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小说谈     
松鹰 《科普研究》2017,12(6):77-86
中国科学小说的研究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得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 家和科普作家的认可与支持。科学小说的研究在全国方兴未艾,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认为,科 学小说和科幻小说不同。科学小说不包括也不等于“科学幻想小说”,科学小说用小说的体裁来表现科学内 容,但它写的是现实的科学,而不是幻想的科学。科学与文学是科学小说的双翼。一部成功的科学小说,其 “科学”和“小说”两方面应该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也有学者主张科学小说的外延应比科幻小说大,科 学小说包括了科幻小说。这些不同意见值得进一步探讨。许多以科学为题材的小说,都被冠以科幻小说的名 目。科学小说几乎被科幻小说的光环所淹没。实际上,只要认真考证和发掘,我们会发现很多科学小说的遗 珠和经典之作,诸如清初李渔的短篇小说《夏宜楼》、爱伦·坡的《一千零二夜的故事》、凡尔纳的《气球上 的五星期》和《神秘岛》、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上被称为“洋务运动”的时期。在此期间,西方近代科技知识陆续传入中国,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西方科技在中国晚清时代的传播与普及过程中,英国人傅兰雅功不可没。他于1876年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科普期刊——《格致汇编》,以其独特的内容介绍了西方的科技知识,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打下了基础。本文将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介绍傅兰雅及其创办的《格致汇编》,并对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普及状况做简要的分析与述评。  相似文献   

3.
党伟龙  刘萱 《科普研究》2013,8(1):37-42
作为一种新型科学传播模式,科学咖啡馆在欧美国家越来越流行。它让科学家与普通公众聚集在休闲场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讨论科学。它是一种公益性的草根运动,具备自发组织、低成本、平等性、灵活性等特点,赋予普通公众参与科学、评估科研的权利,体现了科学民主化趋势。虽然也存在一些困境,如听众身份、地域、资金等限制,但总的来说,其前景十分光明,对我国科普工作者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刘健 《科普研究》2012,7(6):93-94
长期以来,科幻小说经常被有意无意的当作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手段,科幻小说的创作也被简单化地理解为“用故事送服科学知识”。如今,这种偏颇的创作观念已经被很多科幻作者和科幻文学理论工作者批判和扬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幻小说要放弃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功能,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如何让科学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情节中去,并让读者欣然接受,获得阅读享受。在这方面,被誉为中国科幻界“科普派掌门人”的绿杨老师是这种创作的典型代表。他的科幻小说总体上以硬科幻为主,文笔平实流畅,故事性强,善于把深奥的科学概念自然地融入曲折而富有悬念的情节之中,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徐杰 《科普研究》2009,4(4):50-52
“科学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显示着学生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善于教给学生恰当的记录方法,既是科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周小兵 《科普研究》2011,6(5):80-83
现代社会以"科学"为发展的主题,后现代社会重视的是"艺术",因此,"科学与艺术"的主题经常出现,其内涵耐人寻味。一般情况下,把"科学与艺术"放在一起不是强调它们的对立,而是强调它们的融合。但真的要把它们融合的话,需要促成二者共同的道德基  相似文献   

9.
"公众理解科学"一词涉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公众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其表现往往带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主导人物、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活动储备.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经验性社会研究领域.本文重在论述后者的演变,它分为3个阶段,即科学素养(迄于20世纪80年代)、公众理解科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和科学与社会(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称谓的变化不容忽视.各阶段的陈述均包含针对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症结所做出的专门判断,特别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优先考虑的介入策略;同时可以看出,各阶段之更替在修辞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进步".比较此3个"范式"之后,作者不禁发问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真的有什么进步吗?  相似文献   

10.
关茜  刘兵 《科普研究》2017,12(3):19-25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讨论“公众理解科学”的同时,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学者将视线转到“公 民理解科学”的讨论上。“公众理解科学”与“公民理解科学”两者之间是有着紧密联系和重要差异的,这 种差异给出一种新的看待科学传播问题的立场。本文通过对于“公众理解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讨论,进 而对“公民”一词进行概念分析,讨论了公民教育与公众教育、公共教育等的差别。针对“公民理解科学” 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以公民的立场或视角看科学传播,与以往“公众”的立场看科学传播 的不同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付雷 《科普研究》2014,9(6):61-72
近代西方生物学知识随着传教士的大量涌入而传入中国。为了适应教会兴办的学堂需要,传教士编写了最早的一批生物教科书。清政府实行壬寅—癸卯学制之后,全国建立了大量的新式中小学堂,清政府及各级官办机构、民间书坊和部分学堂都出版了不少中小学生物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大部分是根据日本教科书翻译而来。相对于官办机构,民间书坊占据了清末中小学教科书的主阵地。清末的中小学生物教科书虽然尚不成熟,但对后来生物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与科技期刊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计算机技术与科技期刊的关系 ,着重叙述了计算机技术在科技期刊管理中的应用。开发并应用的管理软件 ,不但简化了科技期刊的编辑和管理工作 ,而且使科技期刊的编辑从时间和精力上更加对论文进行规范化的研究 ,将科技期刊办成精品 ,更好的发挥科技期刊科技情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管理是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而网络化则是计算机管理的必然趋势。作者结合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的实际情况,对科技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数据库统一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科学数据库的项目背景,分析了其资源特点和统一查询的需求,比较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然后设计了科学数据库统一查询系统模型,并着重阐述了该系统模型中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内容,最后总结和评估了该系统。该系统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科学数据网格。  相似文献   

15.
马丁•加德纳与他的“数学游戏”专栏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伟 《科普研究》2009,4(2):56-60
本文对美国著名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及其在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美国人》中所主持的"数学游戏"专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是与加德纳自身的杰出才华和热情所分不开的。另外,当时的出版人杰拉德·皮尔也起到了伯乐的作用,发现了加德纳的优势的同时也预见到了这一专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6.
王勇  邹密 《电子测试》2016,(13):21-23
科技成果转化网站是高校进行科技信息采集、科技信息发布、科技信息检索的重要平台。在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使用JSP编程技术,配合WEB服务器与数据库,基于B/S模式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网站。  相似文献   

17.
台湾综合科普刊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台湾光复以来的综合科普刊物分为三期,分别由《大众科学》、《科学月刊》、《牛顿》开端。本文胪列各期刊物,并作简要分析。本文指出,取自国外刊物将不易超越《牛顿》和《科学人》,自制刊物将不易超越《科学月刊》。本文又指出,科普刊物受到网络影响,其影响力日益减弱,但网络等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是以科普刊物仍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蒋劲松 《科普研究》2009,4(6):21-27
以科学松鼠会第一本集体著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中连岳先生序言引发的网络争议为线索,本文试图通过整理相关争论,梳理出关于科学传播理念的种种分歧曩。如科学。传播与人文关怀、谦卑以及时尚的关系等等。并揭示背后的科学观的差异和冲突,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松鼠会和当代中国科学传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婷 《科普研究》2012,7(2):22-28
在广义上的科普发展到科学传播的阶段,对公众需要了解什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都更加关注了,从而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了解也经历着一个从定性研究到定量调查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维度——内容、方式、对象来看,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都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至于如何结合,则应在科学传播的实践中寻找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