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让宜兴的紫砂艺人有了充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和才华的机会,让紫砂这门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六方井栏壶》紫砂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六方器最为经典的形态设计和制作工艺,作者把传统的器型演绎的如此生动逼真,再加上陶刻元素的装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相似文献
2.
宜兴的紫砂产业自带流量,在东坡先生等文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和支柱产业,带了许多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让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的紫砂艺术精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莲灯壶",围绕题材的设计,笔者尽可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莲花的题材综合起来,然后重新的抽象提取元素和构建,使之更多的能够符合我们... 相似文献
3.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对于紫砂艺术的开拓者和宣传者非常的敬佩,在今天,"东坡提梁壶"依然广受壶友们喜欢,也是紫砂作品中非常经典的传承作品之一.紫砂艺人们在仿生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许多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元素,延伸了紫砂艺术的作品造型和文化内涵,带我们走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紫砂世界.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佛莲",展示了艺人强大的创作能力和超高的技艺水准,在紫砂与自然的融合方面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冲泡茶叶的饮茶利器,更重要的是把茶叶的草木之心和我们寄托在饮茶过程中的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禅茶一味的乐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紫砂壶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交通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有关信息,使人们有足够的条件了解和研究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使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在紫砂壶的造型以及寓意方面,紫砂艺人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功夫与心血,因此制作出来的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充满匠心的,也正是因为紫砂壶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才使得紫砂壶变得弥足珍贵,而且紫砂壶在泡茶方面的实用性可谓是十分的优越,无不令人感到回味无穷,再加上有了茶禅一味的文化之后,紫砂壶便透露出了一种更为高贵...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天赋异禀的紫砂巨匠,开一时之风气,引领着紫砂艺术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时至今日,紫砂产业已经是宜兴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之一,也是宜兴对外宣传最好的城市名片.紫砂作品"鱼跃龙门"采用了提梁的造型设计,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 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运用了多种元素来演绎鱼跃龙门这一民间题材,跳出传统的思维,让人充满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彰显出充满了人文情怀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啜饮香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无穷无尽的紫砂魅力. 相似文献
7.
陶的古都——宜兴,7 000多年的制陶史一直绵延到今天,其中具有代表性就是紫砂艺术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于饮茶的重视,"人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和茶叶相得益彰、壶茶同誉,宜兴紫砂壶和宜兴红茶、阳羡雪芽一起,深受广大茶友的喜欢和青睐,谱写出新时代的紫砂发展篇章.紫砂作品"集思壶"器型的修长使得各个元素的搭配都颇费功力,需要突破常规的设计和制作才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壶身的陶刻装饰也特别适合竖轴的画面,仙鹤的亭亭玉立和松树的伟岸挺拔融入修长的壶身之中,此壶如果用来饮茶的话,所适合的茶叶品类有点少,但是如果用来陈列观赏则是非常的合适,不仅仅能够看到紫砂丰富的肌理和艺术的造型设计,还能够把紫砂陶刻的精妙手法和文化内涵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8.
许多的紫砂大师诸如顾景舟、汪寅仙都曾经演绎过竹器紫砂,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在传承和创新之中树立了典范和榜样,紫砂竹器依然是最为常见的紫砂花器类型和装饰题材的热门之选,竹子和紫砂的缘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产生美妙的因缘,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今天能够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艺术精品.紫砂作品"韵竹壶"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饰壶的手法来呈现出此壶的与众不同,此壶壶身采用了传统的紫砂造型,从上到下逐渐鼓起,特别的实用大方,壶底置圈足,更加凸显出此壶的端庄稳重.壶流、壶把、壶钮运用竹段的元素,把竹子的形态和气韵融入其中,可谓是神来之笔,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雅韵,体会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紫砂是拥有大自然馈赠的产物,已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紫砂艺术是中国古老悠久的一种传统技艺。在广阔无垠的肥沃的土地上,各种名川大山奇珍异宝资源富足,我们人类在这一片土地诞生生存,并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壮举和奇迹,这一切的成果都要感谢大自然的给予与馈赠。紫砂艺术也包括其中,紫砂艺术的形成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在中华儿女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审美,创造出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品,把紫砂壶塑造成有生命力有艺术感的雕塑,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现在的紫砂艺术结合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当代艺术的时尚,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们常见的松柏题材从陈鸣远大师的“松段壶”开始,到近代汪寅仙大师所制花货“松桩壶”,可谓是传承有序、妙趣横生,极赋生命力.紫砂作品“苍松翠柏”就是沿袭了大师们的经典造型,并且在自己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精心创作而成.从整体上来看此壶,把紫砂以松树为题材的造型演绎的可谓是非常完美,不仅仅自然形态塑造到位,把松柏之树的遒劲有... 相似文献
13.
