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气质的象征物,凝结着中国人对自然、艺术的看法,展现出一种坚实健康的美感。"树魂壶"从真实二字出发,于古拙粗粝中透露中国独特的艺术智慧,是融合紫砂壶技艺之美与自然灵气之美的花器佳作。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紫砂壶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体现了中国独特又朴素的自然审美观念。"铁树开花"一壶对自然进行了真实模仿,在展现传统审美特征的同时产生了创新效果,结合这一主题的文化内涵,在自然、文化与创新之间的融合中完成艺术构建,揭示了紫砂壶兼容并包的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3.
紫砂自明代鼎盛,传承至今,历经500多年历史的积淀,在陶文化、茶文化、书法、绘画、篆刻等众多文化艺术门类的相互融通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文化。深邃的文化品味和精湛的工艺创作技法,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紫砂艺术不仅是中国陶瓷文明发展的灿烂硕果,也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进步智慧结晶。紫砂壶艺传承至今,形成了紫砂光器、花器、筋纹器、塑器、陶艺器五大主要器型,其中紫砂花货更惟妙惟肖,仿自然植株、瓜果、鱼虫、禽鸟等自然界与动物界,甚至人体本身的形态,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段表现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并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和使用安全的实用原则,或者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习惯上称之为"花器"、"花货"。从明朝供春"树瘿壶"仿自然银杏植株创作,到时大彬"印包壶"的问世,再到陈鸣远"南瓜壶"的鹊起,时至近代朱可心"云龙壶"、蒋蓉"百果壶"、汪寅仙"咏梅壶"的声名远播,紫砂花货提炼取舍,以其高雅的艺术创作、设计、收藏价值而"百花齐放"。"圣桃梅段壶"(见图1)的创作,依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全手工原创成器。作品"圣桃梅段壶"是通过对大自然中梅花的植株、树桩的认真观察,对桃子果实与果核的细致思考,将自然界中两者的自然形态,以艺术的创作表现手法,借以紫砂泥料所能表达出的艺术外观效果,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相互融合设计、创作的全手工紫砂花货作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作品通体古朴清雅,趣味性更兼艺术表现的张力与文化内涵的穿透力,树桩、枝干、树瘿、果实、果核、年轮等细节处理细致入微,凭借多年对紫砂花货的理解与感悟,把整件作品"趣"、"雅"、"境"升华至上。"趣"自毫无雕琢的自然形态美,清趣如实;"雅"自"梅桃"联姻,端庄高雅,别于它处;"境"自"梅"傲骨高洁,气韵独到,自"桃"寿而不庸俗,老而不蹉跎,境界清幽高远,至真至美。壶身以"梅桩"为创作原型,凹凸自然,树瘿仿自然以"乱真",在"松鼠葡萄桩"、"咏梅壶"、"树瘿提梁壶"等其他花货创作中,"树桩"为壶身的创作很多,但是不免有繁琐、呆滞的现象,此作品"梅桩"创作以求自然,不可以雕琢,欣赏壶身简而有力;壶柄高擎至上,尔后自然弯曲,两杈树枝稳抓壶身,贴切牢固,形成一个弧度,一方面便于使用时的提携,即紫砂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紫砂花货通过艺术的抽象化与仿自然形体的"真实"而表现的艺术性;壶嘴三杈树枝衔接而成,直嘴虽有树瘿装饰,但不失其力度,嘴上两树杈枝,一枝自然蜷曲贴于壶盖边缘,一枝扬枝而上与壶柄遥相呼应;壶盖则神似截取后的树桩,表面呈现出年轮的形态,壶盖一半做实,并塑以两颗"寿桃"与其上,果蒂连叶,叶色苍翠鲜活,一半嵌盖年轮圈圈可数,并以紫泥雕塑桃核与其上,生动逼真、鲜活如生;至此整件作品经反复雕琢、修整、调和,突出了"圣桃梅段壶"的创作主题,完成了一件由自然界自然形态植株,升华为具有实用性、艺术欣赏性、收藏性等于一体的形神兼备、意境高远的紫砂花货艺术作品。汪寅仙大师曾说:"自然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与紫砂花货的创作更为密切。紫砂花货的创作就是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通过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上提炼加工,使之升华为高于生活的高雅艺术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紫砂花货的创作,一方面是通过对老一辈紫砂创作者作品的欣赏、感悟,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圣桃梅段壶"的创作就是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寿桃"与"梅"的形态,转化成艺术的表现形态,又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因此,"圣桃梅段壶"的创作,无论是"精、气、神"还是"趣、雅、境",都是对自然"梅"、"桃"所代表的"高洁"、"长寿"内涵的充分表达,也就是其他艺术门类中讲求"万化冥合"、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就是他对生活感悟的高度、深度、广度",紫砂艺术创作也是这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探索之路。"圣桃梅段壶"的创作,借以"桃"之"寿"、"梅"之"清"来表达个人对紫砂艺术创作的追求,用心做好每一把壶,对生活、对艺术、对生命保持一颗长寿心,保持一颗清净心;以"桃"随喜、随缘之心,以"梅"不惧风寒之志,"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艺术追求态度,在紫砂艺术的继承、创新、创作之路上携手奋进,共享紫砂艺术文化的美好今天与明天。图1圣桃梅段壶  相似文献   

