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导了用电溶解法回收废残WC-Co硬质合金的工艺和实践,分析了电溶解WC-Co硬质合金时反应过程的机理,指出:只要适当控制电解条件,就可以将WC-Co合金进行分离和再生。  相似文献   

2.
细晶粒WC—VC—Co硬质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描述了10wt%VC的WC-VC-Co硬质合金的生产过程和部分性能,该合金的可烧结性表明比预期的要好,而且硬度比同等钴含量的WC-Co硬质合金要高,韧性优于相同硬度的WC-Co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3.
共沉淀回收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沉淀回收废硬质合金的W-Co复合物为原料制备的再生WC-10Co硬质合金具有WC平均晶粒细、矫顽磁力和硬度高的优点,但较多的WC晶粒缺陷、较高的WC晶粒邻接度Cwc-wc和不连续长大的粗晶WC的存在降低了其强韧性。用共沉淀回收料制备两相WC-Co合金,须实施较生产普通WC-Co合金更为严格的碳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配碳量与Ni/Co比对WC-9(Ni-Co)硬质合金抗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C-3Ni-6Co的配碳量是6.04wt%时,其抗弯强度与WC-9Co硬质合金相当;Ni的分布均匀性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极其重要,粗粒Ni粉或(和)较多η相的存在都会使硬质合金形成脆性断裂,直接影响合金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配碳量与Ni/Co比对WC-9(Ni-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C-3Ni-6Co的配碳量是6.04wt%时,其抗弯强度与WC-9Co硬质合金相当;Ni的分布均匀性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极其重要,粗粒Ni粉或(和)较多η相的存在都会使硬质合金形成脆性断裂,直接影响合金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6.
WC—Co硬质合金热处理后的TEM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YG11C和YG13C两种牌号硬质合金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TEM分析,通过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确认了CoxWyCz物相在淬火回火所得的面心立方钴(α-Co)中的存在,并结合硬质合金热处理前后抗弯强度的测定,其该类物相在面心立方钴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ε-M,Co3W,Co7W6,k-Co3W9C4等物相在热处理后的硬质合金中可起的强化作用,从而提高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7.
WC(15—20)m?—Co—Ni硬质合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志 《硬质合金》1998,15(1):21-24
研究了富铁的高粘结剂WC基硬质合金,其基本化学成分为WC-(15-20m%)(Fe-19%Co-16%Ni),根据WC粉原始颗粒度等的不同,试制了4种硬质合金,其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或相当地相应牌号WC-Co基硬质合金的水平,对20%粘结相的2种硬质合金做了应用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密切结合WC-Co硬质合金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检测工作,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从断口形貌、WC-Co合金的断裂行为、孔隙、夹杂物、η相的组织成分和结构等都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验表明合金断裂过程主要沿WC硬质相与Co粘结相界面断裂或通过Co粘结相断裂,很少是WC穿晶解理断裂,同时阐明了断裂源中的孔隙、夹杂物、η相是降低硬质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从而探讨了WC-Co合金断裂的机理。该分析研究为质量检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对  相似文献   

9.
刘寿荣  刘方 《焊接学报》1994,15(3):185-190
研究了高频钎焊同时淬火处理对WC-20Co硬质合金刀片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200℃温度范围内处理将导致WC-20Co合金刀片中WC相邻接度∑WC-WC下降,γ相平均自由程Lγ增加,韧性改善和硬度提高等一系列淬火效果。断口殂貌微观特征也表明了合金韧性的提高。当处理温度超过1200℃后,WC-20Co合金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将恶化。  相似文献   

