晶度和结晶完善度降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结晶度提高. 与纯尼龙6相比,共混物中高温熔融峰的峰高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熔融共混制备尼龙6/纳米SiO2复合材料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熔融共混将表面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纳米SiO2与尼龙6(PA6)切片共混,以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纳米SiO2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其中,纳米SiO2的质量分数为2.5%;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数控毛细管流变仪等仪器研究了其热学性能与流变性能. 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处理的纳米SiO2分散性好,制备的尼龙6/纳米SiO2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有所改善、结晶度下降、熔体黏度的切敏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将纯碳纳米管通过浓酸氧化改性,然后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改性碳纳米管/尼龙12复合材料的粉末.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过酸氧化处理,碳纳米管表面接上了羧基和羟基等极性官能团;光学图像表明改性后的碳纳米管与有机溶剂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得到较好地改善;热重分析可知碳纳米管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测试显示碳纳米管与尼龙12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得的样品抗拉强度比熔融共混法制备的样品提高了3%.  相似文献   

4.
以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反应性微凝胶与尼龙6的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Avrami方程、Arrhenius理论以及Hoffman理论描述了反应性微凝胶/尼龙6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很好的描述反应性微凝胶/尼龙6共混物的等温结晶过程,尼龙6和共混物的Avrami指数都在2~3之间,共混物的值稍有升高,结晶速率常数减小,说明反应性微凝胶的加入,改变了尼龙6的成核过程和球晶生长机理,降低了尼龙6的结晶速率;通过Arrhenius理论得到共混物的结晶活化能比纯尼龙6高,当反应性微凝胶的含量达到30%时,结晶活化能的值最大;通过Hoffman理论得到成核参数的值随反应性微凝胶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反应性微凝胶的含量达到30%时,成核参数的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处理条件对尼龙6及其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中的结晶非晶态样品的结晶熔融行为.方法采用DSC技术探讨退火温度、退火时间、DSC扫描速率以及连续多步退火等因素与尼龙6组分的熔融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与结论存在一个临界DSC扫描速率,对尼龙6的中间熔融峰有较大的影响.在尼龙6的熔点温度附近退火后,尼龙6的主熔融峰向高温方向移动.短时间退火处理对纯尼龙6的熔融行为比对共混物中尼龙6的影响大,与聚乙烯共混使得尼龙6的熔融峰的峰高明显降低。尼龙6的熔融行为与聚乙烯、相容剂和热处理条件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尼龙6及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非晶样品的熔融行为.方法采用DSC技术探讨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DSC扫描速率、以及连续多步退火等因素与冰水淬火样品中的尼龙6组分的熔融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与结论上述因素对尼龙6组分的熔融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共混使尼龙6的结晶度和结晶完善度降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结晶度提高.与纯尼龙6相比,共混物中高温熔融峰的峰高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高岭土/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分析了改性高岭土(MK)、炭黑(CB)和白炭黑(PS)等不同类型填料对复合材料阻燃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高岭石的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高岭土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MK/NR)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填充量为50份时,MK/NR热稳定性能与CB/NR相当,优于PS/NR;MK/NR的阻燃性能与PS/NR相当,与CB/NR相比略有降低;填充70份高岭土时,高岭石颗粒在橡胶基体中形成了明显的卡房式空间分散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MPP)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物,研究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探讨了M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 PP/PA6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MPP的加入改善了PA6与PP的相容性,使两相分散均匀.MPP对PP/PA6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表面改性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二元胺/环氧树脂增韧BMI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为基体,用二元胺和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利用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仪及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改性树脂的结构、反应程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二元胺和环氧树脂固化双马来酰亚胺体系中,随固化温度的提高,产物的交联密度升高.与纯组分的双马来酰亚胺固化体系相比较,改性后体系的分解温度降低,柔韧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甲醛(POM)是一种高结晶性工程塑料,存在缺口敏感,冲击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等缺点。用热塑性聚氨酯(TPU)改性POM,对多种TPU进行了优选,发现聚己内酯共聚酯型TPU综合力学性能比其它TPU好,硬度为80 HA时,与POM在熔融加工中粘度匹配,利于共混,增韧效果优于其它TPU。当TPU含量为40%时,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冲击性能发生突变,达75 kJ/m2。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随TPU含量增加而增大,含40%TPU时,断裂伸长率达到400%。共混物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TPU的加入使POM中的添加剂部分迁移到TPU相中,影响了聚甲醛结晶过程。同时发现,TPU可显著提高聚甲醛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