4.
紫砂壶艺是中国传统制壶业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制壶业相互影响,是一种富有宜兴地区风格的工艺品,充分体现了制壶艺人对于紫砂的深厚感情以及东方传统文化的追求,表达了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运用紫砂泥材质将艺术情怀体现出来,赋予它新的灵魂。紫砂壶是一门审美艺术,在器形的造型创作上别具一格、打破常规,将制壶艺人对于自然万物的艺术想象表达出来,在现实与抽象之间创造出艺术,制壶艺人对于每一件作品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因为要考虑到壶器的实用性,但是在构思的过程中又是无拘无束的,因为作品需要灵魂、需要艺术感,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兼顾,才能创作出既庄重典雅又飘逸秀美的紫砂尚品。  相似文献   

5.
正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集艺术价值、人文价值、收藏价值等于一身,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佼佼者。紫砂壶艺见于物象,而对于壶艺制作则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托物言志便是一种常见而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借物抒情便自然成为其浪漫的艺术情怀。紫砂套壶《一帆风顺》即是在遵循传统制壶规则上力求创新创意的作品,该套壶将风帆之形巧妙地融入壶艺形象中,取其动感特征为作品提亮  相似文献   

6.
何觅 《江苏陶瓷》2014,47(5):24-24
学艺之道,必须首先学会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是一个培养作者美学眼光的过程,眼有所见,心有所悟。才能明了古人作品中的精粹之处。以明代时大彬创作的“玉兰花瓣壶”为例.要领会作者的创作匠心,必须把自然物同作品相互比较.自然界中的玉兰花是长条形的。而作者只是选取了花的靠花蒂的那一截,而且是倒置的,其壶体的下部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这是作者把自然之花与紫砂的制作工艺要求相融合,工精而态美,成为后人推崇、仿制的经典壶型。“玉兰花瓣壶”的创作给了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自然形态必须经过艺术的提炼取舍;二是自然形态必须为作品的制作工艺服务,遵循简便、适用的原则;三是对自然形态的“形”,可以用拉伸、压缩、剪裁等艺术手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牛盖莲子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通过结合牛鼻与莲子造型形成自然美感,富有田园雅趣与禅意韵味。本文在经典化视域下对此件"牛盖莲子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的自然艺术特征,揭示了紫砂壶创作对自然及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人间朱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形容宜兴紫砂的一句诗句。宜兴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人们利用这种神奇的紫砂矿产创造出了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葩,那便是宜兴紫砂壶。宜兴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在这个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绝佳的地理位置,紫砂从内到外都透露出一种自然之美,丰富的自然景观为紫砂艺人的创作提供了不断的创作源泉,让作品散发着自然的灵气。  相似文献   