10.
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切结合WC-Co硬质合金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检测工作,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从断口形貌、WC-Co合金的断裂行为、孔隙、夹杂物、η相的组织成分和结构等都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验表明合金断裂过程主要沿WC硬质相与Co粘结相界面断裂或通过Co粘结相断裂,很少是WC穿晶解理断裂,同时阐明了断裂源中的孔隙、夹杂物、η相是降低硬质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从而探讨了WC-Co合金断裂的机理。该分析研究为质量检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WC-20Co硬质合金钎焊的热处理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频钎焊同时淬火处理对WC-20Co硬质合金刀片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200℃温度范围内处理将导致WC-20Co合金刀片中WC相邻接度∑WC-WC下降、r相平均自由程L_r增加、韧性改善和硬度提高等一系列淬火效果。断口形貌微观特征也表明了合金韧性的提高。当处理温度超过1200℃后,WC-20Co合金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将恶化。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淬火热处理对WC-co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机理。查明了淬火既改变WC-CO合金γ相的成分和合金的应力状态,也改变合金的显微结构参数(其变化程度与WC的平均晶粒度有关)。考查了We-Co合金淬火效果在合金制品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指出了WC-Co合金淬火热处理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硬质合金的硬度和矫顽力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硬质合金的硬度、矫顽力同合金显微结构和成分的关系,得到了两相高碳WC-Co硬质合金的比矫顽力Hsc,和维氏硬度HV间关系的实验规律;Hsc=1.16+「(1897/HV)-3.31」^-1。论述了有关物理基础,讨论了用Hsc对WC-Co合金的HV进行评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WC—8(Fe/Ni/Co)R硬质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e、Ni部分取代WC-8Co合金(牌号YG8)中的粘结剂Co,再添加微量稀土R制得WC-8(Fe/Ni/Co)R硬质合金,测试了其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了粘结剂各种成份比例及烧结温度对硬质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WC-8(Fe/Ni/Co)R硬质合金的性能可以达到YG8的性能标准。利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作了显微结构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WC-8(Fe/Ni/Co)R合金性能的  相似文献   

15.
用磁性法测定两相WC—Co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用4πσ测定两相WC-Co硬质合金碳含量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用4πσ鉴定WC-Co合金碳含量的两相区范围作为质量控制目的切实可行。由于影响4πσ的因素较多,精确测定WC-Co合金两相区内碳含量需要预先确定试样的结构状态,并作出相应状态下的合金4πσ-Xc校准曲线,测定精度为万分之二。  相似文献   

16.
用磁性法测定两相WC-Co硬质合金的碳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用4πσ测定两相WC-Co硬质合金碳含量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用4πσ鉴定WC-Co合金碳含量的两相区范围作为质量控制目的切实可行。由于影响4nσ的因素较多,精确测定WC-Co合金两相区内碳含量需要预先确定试样的结构状态,并作出相应状态下的合金4πσ-Xc校准曲线,测定精度为万分之二。  相似文献   

17.
以真空-气压烧结炉为主要手段,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在真空烧结中的行为及气压烧结的作用。结果表明:YG8牌号的硬质合金的真空烧结起始于约940℃,终止于约1420℃,其真空烧结机理为相界反应控制的“溶解-淀析”过程。采用气压烧结工艺后,材料各方面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改善机械性能的潜在利益继续推动着超细显微结构硬质合金材料的研究。目前尚在开发阶段的烧结新技术正开始利用纳米结构WC-Co粉末的优势,有望将烧结颗粒的平均粒度减小到100nm以内。完全纳米结构的WC-Co硬质合金还有待努力,但是第一步已就位,即纳米结构粉末的生产。这种粉末的商业化生产运用了喷射转变工艺,制得的粉末由弥散于金属粘结相的20 ̄50nm,WC颗粒组成。这些小WC颗粒比应用传统碳化工艺制得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真空钎焊技术,将WC-Co硬质合金粉和iCrBSi(AWS BNi-2)合金粉钎焊到45#钢表面,得到(WC-Co/niCrBSi)复合钎焊涂层。在不同钎焊工艺下,涂层自身 和层/基体间的拉伸结合强度分别达(100-140)MPa和(300-360)MPa。研究了Co含量对(WC-Co/NiCrBSi)复合涂层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C-Co/NiCrBSi)复合涂层磨损性能高于同配比  相似文献   

20.
龚润生  陈军 《硬质合金》1997,14(1):14-16
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Co及WC-Co硬质合金粘结相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在纯Co和Co粘结相从fcc向hcp结构的转变过程中,机械应变和由多次人热循环效应引起的热应力,应变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但添加稀土元素能够抑制RE-Co和RE-Co粘结相向hcp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