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泥料在勤劳聪慧的紫砂艺人手中,幻化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彰显出我们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江南独特的地域特征,同时又把许多的思想情感和禅茶一味的浓郁氛围烘托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心生感悟,启迪未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禅莲壶》,就是在彰显莲花题材的同时,还把谐音蝉联的含蕴注入其中,充满了一语双关的技巧设计。形态自然古朴,工艺造诣深厚,莲花装饰生机盎然,佛教意味浓郁,把宜兴紫砂和佛教的渊源阐释得非常准确,也让我们体会到紫砂艺术的筋纹工艺不仅仅是折射出一位陶手功力深浅的问题,更多的是让我们感悟到其中蕴含的对于紫砂艺术虔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从我们古人普遍使用的烧水器具石铫的形态之中获取灵感,然后再用紫砂陶的材质进行演绎,创作设计出诸多的提梁器型,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之中,饮茶方式的转变使得端把越来越多的代替了提梁,但是作为一种历史、一种经典和一种传承,紫砂提梁壶还是受到了壶友的青睐和欢迎.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云项提梁壶》就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屹立在蜀山南麓的东坡书院至今书声琅琅,在东坡小学就读的孩子们把薪火相传的希望延续下来,前来慕名参观的游客也在此感受到了东坡提梁壶的艺术魅力,也体会到了紫砂对于这座小城的影响.明代香炉在中国历史上来看,也为后来的艺术审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其流畅的线条、简约大气的设计,让我情不自禁地把它融入紫砂艺术之中.紫砂作品明炉提梁壶正是把金属器的特征和提梁的设计充分地展示出来,通过细节的处理突出明炉的层次感,给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感受,同时用提梁的形态提升了整体的空间,这两个元素都可以看作是明代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紫砂抽象的演绎,把我们带进了明代的生活美学和历史传奇之中.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设计,在做壶之前,首先要想好做什么样的产品,这就要求设计造型。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不可小看,它关系到该产品造型是否能让人喜欢,好的造型能给人带来一种物质享受,也能从中得到乐趣,感到能与人之交流的感觉,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砂壶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古今往来,不仅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也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欣赏。综观紫砂壶艺,它不仅有着端庄清丽的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内涵根植于质地、造型、装饰、做工的互相结合之中,通过器皿造型艺术与砂泥的质地美来显示其古朴、高雅的形象,给人以精神的感受与愉悦。 相似文献
18.
现今,紫砂产业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从业人员达到了十余万之多,在过去宜兴丁蜀家家制陶、户户抟泥的盛景在附近的村落里面又重现了,正是在匠人们的全心全意投入之下,紫砂艺术才代代相传、薪火不断,一直绵延至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大好局面,也让我们许多的壶友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可以打动心灵、引起共鸣的作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六方君玉,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出来的那样,六条棱线像流水一般从壶钮处倾泄而下,酣畅淋漓.壶嘴、壶把皆是六棱设计,与壶身完美的契合,相互呼应,工艺的处理也是干净利索,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对于一把紫砂方器来说,非常地凸显创作者的基本功力,上手把玩此壶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其中作者的态度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之所以会有如此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其中的缘由和紫砂泥料所具有的强可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造型各异来阐释其中的文化韵味,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了。紫砂壶作品鑫运的创作和设计灵感来源于经典的建筑金字塔造型,金黄色的金字塔有财富意蕴,而且在结构上和此壶同出一辙,完美契合,同时一层更比一层高的造型设计也寓意官运亨通、节节登高、好运连连。 相似文献
20.
紫砂壶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冲泡茶叶的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紫砂壶的时候,真的要感叹宜兴的紫砂艺人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巧夺天工的双手,可以延续历史的传承,把时代的创新完美地融合起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禅竹壶>,可以说是紫砂花器在新的时代发展和艺术审美条件之下的传承和创新,技艺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都无可挑剔,最终呈现出来的气韵也是非常的和谐自如,把大自然竹子的清新淡雅和天人合一的禅竹韵味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之中放空自己,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