9.
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的利用了紫砂全手工成型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蕴含其中。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奇石壶》就是一把通过自己的创意而精心制作的一把紫砂壶,采用了紫砂的材质而利用了现代艺术的审美。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把大自然的趣味注入紫砂之中,并没有束缚于紫砂固有的壶形来进行创作,而是天马行空的发挥了艺术自由的程度,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无我境界,也是紫砂艺术一直追求的情境,此壶放置在茶座之上,定能够吸引许多壶友关注的目光,就算是陈列起来欣赏把玩,也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和平安定的生活状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开心和安详。在这种云淡风轻可以去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的环境下,紫砂艺人终于摆脱了几百年的各种封建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开始用自己心灵想要表达的思想来制作自己的紫砂作品,来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感叹紫砂器的精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紫砂器的内涵之美感。从整体看"云水禅心"这把壶,可以看出制壶者对紫砂壶的制壶技艺和对紫砂的艺术表现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在壶上的线条勾勒下壶身的每一处细节和装饰都被表现得恰到好处。壶嘴、壶把、壶钮、还有壶的三个脚都被老师设计得自然和谐,具有美感,细细观察此壶可以看到壶身那一条条祥云纹的堆塑工艺装饰,让整把器型的气势和寓意变得更加的美好和谐。我们在使用此壶饮茶的时候也能通过壶身的各种元素来感受到此件紫砂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展现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1.
范丽青 《江苏陶瓷》2020,53(1):14-16
寓意于景,情景交融,达到情感的寄托,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核心,是艺术中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学概念。瓷上绘画新彩作品具有浓郁的传统美学,其意境是借陶瓷"器"这一载体达无形之"道",陶瓷新彩从素静、平淡的文人意境,从虚缈、空灵的禅境,从独具肌理的自然之境最终达到传统审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紫砂壶的人文精神就是将传统文化注入紫砂壶的造型之中,先有神而后才有了形,人文素养与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正向相关,作品"生命之源壶"的创作就源自于对人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道法自然"的造型创作法则,自紫砂壶诞生以来从未间断。以自然物体形象为创作源泉的紫砂壶,凝结了紫砂壶设计者、制作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各个时期的紫砂壶风格各异,传世佳作颇为丰富。这款紫砂"清香壶"形象生动,构思简练概括,壶器的整体感强。它以梅花为创作题材,经艺术图案变化后成为了壶器的组成部分,线条挺而有劲,也产生了动感之美。整个壶体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造型上,均达到了取其势、提其形、表其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蒋小军 《江苏陶瓷》2010,43(3):48-48
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包容并蓄和渐趋壮大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制陶艺人也相应地丰富了紫砂器的造型和内在文化。赏观老一辈制壶艺人的神传,反观我自己在设计制作紫砂壶的思想经历,虽然制作的紫砂壶造型颇多,但总觉得壶体的自然形体所透露出的内在气度不足。于是静心审视自然,虚心揣摩各类传统壶形,在自己的作品中力求壶体饱满丰盈,錾嘴衔接自然和谐,顶盖装饰与通体形制能相配默契,能借自然之形最大程度地来烘托壶体的自然美感。  相似文献   

15.
高祥芬 《江苏陶瓷》2014,(1):64-64,67
"供春"壶型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它借意自然物件的形神姿态,仿生之外升华了自然随性的艺术美感。除了具有一般茶具的实用特点外,更有造型上自然的仿生装饰,在品茶之余频添视觉享受,更添田园自然的情趣寓意和自然随性艺术感,于自然之形中表露内心的思绪和感悟。而对于陶渊明那种悠然之情终究是为我们所向往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在她从艺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其女性独有的悟性和灵性,怀着对大自然的无限钟爱之情,创作了不少崇尚自然的紫砂花货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超的工艺技术和准确的表现能力,受到国内外壶艺爱好者、鉴赏家和专家们的好评。其经典作品有:"荷花壶"、"青蛙莲  相似文献   

17.
此《潘壶》器形较扁,口盖相对较大,创作之中灵思一动,也便成为思想之中创作出的存在艺术,简约不简单,大气又君子不器之感。在传统《潘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想构思,壶身上下之间比例对称,壶口与壶底直径相同,以壶身中间凸出腰线为分界点,排除壶嘴、壶钮、壶柄的搭配创作,上下统一,具有很强的传统对称性,视觉效果也是经过图纸绘画及测量出来的,这样整件作品的壶身就运用了紫砂壶形创作的几何原理构思设计。  相似文献   

18.
广阔多彩的大自然是紫砂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反映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审美观念与生命观。"秋实壶"以展现秋天的多彩之美、收获之美为创作理念,通过丰富鲜亮的色彩与立体逼真的造型装饰展现了秋之魅力,以此展现了紫砂壶极高的工艺水准,歌颂了美丽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紫砂花货的设计和创作需要有一个观察自然的过程,紫砂花货形象中引入了相当多的植物,这些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含义,紫砂艺术文化的传承就是基于这种文化的表象来传递.本文以"凝香壶"的创作为例,谈植物形象特征的塑造以及紫砂壶本身造型结构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刘少倩 《景德镇陶瓷》2014,(2):J0028-J0029
正山水画的意境就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就是意境上的创新。釉上新彩山水画的意境和创新恰到好处地凸显出这一点。一、关于意境的感悟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艺术成就极高,在传统绘画中地位显要。一幅好的山水画足以让人回味和咀嚼。透过画面,它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这就有了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所有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想象,是其意境构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