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科普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国内科普场馆管理运行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行的经验,本文从战略规划、理念设计、营销工作、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研究、功能分析、专家访谈与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在硬件建设、科普活动、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取得的成就。简要分析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原因:政策引领与需求推动。对科普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综合性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科技馆体系\"理念逐步形成,新媒体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分析科普人才的基本概念入手,对科普人才及其队伍的构成、基本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既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普事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之举。作者认为,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须遵循"正规教育与培训提高相结合,激励与引导相结合,战略布局与局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地培养和开发科普人才,并结合开展人才评估,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以满足各方面对科普工作和科普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普对于提升农民科学生活、科学生产、科学发展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科普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机制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我国农村科普事业的深入发展,农村科学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农村科普发展的新要求,应充分利用科普视觉化等机制,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科学,让科学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中。在农村科学文化建设中,应进一步关注农民的深层需求,从工作方式上来说,应进一步减轻科普工作的行政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了我国科普体系建设在政府规制和社会协同方面存在的不足:科普规制配套政策缺乏,可执行度不足,科普工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受重视程度不够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强,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等。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需求理论、政府社会规制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科普系统协同发展理论、三阶段理论的支持,构建了我国科普体系建设的政府规制和社会协同发展路径,提出了科普工作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完善,修订科普法规,明确各类科普力量的职责和要求;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共建机制的有效落实,建立\"三力\"动态反馈的闭合系统,提升科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9.
从对数字基础设施的认识和技术经济特点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持续性发展,国家加强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但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且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一定阻碍.文章剖析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项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技类博物馆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通过对科技类博物馆现状进行调查,可以获得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目前状况的第一手数据,为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科普的使命。通过对历史上的科普及其科技背景的考察,可以看出科普同科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和科技的命运相关联。在技术时代,科学技术的新特征使科普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背景后,文章提出了技术时代中国科普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近现代科普所经历的3次科学大普及(或3次科普高潮),都跟中国科技团体和科普事业机构的兴衰密切相关.本文介绍诞生于科普第二次大发展时期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团体--中国科协成立之前的一些情况,以及相关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的科普概念到数字传播时代的科技传播行为,是数字技术在期间造就了数字传播的概念。通过对数字科普概念的再定义,我们认识到:社会的体制文化层决定数字科普的发展;观念文化层影响数字科普的内容;而物质文化层则是数字科普的需求动力。担当数字科普工作的机构与个人在将科学艺术引入数字科普的同时,也为数字科普的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文章对基于数字技术的科技传播即数字科普文化观念进行了比对、研究,希望在抛砖引玉的同时与大家共同推动数字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从科普的自然属性理解,科普是非学科科学技术教育与传播的集合。作者综合应用脑科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进行研究,提出了“科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来理解科普,并从这一新视角对科普的定义、内涵、属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