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水力吹填泥浆自由沉降所需时间较长,退水排放会带走大量淤泥,以及吹填土地基自然固结时间长等问题,向泥水混合液分别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搅拌静置沉淀后测定混合液剩余浊度、剩余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SS)及泥水界面高度,考察其混凝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吹填泥浆的沉降分离,提高出水水质。随着PAC和PAM投加量的增加,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泥水界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当PAC投加量为360mg/L时,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87.4和1.45g/L;当PAM投加量为2.8mg/L时,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最小,分别为752.7和2.83g/L。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地产生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废弃泥浆的处理难题,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运用化学絮凝剂进行废弃泥浆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聚丙烯酰胺和生石灰实现了泥浆的快速泥水分离,处理后为松散土颗粒状态,便于运输,操作步骤简便,处理周期快,有效改善了了环境污染问题,且减少了处理成本,适用于施工工地产生的不同稠度的废弃泥浆。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6,(9):64-67
湖泊环保疏浚工程中底泥细颗粒泥沙难以形成较大的絮团,在处理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需要添加絮凝剂等外加剂处理疏浚底泥。为了避免絮凝剂浪费和二次污染,解决泥水分离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时泥浆浓度与絮凝剂绝对浓度的函数关系,以及泥浆与一定浓度絮凝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按照试验得出的泥浆浓度与絮凝剂绝对浓度的函数关系配比絮凝剂,缩短了絮凝时间,提高了脱水效率;优化后泥饼的平均含固率由原来的36.30%提高到了40.16%,平均减水率为9.52%;絮凝效率的优化会直接降低泥饼外运量,减轻堆场负担、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污染,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壳聚糖预处理高浓度味精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废水pH值、搅拌时间、壳聚糖投加量、沉降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处理条件。对高浓度味精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研究表明,当pH值为5.3,搅拌时间为10 min,壳聚糖浓度为2 700 mg/L,沉降时间为48 h时,絮凝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76.0%。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处理条件下,对西南岷江地区突发性非多砂高浊水进行了原水特性的分析及絮凝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级絮凝、分级沉淀工艺,先投加PAC,60~120s后投加PAM,对高浊度原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原水浊度为15000NTU时,投加200mg/LPAC、0.4~0.5mg/LPAM,静沉30min后,出水浊度为1.73~2.48NTU。  相似文献   

6.
邓军  唐友尧  陶涛  曾卓  邱文心 《给水排水》2006,32(12):17-21
给水厂排泥水的小试和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M后快速搅拌排泥水(不小于300r/min)30s左右,矾花出现早,絮凝颗粒大,泥水分离效果好。斜板浓缩池的斜板间距5~8.6cm对出水效果的影响不显著,浓缩效果相差不大。最佳斜板间距为5.5~8cm。当投加PAM出水效果不佳时采用快速机械搅拌装置能较好地提高排泥水的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优化投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对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投药系统(包括回流污泥、混凝剂及助凝剂PAM的投加)进行了详细研究.小试研究表明回流污泥和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大降低了上清液浊度,PAM的投加略微降低了上清液出水浊度,但影响不大.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生产运行中可灵活利用回流污泥来提高絮凝效果,在合理的范围内回流污泥投加量越大,絮凝效果越好;沉淀池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大,出水浊度逐渐降低,同时,不同的回流污泥投加量条件下混凝剂投加对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特性;增大PAM投加量对直接提高沉淀池的絮凝效果以及降低出水浊度的贡献不明显,PAM投加量的增大间接引起回流污泥投加量变大是导致出水浊度变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以壳聚糖(Chitosan)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采用絮凝法去除铜绿微囊藻。系统研究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投加量、p H值以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铜绿微囊藻絮凝进行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投加量、p H值、沉淀时间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絮凝效果有显著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铜绿微囊藻絮凝的条件在温度为27℃下,壳聚糖的投加量为3.59 g/L,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投加量为0.26 g/L,沉淀时间为13 min,p H为8.02。在上述的最优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为98.03%,与模型预测值98.01%相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对铜绿微囊藻絮凝沉淀条件进行优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泥浆槽防渗技术因其造价低廉。能充分利用当地筑坝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工建筑物砂砾石基础的处理。本文在说明泥浆固壁原理和泥浆槽防渗截水墙对固壁泥浆的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卓尔河上的卧牛湖水电站坝基上部砂卵石覆盖层防渗处理所用泥浆的试验研究成果,介绍了确定合理的泥浆配比的方法。此项成果为验证设计、指导现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资料。降低了坝基处理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低浊高藻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安市汤峪水库夏季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并采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对该原水处理进行中试研究.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是将微砂增效与结团絮凝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砂增效结团絮凝技术处理汤峪水库低浊高藻水是切实可行的,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性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且处理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回流污泥的增效澄清技术.微砂增效结团絮凝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和CODMn;当微砂投量0.5 g/L时的过程控制参数为PAC投量15mg/L,PAM投量0.4 mg/L,机械搅拌转速8 r/min,上升流速达35 m/h时,藻类去除率可达80%,CODMn去除率达40%,浊度可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1.
