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为优化恩七叶甜绞股蓝龙须茶生产工艺,对该产品杀青温度、时间、料液比、杀青后冷却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得出杀青最优组合为A3B1C3D2,即100℃杀青2min,用直径1mm 不锈钢丝做成孔径0.3cm 的透气摊凉床,用风扇床下床面对流吹凉,吹冷时间5min。最优烘干组合为E2F3G1,即杀青温度100℃、烘干4h、在烘干前摊放15min;用本工艺参数生产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成分损失较少,色香味上乘,产品质量稳定。最优冲泡组合为H2I3J1K2,即在料液比为1:50(g/mL)的80℃开水中浸泡2 次,每次45min,此条件下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基本都溶出,并泡出汤清叶绿、色香味保健功能俱佳茶水,对生产品质稳定的龙须茶和对消费者冲泡本产品有较高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米方便米饭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对小米方便米饭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40 min;蒸制温度100℃,蒸制时间20 min;烘干温度100℃,烘干时间25 min.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利用石榴资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蒸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影响品质的蒸汽流量、杀青时间、揉捻时间和烘二青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蒸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工艺为投叶量100 kg/h,蒸汽流量120 kg/h,杀青时间50 s,揉捻时间22 min,烘二青温度(90℃,15 min),炒三青(60℃,30 min),炒干(50℃,2.5 h),其石榴叶茶外形整洁、香气浓、青臭味淡、汤色深、叶底匀,感官评分达85.62。  相似文献   

4.
将影响藤茶品质的杀青温度、杀青时间、杀青投叶量设定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藤茶杀青最佳工艺为:杀青温度250℃,时间10 min,投叶量90 g,在该条件下的藤茶品质最佳,感官评分为87.7分。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叶龄的草莓叶片为原料,参照毛峰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草莓叶茶,并对制茶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草莓叶茶的适宜制茶原料为嫩叶;草莓叶片最佳萎凋时间为6 h;杀青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5~2 min、投叶量为700~800 g;适当的揉捻有利于成茶品质的形成;干燥过程分两次进行,初烘温度为80℃、摊叶厚度1.5 cm、时间为20 min,初烘后充分摊凉30 min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70℃、摊叶厚度4 cm、时间为60 min;采用铝塑复合薄膜袋包装草莓叶茶防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蕨菜茶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蕨菜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蕨菜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将新鲜的蕨菜采用蒸汽杀青5min,在110~130℃条件下烘干,并剪切成2cm长度是适宜的加工方法,加沸水冲泡饮用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月见草叶为原料,经过清洗、杀青、护色、炒茶、揉捻、烘干等工序,通过控制热漂温度、氯化钠浓度、及烘干温度的不同水平制成月见草茶,并通过测成品茶的色差、干物质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及对产品评分,最终确定了月见草叶茶的最佳加工制作工艺为采用95℃热漂、1%氯化钠护色、90℃烘干,所得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燥方法对枸杞叶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枸杞叶的最佳干燥方法,为枸杞叶茶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先以干燥温度或功率、干燥厚度为指标,确定枸杞叶茶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再以枸杞叶茶茶汤中茶多酚类总量、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结合感观评定,对两种干燥工艺的枸杞叶茶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工艺的最佳温度100℃,平铺厚度1.0cm,烘干时间60min;微波干燥的最佳功率540W,平铺厚度1.0cm,烘干时间6min;将两种干燥方法所得枸杞叶茶作比较,其中微波干燥处理的枸杞叶茶色泽较绿,口感较好,营养成分较高,有利于获得高品质的枸杞叶茶。  相似文献   

9.
以恩阳绿芦笋为原料,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绿芦笋罐头的生产工艺条件(食用盐添加量、预煮温度、预煮时间、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绿芦笋罐头的最佳生产工艺为食用盐添加量1.8%,预煮温度85℃,预煮时间3 min,杀菌温度113℃,杀菌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绿芦笋罐头的感官品质较佳,感官评分为95,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  相似文献   

