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远传型故障指示器或功能模块可以检测配电线路各区段的故障并上传检测结果,从而为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进行故障区间定位提供判断依据。以IEC 61580-90-6技术报告所提出的故障指示功能为基础,构建基于IEC 61850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系统模型,提出了分布式故障区间定位、隔离和供电恢复的逻辑节点。扩展现有的IEC 61850系统配置语言(SCL)模型以描述配电网的一次拓扑和逻辑功能配置。给出IEC 61850应用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服务映射。最后,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配置流程。通过应用示例表明,所提出的IEC 61850信息模型可以支持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和终端之间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袁龙  滕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2):126-129,145
利用IEC61850标准通信体系从逻辑上和物理上分层、逻辑节点和功能的自由分布的特点以及能够达到互操作性的要求,将IEC61850引入到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为解决馈线自动化通信点多、分散的难点,采用了实时发布者/订阅者通信结构。构建了馈线终端FTU作为实时发布者/订阅者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着重分析了功能模型内逻辑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模型的数据流。最后搭建了基于IEC61850的典型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IEC61850的馈线终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EC61850标准通信体系从逻辑上和物理上分层、逻辑节点和功能的自由分布的特点以及能够达到互操作性的要求,将IEC61850引入到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为解决馈线自动化通信点多、分散的难点,采用了实时发布者/订阅者通信结构.构建了馈线终端FTU作为实时发布者/订阅者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着重分析了功能模型内逻辑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模型的数据流.最后搭建了基于IEC61850的典型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将IEC61850应用于高级配网自动化中,完成配网主站与配电终端、配电终端与配电终端之间的通信,以解决大量终端设备的接入问题,实现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采用信息分层的方法将高级配网自动化分为4层:主站层、馈线(环网)层、终端层、过程层.分析了IEC61850的设备模型、逻辑节点、信息交换模型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建立了柱...  相似文献   

5.
IEC61850可裁减和扩展应用于配电系统,基于IEC61850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对配电终端进行建模,其中配电监控终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智能电子设备.文章对杭州市电力局配电自动化系统DTU功能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采用IEC61850建模的技术和方法,将DTU物理设备划分为逻辑设备、逻辑节点,同时根据现有IEC60870-5-104规约下监控量与数据和属性的对应关系,为逻辑节点配置了数据和属性,进一步利用IEC61850配置工具实现了模型的配置,可作为基于IEC61850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IEC 61850的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少配电终端接入配网自动化的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在IEC 61850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开放式的、支持即插即用的配网自动化通信体系。首先分析了IEC 61850已有逻辑节点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并以柱上开关馈线自动化终端(FTU)为例,建立了配电终端的设备模型。在分析了IEC 61850已有映射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配网自动化的映射方式(Web Services + IEC 60870-5-104),采用Web Services 传输信息模型数据,采用IEC 60870-5-104传输实时数据。通过样机系统,在实验室内验证了所提出的通信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配电线路的馈线自动化(FA)功能,将IEC61850建模思想引入馈线自动化系统中,建立关于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终端设备信息模型;然后构建了基于GOOSE通信的信息交换模型,提出了将信息交换限制在相邻终端之间的两两通信方式;最后分析了电缆型配电线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保护逻辑和信息模型的数据流。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配电终端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配电终端的即插即用,在分析配电终端功能的基础上,应用IEC61850建模的技术和方法,使用IEC61850提供的数据模型和逻辑节点,完成了对馈线终端(FTU)和配电变压器终端(TTU)的信息建模.对配电终端与主站、配电终端与配电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可以使用的IEC61850的信息交换模型.分析了IE...  相似文献   

9.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络馈线自动化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李娟 《陕西电力》2009,37(6):59-62
基于配电网系统保护原理,在IEC61850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馈线自动化终端单元.利用各终端之间的互操作性,使相邻终端之间故障信息能够自主、快速地传送,采用点对点的故障信息交换,实现了配电网络的快速故障隔离.馈线终端单元采用了双CPU结构硬件平台,提出了基于以太网并符合IEC61850标准的通信模型,并对其在配电自动化保护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IEC61850是由IEC推荐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的标准通信协议。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看作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扩展,IEC61850标准思想同样适用。研究配电自动化的IEC61850建模与信息交互技术,并在DK61嵌入式开发板上模拟实际信息交互过程。首先,分析IEC61850标准信息交互模型架构及信息建模方案;而后根据配网自动化最基本的遥控、遥信及遥测功能划分模块,编写SCL配置文件定义不同功能模块的逻辑节点;最后,设计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算法,运用DK61开发套件模拟配电终端与主站之间的通信,验证系统的三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席禹  陈波  郭晓斌  陈浩敏 《电测与仪表》2020,57(5):32-36,43
针对IEC 61850的配电系统自动化进行分析,给出了IEC 61850规约的具体内容以及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相关构成,说明了配电系统自动化中隔离开关、RTU、主站、通信网络等重要元件,对故障定位、电压控制以及配网重构等重要功能进行了说明,分析了时间同步以及网络冗余量大通信问题,并基于IEC 61850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元件进行建模,包括MU IED、P&C IED、PMU IED、断路器IED以及通信网络流量,说明了其具体逻辑节点模型等内容,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IEC 61850体系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基础上,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进行了前景预测;介绍了IEC 61850规约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IEC 61850标准在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标准对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IEC 61850标准为基础,结合IEC 60870-5-101/104,探讨为高级配电自动化(advance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ADA)建立一套开放式的通信体系,以解决大量配电终端接入的问题。在分析ADA通信需求的基础上,将ADA的信息模型划分为3层,即主站层、馈线层、终端层;阐述了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配电终端与配电终端之间采用的通信网络和信息交换模型。最后分析了ADA通信中用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IEC 61850标准是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研究热点,而实现IEC 61850标准通信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必须要在变电站内的IED中建立遵循IEC 61850标准的数据模型。文章以微机馈线保护装置为例,主要介绍了常规微机馈线保护所配备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分解为IEC 61850中定义的逻辑节点,然后按照IEC 61850规约提供的模型来对分解的功能进行建模,最后采用XML语言对建立的IED模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信息建模是IEC61850标准的核心内容,该标准规定了变电站信息模型和建模方法.首先,对IEC61850标准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研究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建模技术,对智能电子设备的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服务器、逻辑设备、逻辑节点以及数据对象的分析,详细说明了智能电子设备的建模方法.然后,以万能式断路器为例进行了建模,完整地描述了断路器的功能,对功能进行了分解,以保护功能为例完成了对逻辑设备的建模,并对瞬时过流保护逻辑节点PIOC以及包括的数据对象Oper进行了建模,分别对各类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象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模型。该模型以IEC61850通信标准为基础,继承了IEC61850模型面向对象、分层的特点,并通过逻辑节点、逻辑设备的扩展和镜像节点技术,将IEC61850模型从通信模型扩展成为装置设计的整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化、平台化的变电站装置软件构架,开发人员可以在软件构架内,通过定义、配置和组织不同的逻辑节点、逻辑设备来构成各种装置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