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源性危险信号低分子量硫酸乙酰肝素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内源性危险信号低分子量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按照HS的免疫剂量、免疫途径和免疫程序将ICR小鼠分组,同时设HBsAg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12、16、20和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选择体液免疫效果最佳的剂量组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抗原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于末次免疫后8周,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IgG抗体产生。除第4组外,各实验组抗体滴度均在末次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43组抗体水平升高快,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HS剂量的增加,针对HBs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也增加;HS的最佳剂量为100μg;皮下注射HS的免疫增强作用最佳,优于肌肉和鼻腔免疫;免疫程序对HS的佐剂作用影响不大。HS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CTL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抗原对照组及铝佐剂对照组(P﹤0.001)。结论 HS具有免疫佐剂作用,既能有效增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又能显著诱导CTL细胞免疫效应,是一种优于铝佐剂的潜在人用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与氢氧化铝联合佐剂对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NAD与氢氧化铝按不同剂量联合后,与不同剂量的HBsAg混合,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ICR小鼠1针或2针(间隔2周),每只注射0.2 ml,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单纯抗原对照组、单纯铝佐剂对照组和单纯NAD对照组,共23组,每组6只。分别于末次免疫后2、4、6、8、10、12周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水平;试验期内,观察小鼠是否发生异常状况;14周后,取最佳剂量免疫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心、肝、脾、肺组织做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抗HBsAg IgG抗体,除联合佐剂12组外,其余各组血清抗HBsAg IgG抗体水平均在末次免疫后第6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联合佐剂14组(HBsAg 2μg+氢氧化铝100μg+NAD 2.5μg)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其对HBsAg的体液免疫增强效应显著优于单纯抗原对照组、单纯铝佐剂对照组及单纯NAD佐剂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最佳剂量免疫组(14组)及阴性对照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均为发生病变。结论 NAD与氢氧化铝联合佐剂能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在免疫剂量范围内,联合佐剂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氢氧化锌与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复合佐剂对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取6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为复合佐剂(0.27 mg氢氧化锌,100μg HS,0.125 IU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经小鼠胫骨前肌免疫,除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于0、3、7、14、28 d进行免疫外,其他各组均为隔周免疫。分别于初免疫后1、2、3、4、8、12、16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IgG水平。结果初免后1周,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血清未检测到抗-RABV IgG外,各实验组均产生抗-RABV特异性IgG;所有复合佐剂组在初免后3周均可产生高水平的IgG,初免后12周反弹性升高达到峰值,第16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初免后1、2、3、4、8、12、16周,复合佐剂1、2、3次免疫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相同次数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gG水平持续时间较长。初免后2周,复合佐剂2、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3次免疫后);初免后3周,复合佐剂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4次免疫后)(P均<0.05)。结论氢氧化锌和HS复合佐剂能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并对皮下和鼻腔接种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酵母多糖与角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佐剂,将不同剂量的复合佐剂与HBsAg混合,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HBsAg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均经皮下免疫ICR小鼠1次,分别于免疫后2、4、8、16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抗体水平,筛选复合佐剂的最佳免疫剂量。以复合佐剂的最佳免疫剂量与甲肝抗原混合,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甲肝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均经皮下免疫ICR小鼠1次,分别于免疫后2、4、8周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甲肝抗原IgG抗体水平。以复合佐剂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与HBsAg和甲肝抗原混合,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HBsAg对照组和甲肝抗原对照组,经鼻腔免疫ICR小鼠,共免疫3次,间隔2周,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周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和甲肝抗原IgG抗体水平。在试验期间,对小鼠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并对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HBsAg的最佳免疫剂量为2 mg酵母多糖+8μl角鲨烯,该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P<0.05);复合佐剂对甲肝抗原也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P<0.05);复合佐剂通过鼻腔免疫,对HBsAg和甲肝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也有增强作用,但效果不如皮下免疫,甲肝抗原鼻腔免疫效果优于HBsAg(P<0.05)。在试验期内,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各器官均未发生病变。结论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能显著增强甲肝和HBsAg抗原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效果优于铝佐剂;皮下免疫效果优于鼻腔免疫;在免疫剂量范围内,复合佐剂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氢氧化铝佐剂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含铝佐剂及无佐剂EV71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加强免疫后7 d采血,进行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的分离及CD8+T细胞的去除,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经EV71疫苗原液或VP2-36刺激后的小鼠脾MNC分泌IFNγ水平;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经EV71疫苗原液刺激后的小鼠脾MNC分泌IL-2、IL-4、IL-5、IL-6和IL-10水平;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BALB/c小鼠经2次免疫后,铝佐剂疫苗组小鼠脾MNC的IFNγSFC值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均<0.05);铝佐剂疫苗组分泌IL-6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均<0.05);铝佐剂与无佐剂疫苗组小鼠血清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铝佐剂疫苗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0.01)。