10.
以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谷氨酸钠浓度、杀青功率、杀青时间对桑叶茶GABA含量的影响,确定制作高含量GABA桑叶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影响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谷氨酸钠浓度、杀青时间、杀青功率;经正交试验后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谷氨酸钠浓度5%、杀青功率210 W、杀青时间2 min,在此工艺下GABA含量最高为10.81 mg/g,同时还提高了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多糖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是将新鲜的藜蒿采用锅式杀青8 min,在70~90℃条件下烘干,并剪切成1.50 cm长度做茶段。饮用时用较高温度的水冲泡,最好加沸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色谱法对以杜仲雄花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杜仲雄花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分析杀青温度、杀青时间、揉捻时间等加工工艺参数对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总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Box-Behnken 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当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2min,揉捻时间2min时,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的含量达到了8.99 mg/g。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杜仲雄花茶工艺合理可行,该研究可为杜仲的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组合干燥法在黄花菜干制过程中的应用。先采用远红外杀青,然后再进行微波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组合干燥条件为:远红外杀青温度90℃,远红外杀青时间50 min,远红外杀青功率450 W,微波干燥功率200 W,微波干燥时间25 min,进样量300 g/m2。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干燥后的黄花菜感官质量好,蛋白质保留率为87.3%。  相似文献   

14.
黄花菜采摘后需要进行杀青和干制处理,以促使秋水仙碱分解,延长其保存时间,不同杀青方式所需加工时长和制成黄花菜干菜品质不同。比较了不同杀青方式(蒸制杀青、日光闷晒杀青)、不同干制方式(热风干制、自然晾晒干制、热风+红外干制)对黄花菜品质的影响,以最终制得黄花菜干的效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黄花菜杀青适合用日光闷晒杀青方式,杀青时间一般在120 min~400 min左右。,杀青温度以50℃~55℃之间为宜;黄花菜干制适合用热风干制方式,干制时间一般在2 h,干制温度以40℃~45℃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对比杀青方式、揉捻时间、干燥方式等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减少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最佳加工方式。结果: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绿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热风干燥温度揉捻时间滚筒杀青温度,滚筒杀青温度150℃、揉捻时间30 min、热风干燥温度150℃为优选工艺。结论:茶叶加工过程中,常规热处理方式较微波热处理方式更不利于丙烯酰胺的生成;其中,随着滚筒杀青温度的升高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增加,揉捻时间延长和热风干燥温度升高则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杀青和干燥是绿茶香气形成的关键过程。本研究以黄山群体种一芽二、三叶的茶鲜叶为实验材料,通过80、110、130℃三种不同烘干温度,分别制得清香型、栗香型、高火香型绿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及组成比例,并探讨茶鲜叶、杀青叶、烘干叶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杀青去除了茶鲜叶中大量的罗勒烯、乙酸叶醇酯等青草气成分;烘干工艺使茶叶中高沸点芳香成分增加,其中,80℃干燥的茶叶芳香成分相对含量较低,显清香;110℃烘干使茶叶中原有芳香成分含量增加,产生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醛、月桂酸乙酯,栗香明显;130℃烘干使茶叶产生吡咯、吡嗪等高火香成分。研究认为,干燥温度的差异引起茶叶香气成分的变化,从而产生各种香型。  相似文献   

17.
黄花菜组合干燥法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组合干燥法在黄花菜干制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采用远红外杀青,然后再进行微波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组合干燥条件为:远红外杀青温度100℃,远红外杀青时间60min,远红外杀青功率400W,微波干燥功率200W,微波干燥时间25min,进样量0.3kg/m2.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干燥后的黄花菜感官质量好,蛋白质保留率为87.3%.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鲜芦笋为原料,进行轻糖芦笋蜜饯研制。通过试验,确定轻糖芦笋蜜饯的最佳生产工艺,并对成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采摘24 h以内的新鲜芦笋,可不经预煮,采用二次浸糖工艺,第一次浸糖5 min,第二次浸糖10 min,65℃干燥结合太阳能烘干,此条件下产品含糖量在40%以下,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原料对茶绿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别以鲜茶、杀青叶、干茶为试材,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杀青叶是提取茶绿色素最好的原料;采用100%的乙醇,4.5mL∶1g的醇茶比,75℃水浴浸提25min,浸提效果最佳,提取率为31.50%。茶绿色素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20.
以北沙参、麦冬为主要原料,研究参麦袋泡茶的制备工艺。以总多糖含量和色香味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袋泡茶制作和冲泡的最佳工艺。单因素试验表明,制备最佳工艺为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2 h,粉碎度为20目~40目;正交试验表明,冲泡参数为茶水比为4∶200(g/mL),冲泡水温为100℃,冲泡时间为10 min。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参麦袋泡茶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