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涂布技术在热电池领域的几种典型应用,阐述了涂布技术在单体电池组件制备方面的应用优势。与传统工艺相比,涂布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热电池中活性物质不必要的容量浪费,减小热电池整体质量和体积,从而提高热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光伏技术日益进步,其应用场景愈加细分,一些场景需要使用非平面光伏电池组件以兼顾其功能性与美观需求。基于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结构特点,利用玻璃热弯技术,在常压环境且充保护气体的管式炉中直接对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小面板进行热弯,制备了非平面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小组件,使用I-V测试仪对其热弯前后I-V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弯温度为610℃时,小组件的VOC、JSC、FF和效率与热弯前相比未见明显衰减,热弯温度为630℃时,小组件仍能保持约10%的光电转化效率。该研究证明,当应用场景需要非平面光伏电池时,通过直接热弯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面板制备非平面碲硒镉太阳电池组件是可行的,这为非平面碲硒镉太阳电池组件产业化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和比较了非晶硅和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优缺点。针对它们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采用PVsyst软件对各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比功率发电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板的比功率发电量大于单、多晶硅的比功率发电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柔性组件的封装方法,电池模块包括一个基座,基座上以矩阵形式排列着多个串联和平行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每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被一个完全透明的底板包围在密封的钙钛矿薄膜中,该底板与高效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柔性组件是一个密封系统。每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被封闭在由底部底板、全透明底板和密封材料围成的密封空间内,其正负级耦合终端使得各个电池组件都是密封的。该封装方法解决了单个钛酸钙电池模块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不易更换的问题,并且具有更好的封装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喷雾法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_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导电剂(超导炭黑)的添加量对热电池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以异丙醇为溶剂,适量的超导炭黑为导电剂,采用喷雾法制备热电池FeS_2薄膜正极。与传统的压片制备FeS_2阴极相比,喷雾法合成的黄铁矿薄膜厚度小,在放电过程中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500℃,相对湿度RH1%的条件下,测试了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5%XC-72R掺杂FeS_2材料的单体电池的放电比容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多元共蒸发技术制备的Cu(In,Ga)Se2(CIGS)薄膜具有结晶质量高,梯度带隙,成分易于精确控制等优点,被认为是制备高效率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最佳工艺。目前,该工艺制备的CIGS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0%,通过改进和优化共蒸发工艺流程,继续提高电池性能、发展柔性衬底薄膜电池、尽快将实验室技术转移为CIGS电池组件的商业化生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共蒸发工艺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在制备CIGS薄膜太阳电池及组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详细阐述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结构和优点,论证了非晶硅薄膜电池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尤其在遮阳、中空光伏组件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年来燃料电池专利的研究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如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催化剂、电极和电极膜组件制备工艺、流场的设计模式等进行分析 ,简单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高活性催化剂、高性能电极和电极膜组件的制备工艺以及流场设计模式的发展和现状。指出提高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 ,降低电池的内阻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基础 ,合理的流场设计模式是电池整体性能稳定的保障 ,各个因素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尘凡  许明胜  左周 《电源技术》2021,45(4):555-557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对于热电池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研究较多的薄膜正极在热电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传统热电池相比,采用薄膜正极的热电池具有较短的激活时间,较强的随形设计能力等优点.研究了薄膜正极对热电池激活时间、随形设计能力和电池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浙江电力》2014,(7):78-78
嵌入薄膜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OPVs)具有替代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潜力。可以在大气压下加工,更重要的是其制造可利用印刷技术。这比生产无机组件所需要的复杂流程要快捷高效很多。  相似文献   

11.
Lithiated layered transitional metal oxide materials of the LiMO2 type and especially LiCoO2 presents interesting specific properties as high energy density, long cycle life and constant discharging properties in a wide range of work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a good safety. These properties made these materials excellent candidates as active compounds for high capacity cath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LiCoO2 is the most common lithium storage material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used widely to pow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Operation of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is dependent on reversible lithium insertion and extraction processes into and from the host materials of lithium storage. In this study, LiCoO2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gel spin coating technique using metal acetate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materials. Citric acid acts as a chelating agent, which promotes the preliminary reaction between lithium and cobalt and suppresses the precipitation of acetates. The sol–gel method is well known as one of promising thin-film preparation methods, which has good advantages such as low fabrication cost, relatively easy stoichiometry control, high deposition rate and also known as a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method for various ceramics. In addition, the crystal phases involved in the thin film can also be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sol. The crystallinity,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inal films are also studied by XRD, SEM, AFM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test. Films heat-treated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exhibit high capacity and good crystallinity so those films are considered to be candidates as cathodes for thin-film micro batteries.  相似文献   

12.
李燕玲  胡社军  汝强 《电池工业》2010,15(6):381-384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Cu6Sn5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锡铜合金体系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势,并指出其循环性能对比石墨负极仍然不够理想。对此,还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改进锡铜合金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实现纳米化、薄膜化以及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几类薄膜太阳电池,包括薄膜硅基、无机化合物类、有机类、染料敏化类、钙钛矿型薄膜太阳电池的材料、性能和转化效率等,并讨论了各自性能的优劣。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对各类薄膜太阳电池国内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做了叙述,并探讨了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热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热电池技术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Ca/CaCrO_4锂合金/FeS_2电池体系的化学与电化学性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吕坤  赵平 《电池工业》2012,17(3):189-192
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武器对热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电池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阴极材料的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几种主要的热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技术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锂离子电池的长寿命特性以及复杂的非线性退化机制,目前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仍是电池状态预测的难点问题。数据驱动方法不需要考虑电池内部电化学特性,而仅从数据角度出发,是目前主流的预测方法。通过实例介绍了剩余使用寿命概念,分类阐述了各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发展轻量化的板栅以取代比重大的铅板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铅酸电池用轻量化板栅的失效主要是由板栅在电化学环境下腐蚀所引起的.因此,板栅在酸性条件下抗电化学腐蚀的能力对铅酸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笔者总结了轻质金属板栅、轻质合金板栅和铅炭板栅的发展状况,以及其用于铅酸电池时的失效机...  相似文献   

18.
兰伟 《电池工业》2010,15(6):323-326
简要介绍了使用ANSYS对热电池进行热模拟的流程,并针对具体的热电池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热模拟对电池热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铅蓄电池作电动车电源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电动车发展的趋势,分析铅蓄电池的优点并提出适当改进的措施,可作为近期及过渡时期电动车的电源,从资源估算,未来电动车的电源,不可能依靠一两种金属,将取自海洋。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的热模型对于锂离子电池单体和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帮助,是研究改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工具.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电化学一热耦合模型、电一热耦合模型和热滥用模型,以及以这些模型为基础,在锂离子电池单体设计、热管理和安全性研究方面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有待于深化的地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