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IFNγ、IL-2、IL-6和IL-10应答,铝佐剂可同时增强EV71灭活疫苗的Th1和Th2类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DFO)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antigen,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DFO(0.6、1、4、8 mg)佐剂分别与HAV抗原18 EU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 18 EU)、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18 EU)和复合佐剂组(HAV抗原18 EU+DFO 1 mg+铝佐剂150μ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0.2 ml/只,共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后第4、8、12、16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 IgG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血清在各时间点均能检测到抗-HAV IgG;除DFO 0.6 mg组外,抗体滴度均在第8周达峰值;不同剂量DFO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其中DFO 4 mg和8 mg组在8~16周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HAV抗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铝佐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16周时,同一时间DFO 4 mg、DFO 8 mg和复合佐剂组的抗体水平较高,并能维持较长时间,至第16周时仍能达到与铝佐剂对照组相当的水平。结论 DFO佐剂能显著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望开发为一种可替代铝佐剂的新型佐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B(chondroitin sulfate B,CSB)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佐剂效果。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9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 A-l18 EU+不同剂量CSB(5、25、45、65、85、105μg)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抗原对照组(Hep A-l 18 EU)和铝佐剂对照组[Hep A-l 18 EU+Al(OH)3300μg],每组8只,各组均经皮下注射ICR小鼠,200μl/只。于免疫后的第4、8、12和16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在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并于免疫16周后,取CSB 65μg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各主要器官,制备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各组小鼠免疫后第4、8、12、16周,均产生抗-HAV Ig G抗体,除阴性对照组外,抗体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第8周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CSB 65μg组抗体可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至免疫后第12、16周,均高于抗原对照组(P<0.05),略高于铝佐剂对照组,最佳浓度为65μg/只。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CSB65μg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CSB可明显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成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氨酸锌(glycine zinc)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7.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7.5)+HAV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抗原)和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每组8只。HAV抗原剂量均为18 EU,各组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200μl/只,免疫1次。免疫4、8、12、1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 G,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不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免疫后第8周时,铝佐剂对照组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HAV抗原对照组(P均0.05);甘氨酸锌(400μg,p H 6.5)佐剂组抗体水平与铝佐剂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酸锌能显著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其体液免疫增强效果与铝佐剂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与尿苷三磷酸(Uridine triphosphate,UTP)两种佐剂对HAV抗原和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分别在HBsAg(1μg)和HAV抗原(18 EU)中加入不同浓度的UDP和UTP(HBsAg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5、10 mg,HAV抗原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 m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ICR小鼠(HBsAg组:2针,间隔2周,0.1 ml/只;HAV抗原组:单针免疫,0.2 ml/只),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0μl)、抗原组对照组(HBsAg 1μg;HAV抗原18 EU)、铝佐剂组对照组(铝佐剂300μg)、UD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D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DP 2 mg)和UT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T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TP 2 mg),分别于末次免疫后(HBsAg组:第4、8、12和16周;HAV抗原组:第4、8、12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和抗-HAV IgG水平。免疫18周后,分别取HBsAg组中UDP和UTP最佳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清检测不到抗-HBsAg IgG外,其余各组小鼠血清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在第8周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末次免疫后,UDP及UTP各组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高于抗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sAg组UD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HAV抗原组UT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在两种抗原中,UDP和UTP的最佳浓度均为2 mg/只。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UDP和UTP佐剂均未观察到毒性反应。