沼液预处理最优混凝搅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混凝法对沼液进行预处理最优条件的研究,为沼液预处理提供参考。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OD、TN、TP、色度和SS的去除率综合评价混凝工艺效果。实验中依次进行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pH和搅拌强度的单因素实验,进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沼液预处理最优的混凝搅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 g/L、PAM投加量为50 mg/L、搅拌速度为200 r/min、混凝阶段同时投加PAC和PAM,处理后的水样COD、TN、TP、色度和SS分别为216.20、181.99、0.18、11.77和71.67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2.51%、88.85%、99.75%、98.37%和89.46%,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负荷,为沼液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进一步开展,淤背固堤泥沙输送距离不断增加。目前,排距超过3000m的越来越多,部分淤背固堤工程排距甚至超过10000m。随着排距的增加,接力输送方式的使用,机械设备的选择与配套、接力站安设位置准确与否对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淤背固堤工程分析研究,提出以提高泥浆浓度、泥沙输送效率的手段。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并利用水力学水头计算理论,结合生产实践论述如何进行设备配套以及接力站位置确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种沼液水肥一体化防堵塞灌溉系统,并在新余市罗坊沼气站的蜜桔园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后流量未见明显损失,仍能保持原有效率,沼液过滤系统能够很好地将大中小固体颗粒除去,不易堵塞,保证处理后沼液满足作物正常生长使用。采用沼液水肥一体化防堵塞灌溉系统每亩平均减少肥料量50%,每亩产量平均增产2.8%,节本增收的经济效益平均每亩可达245.5元,经济效益显著,该沼液水肥一体化防堵塞灌溉系统适宜在南方果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乃文  熊奔 《人民长江》2019,50(4):173-176
目前在灌浆孔段水泥灌入量的计量中,如何考虑“回浆变浓”影响的相应计量方法研究成果很少,相关规范对此也未明确规定。以桐子林水电站坝基帷幕灌浆工程施工为例,针对帷幕灌浆施工“小循环”灌浆系统的布置特点及“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的施工工艺特性,通过对灌浆过程实际水泥灌入量与自动记录仪记录到的灌入岩体浆液体积所含水泥量、灌注水泥浆液密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桐子林水电站坝基帷幕灌浆“回浆变浓”孔段水泥灌入量的计算方法。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介绍德国SW311造墙机和振动沉模板墙施工设备2种挤压注浆防渗墙施工设备的主要组成、成墙原理以及设备功率、转场行走方式、供浆系统等基本性能以及施工技术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性现场施工试验了解2种防渗墙施工设备的主要工艺特性、施工工效和主要成本,通过现场开挖检查、抽样试验和注水试验检测防渗墙的整体性和成墙质量.检测结果表明:2种振动沉模挤压注浆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特点,形成的防渗墙墙体连续完整,整体性较好,无开裂和透水现象,可以起到防渗的作用;但参加试验的设备及所采用的浆液材料也存在一些尚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煤炭如何高效清洁输送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管道水力输送高浓度水煤浆具有投资少、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由于小管径试验操作更加方便,更加节省物料,试验室中常用小管径进行工艺参数试验。试验研究了质量浓度为53%和58%的高浓度水煤浆在管径为50,47,32和29 mm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推导了滑移条件下不同流型流体的流变参数计算式,并基于滑移效应分析,得到了水煤浆的阻力系数。通过均质流阻力计算式得到高浓度水煤浆的阻力,计算结果表明,水煤浆的流变模型符合Herschel-Bulkey模型,考虑滑移效应条件下,高浓度水煤浆阻力系数与广义雷诺数存在一定关系,阻力可用均质流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removal efficiency of oxidation and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e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biologically pre-treated leachate. Leachate containing 985 mg L(-1) COD was treated by using three treatment schemes, i.e. oxidation,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and the combined process of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followed by oxid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oxidation resulted in the effective removal of COD and color up to 80.4 and 83.2%, respectively. However, residual COD values lower than 200 mg L(-1) could only be achieved under intensiv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high dosage of Ca(ClO)(2) and prolonged oxidation tim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yielded residual COD values higher than 200 mg L(-1) even at the optimum coagulation condition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by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followed by oxidation yielded final COD lower than 100 mg L(-1) a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re-coagulation with 250 mg L(-1) PFS (poly-ferric sulfate) and over 30-min post-oxidation, or pre-coagulation with 300 mg L(-1) PFS and over 20-min post-oxidation. Hence, pre-coagulation with PFS followed by oxidation with Ca(ClO)(2) was recommended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biologically treated leachate.  相似文献   

18.
砂基中泥浆盾构法隧道施工开挖面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模型试验,对泥浆盾构施工中泥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力学机理,开挖面前缘土体的应力变化规律,泥浆压力作用机理及泥皮形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粗砂地基中临界泥浆压力 公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灰铁盐化学絮凝法对硫酸生产排放的酸性含砷废水进行治理,处理系统采用重力流,出口热水利用自然降温和高压离心风机的鼓风搅拌降温冷却,实现废水和冷却水的双水闭路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