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辛颖 《国外塑料》2003,21(3):31-31,38
美国 Willow Ridge Plastics公司和 ECMBiofilms公司宣称已开发出可使聚乙烯 ( PE)和聚丙烯 ( PP)产品像纸张和木材一样降解的有效方法 ,就是在聚烯烃 ( PO)载体中加入专用添加剂母料即可使聚烯烃产品 5年内完全生物降解 ,其制品成本价格与普通 LDPE和 PP相当。  与原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相对比 ,他们的方法具有价格优势。按每立方英寸的平均价格来计算 ,可生物降解型共聚聚酯和乳酸聚合物至少比聚烯烃添加剂母料贵 1 0倍。   ECM公司总裁 Robert声称 ,这是唯一可使大批量薄膜、片材、注射制品等降解的有效可行方法。ECM公司…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分析(TG)对无卤阻燃剂阻燃的交联聚烯烃体系进行了热分析,对其热降解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热降解的机理,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求解共混物及其复合交联物的热降解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聚烯烃塑料高压热降解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压力对多种聚烯烃塑料的热降解速率、热降解产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展望了聚烯烃塑料高压热降解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失重方法研究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热分解行为,考察了MAH接枝率、PP降解程度和残余MAH单体对PP-g-MAH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的接枝可以提高PP的热稳定性能。与PP相比,接枝率为0.72 %的PP-g-MAH起始分解温度升高28 ℃,420 ℃时的热分解速率常数下降57.6 %;接枝过程中PP分子链的降解对PP-g-MAH热稳定性能有不利影响。与降解程度最小的PP-g-MAH相比,降解程度最大的PP-g-MAH起始分解温度降低了20 ℃,420 ℃时的热分解速率常数增加了115 %;PP-g-MAH中残留的MAH使其起始分解温度降低了4.3 ℃。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聚丙烯管材专用料的热降解稳定性,并对这几种聚丙烯管材专用料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专用料的热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6种专用料的热降解动力学机理验证发现,聚合法生产的聚丙烯专用料的热降解机理比较相似,改性PPHB的热降解机理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BOPP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杨伟  李忠明等 《中国塑料》2001,15(10):43-46
通过HAAKE流变仪和溶体流动速率(MFR)测试仪对国内常用的几种进口和国产的用于生产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的专用料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物料的热稳定性相关不大,但是其中T36F在热、氧、剪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最好,其次是FS3011和F280,PD382的稳定性较差。进口料PD382在250℃下经过30min后,热降解现象明显,可能是由于PD382等规度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小及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含量较高。相对而言,国产料T36F的降解就弱得我,这可能因为国产料等规度较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较大等因素造成的。所以,BOPP料生产中,不仅应当将等规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且应当注意控制聚合物的序列结构,控制好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使其更加均匀,以更中有利于物料的成型加工。  相似文献   

7.
崔喜  刘冰灵  赫崇衡  田恒水 《化工进展》2016,35(11):3585-3589
采用酯交换缩聚法,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为原料,以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以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制备脂肪族聚醚型聚氨酯(PU)弹性体。用TGA和FTIR考察聚氨酯弹性体的热降解机理及原料组成对聚氨酯热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体的热降解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分别为硬段(氨基甲酸酯)和软段(聚醚多元醇)的降解,其中硬段(氨基甲酸酯)的降解主要降解产物为碳化二亚胺、CO2、四氢呋喃及水,软段(聚醚多元醇)的降解主要产物为四氢呋喃和水。随着硬段含量的降低,聚氨酯弹性体初始热降解温度由282℃上升至327℃,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在干法纺丝工艺中,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降解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防止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发生热降解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应用于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降解的抗氧剂种类及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9.
陶瓷纤维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学勤  孙智 《塑料工业》2004,32(3):52-53
制备了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填充聚乙烯(PE)复合材料和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用稳态法考察了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铝纤维和氧化铝纤维填充PP、PE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基本随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某些用量时稍有波动,纤维质量分数为35%的试样导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PP/UHMWPE合金增韧增强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炳海  陈勇 《中国塑料》2002,16(12):32-36
采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对乙丙共聚型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所得合金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同时得到显著提高,其缺口冲击强度大于72.1kJ/m^2,断裂伸长率大于900%。采用多种测试手段从共混物性能与结构关系出发,探讨了合金高性能化的深层原因。认为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UHMWPE能以其较高的熔体粘度和强度在PP基体中以微纤状均匀分散,并与PP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在熔体冷却过程中,UHMWPE的高分子链段与PP基体的部分PE链段形成共晶,产生一种“共晶物理交联点的互穿网络结构”,从而使合金的韧性和刚性同时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热分析(TG)对无卤阻燃剂阻燃的交联聚烯烃体系进行了热分析,对其热降解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热降解的机理,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求解共混物及其复合交联物的热降解活化能.  相似文献   

12.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热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熔点和热失重研究了色母粒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热稳定性能,探讨了影响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国产与进口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聚烯烃新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梅 《塑料加工》2003,38(3):17-20
聚乙烯、聚丙烯性能优良、用途广泛、新型产品因其独特性能,有其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对聚乙烯进行热解产物分析,但通过热重曲线进而分析降解产物比较缺乏,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300°C~600℃热降解曲线,发现HDPE的热解汽化突变区为430℃~490℃,热裂解主要产物常温下为固态蜡状物,各裂解温度下产物均为混合物,热失重角度定性分析HDPE高温热解产物可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碳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及炭黑后,可使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明显提高;此外,不同的加工工艺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种不同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即Freeman方法、Flynn-Wall-Ozawa以及Kissinger方法对不同类型聚乙烯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Flynn-Wall-Ozawa法I、Friedman法的测试结果与三者聚乙烯的结构特征较吻合,不同聚乙烯降解活化能的大小顺序为HDPE>LLDPE>LDPE。  相似文献   

17.
聚碳酸酯的热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详细论述了一些添加剂如偶联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阻燃剂二苯砜磺酸钾(KSS)、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等对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Kissinger法和Ozawa法等聚合物热降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近期国内外有关聚碳酸酯热降解产物和热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聚烯烃生产技术新进展以及市场供需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聚烯烃产业的供需现状及预测。目前,我国聚烯烃的自给率达60%左右,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缺口,但国外大量的进口产品对国内产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提高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建议国内聚烯烃生产企业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牌号,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占据聚烯烃产品的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有关PMMA热解研究的情况,着重阐述了PMMA在无氧及有氧条件下的热解机理,介绍了近年来有关PMMA热解动力学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主要报道了藏金属催化剂和聚烯烃的制造技术,特点、产品特性和用途及其开发和工业化的最新进展。国内在茂金属聚烯烃的研究和诮民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