结论UDP和UTP均能明显增强HBsAg及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10、20、40μg)的ZOL与HAV抗原(18 EU)混合,为ZOL不同剂量组,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阳性对照组(HAV抗原18 EU)、铝佐剂对照组[HAV抗原(18 EU)+Al(OH)3(100μg)],均经皮下注射ICR小鼠,免疫4、8、12、16周后,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免疫16周后,取ZOL 40μg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除阴性对照组外,各ZOL剂量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G,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第8周后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ZOL不同剂量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8周后,40μg组抗体水平最高,为1 079 EU;ZOL 40μg组免疫4和16周后的抗体水平高于铝佐剂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OL的最佳剂量为40μg/只。ZOL 40μg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ZOL可明显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氢氧化锌[Zn(OH)2]胶体,并检测其单独或与三磷酸腺苷二钠(Disod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e,简称ATP)联用对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方法采用葡萄糖酸锌作为锌源,与NaOH反应制备Zn(OH)2胶体溶液,对其进行纯化及检测,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将不同剂量的Zn(OH)2胶体单独或与不同剂量的ATP联用,与狂犬病疫苗(0.25 IU)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抗原对照组,每组8只,Zn(OH)2和Zn(OH)2+ATP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单次免疫,抗原对照组分别免疫1、2、3、5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4、8、12、16周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所制备Zn(OH)2胶体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213 nm,可观察到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浓度为6 mg/ml,经光学色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急性毒副作用。大部分佐剂组抗体水平高于抗原单次免疫组,但均未达到抗原5次免疫组水平;0.27和0.21 mg Zn(OH)2组在初次免疫后8周内有高水平抗体产生;0.27 mg Zn(OH)2组在初次免疫后16周出现抗体水平反弹性升高;0.18 mg Zn(OH)2+1.0 mg ATP组和0.18 mg Zn(OH)2+0.5 mg ATP组在初次免疫后4周内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之后逐渐下降;2次和3次免疫抗原对照组在初次免疫后8周内,其抗体水平不及佐剂组。结论所制备的Zn(OH)2胶体佐剂单独或与ATP联用均可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安全性良好,有望应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联合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为研制弓形虫黏膜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STAg(20μg/只)+IFNγ(1 000 U/只)滴鼻,对照组以PBS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分别于初次免疫后0、2、4、6、8、10、12周处死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并计数;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IgA和IgG含量。结果免疫后实验组小鼠IELs和脾淋巴细胞均有增生,IELs和脾淋巴细胞数量均于初次免疫后4周达峰值,IEL数量4、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脾淋巴细胞数量2、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清IgG和IgA水平均于初次免疫后4周达峰值,IgG水平2、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至12周时仍高于对照组;IgA水平4、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TAg联合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有效诱导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联合CpG寡核苷酸(CpG ODN)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探讨CpG ODN的佐剂效应。方法将7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实验组以20μgSTAg联合10μg CpG ODN滴鼻免疫,对照组以PBS滴鼻,共免疫2次,间隔2周。于末次免疫后第1、2、3、4、5、6周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小肠冲洗液sIgA,分离脾和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并计数。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在末次免疫后第1周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5周内呈持续上升趋势,至第6周出现下降。实验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第2~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和iIEL数量均明显增生,脾淋巴细胞数量在第3周时达高峰,第2~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iIEL数量分别在第2、4周出现2个峰值,第2、3、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TAg与CpG ODN联合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有效诱导黏膜部位和系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DNA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DNA疫苗诱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将编码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分别于第1w、第3w后加强免疫1次,同时设对照组注射质粒 pcDNA3.1。第2次加强免疫3d后采血检测血清中 HBsAg和 HBsAb。结果 实验组2w时检测到HBsAb,2个月后达 到高峰。对照组未检测到 HBsAb。实验组和对照组始终均未检测到 HBsAg。结论 乙肝病毒 DNA疫苗能引起小 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汉逊酵母表达的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adr疫苗)进行免疫学特性与功能学研究。方法采用adr疫苗与酿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adw疫苗)免疫转人HLA-A2基因小鼠,免疫剂量2μg/0.2 ml,于初免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于第2次免疫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水平。同时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HLA-A2/WLSLLVPFV五聚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特异性抗乙肝病毒表位的CTL比例。结果 adr疫苗与adw疫苗均可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疫苗对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相似;adr疫苗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作用较adw疫苗更明显(P<0.05)。结论 adr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诱导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作用与现有adw疫苗相似,但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更显著,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预防HBV感染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