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出意外,2030年25%目标会顺利达成,甚至会接近30%。届时,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极有可能出现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三分天下的局面。近日,我国主要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  相似文献   

2.
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根据国务院去年年底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11月25日至26日,中国首届地热论坛——"2014·中国地热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透露,我国地热储量约占全球资源量的六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要提高到15%,地热能开发年利用量要达到5000×104t标煤;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要继续提高到20%,地热能开发年利用量要达到1×108t标煤。开发利用地  相似文献   

4.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满足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最现实举措。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10^8t标煤,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商品化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为2.3×10^8t标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到2020年要完成中国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15%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2014,(23):3-3
中国政府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郑重承诺,有赖于油气行业稳步发展的具体支撑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爨体保障,有赖于国内油气生产能力的稳定与提升。11月12日,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中方提出,在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左右;美方承诺,2025年要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26%-28%。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上半年最后一天,中国如期公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这份INDC中,中国重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中国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在最新解读报告中指  相似文献   

7.
宏观动态     
"十二五"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亿吨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9月5日透露了"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总量目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亿吨左右,净进口3亿吨。结构目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达到11.4%。国家能源局:确保中哈油气管道稳定安全国家能源局9月7日表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将加快推进哈国天然气南线、  相似文献   

8.
焦点     
<正>国家能源局:能源发展转型任务艰巨3月4日,国家能源局新任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目前,我国能源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期、能源消费结构进入双重更替期以及转型发展进入攻坚期。一方面要努力减少煤炭消费,增加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要达到20%左右。未来我国能源转型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分析,尽管预计生物燃料和其他非水力可再生能源会快速增长,但化石燃料在未来美国能源市场上仍将占重要份额。到2030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预计将占美国一次能源供应量约86%。生物柴油消费量预计达4亿加仑,由煤制油(CTL)生产的馏分油将达到57亿加仑。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真     
宏观动态十二五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亿吨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9月5日透露了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总量目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亿吨左右,净进口3亿吨。结构目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达到11.4%。国家能源局:确保中哈油气管道稳定安全国家能源局9月7日表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将加快推进哈国天然气南线、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10月24日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到"十二五"末,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白皮书说,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中国将积极发展水电,把水电开发与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到2015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核电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8%,远远低于14%的世界平均水平。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到2015年,中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情景下能源消费均将稳健、持续的增长。其至2030年的预测数据为:煤炭282%,石油315%,天然气223%,核电48%,水电23%,生物质能与废弃物91%,其它可再生能源17%。世界石油理事会规划副主席RenatoBertani也提出,除非近期内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而这可能性很小),化石燃料仍将在今后数十年的能源供给中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据国际能源局(IEA)的《世界能源报告2006》显示,到2030年化石燃料仍将是能源的主要来源,石油在能源总供应量中所占的份额由现在的35%下降至2030年的33%,但石油在全球能源构成中仍将  相似文献   

14.
《石油工程建设》2007,33(5):52-52
中新网2007年9月4日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介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10%,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陈德铭表示,这个目标目前在国际上是很多国家所没有制定的,具有前瞻性,对中国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国际能源机构(IEA)近日发布的2004年版《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比目前增长近60%,但17%的年均增长率将低于过去30年2%的平均水平。全球能源供应足以满足需求.油价必然下跌,但能源安全在短期内将有更大风险.化石能源仍将是全球能源消费的主体、到2050年,90%以上的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增量和几乎全部的一次能源产量都来自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导致与能源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在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低碳能源转型进程遭遇短期挫折,气候和环境持续恶化。从能源统计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全球和中国碳排放的增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能源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的低碳能源转型有一定的启示。中国要坚定低碳能源转型目标,稳步推进低碳能源转型战略。巩固化石能源生产基础,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耗,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在保证能源安全供应的基础上,逐步控制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国科学院发布《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研究报告,提出了205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认为,205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更加前瞻,以确保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持续能源为主过渡的目标平稳实现: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与2005年相比增加不超过50%;单位GDP能耗届时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水电和核电,使之占发电总量的20%以上;大力开发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力争使其占一次能源总量的2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近日表示,2015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前启后,谋划"十三五"能源发展的关键一年,能源行业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以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为基准,拟订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编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煤炭、电力、油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科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进步的基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在不断增长。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将会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石油和煤炭的依赖程度将有所下降。但埃克森美孚公司总裁RexW·Tillerson认为,到2030年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主要能源,其合计所占一次能源比例仍会保持在60%左右。受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影响,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加快推进能源体系系统性变革,其中工业、建筑、交通等用能行业和电力生产行业降碳减排任务十分紧迫。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测算,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终端用能行业碳排放将于2025年达峰,其中工业和交通行业达峰时间早于建筑行业,2060年碳排放将低于10×108t;电力行业碳排放于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负排放。终端用能电气化与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协调推进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2060年,终端用能行业电气化率将达到6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到近90%。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能循环经济,大力提升电力、氢能等二次能源在终端用能行业中的消费,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立新能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