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颈一般,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同时,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更加能够感受到蕴含其中翱翔天下的愉悦之感.  相似文献   

2.
张梦洁 《江苏陶瓷》2021,54(4):63-64
在宜兴,最为著名的当属传承千年的紫砂陶艺术,尤其是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环境和氛围的情况之下,紫砂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选择,凝聚着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心血,也折射出江南文化对于艺术形式的影响和我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紫砂作品"掇球壶"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理念,把"掇球"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非常的大气实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和传统的"掇球壶"相比较,它采用了青灰色的色泽,整体的设计更加轻盈舒展,非常适合上手把玩,通过多年的临摹紫砂光素器的经验和对于器型特点的把控,在细节的处理方面更加游刃有余,让我们可以在摩挲之中充分地感受到紫砂器的光素之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紫砂技艺的传承如同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从小就在父母长辈的泥凳旁边长大,捏泥巴成为了最好的游戏,在这样的氛围的耳濡目染之下,紫砂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紫砂艺人的专业水准也越来越高,为我们带来越来越丰富的紫砂艺术精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掇球壶》,各造型比例协调,节奏流畅,工艺精湛,气韵流畅,堪称紫砂光素器的完美之作。历史上许多的大师巨匠也都曾经演绎过掇球形态,直到今天,许多的年轻紫砂艺人也在不断地临摹和专研,就是为了把最美的器型呈现在我们眼前,展示出紫砂光素器代表之一与众不同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紫砂艺术诞生于明代的江南宜兴,距离苏州非常之近,受到了苏州园林风格和苏作家具的影响,紫砂的特征也具有浓郁的明式味道,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青衿壶》在简约的器型设计之中,蕴含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青年和成长的故事,作者高超的紫砂传统制作技艺,给人一种大巧不工、大象无形的感觉,恰到好处地把黄段泥料的色泽和器型的结合如此融洽,而且实用性特别强,拿这么一把小壶来冲泡茗茶,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显示出主人对于明式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彰显出非同一般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5.
陈玉蓉 《陶瓷》2023,(11):155-156
德钟壶在紫砂艺术的器型之中并不显眼,但那种浑然天成的神韵却是普通制陶者难以达到的水准。因为一把好的德钟壶,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德惠天下、坚如磐石的感觉,所以许多的匠人都会把临摹德钟壶作为艺术生涯的开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过程之中,寻找到紫砂光素器制作的玄妙之所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德钟壶》,它恰好具备这样的水准,并把紫砂光素的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之上,和过去的作品相比较,更加地符合人体力学和使用的习惯,在壶嘴、壶把和壶钮等细节的处理之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之中,能够更加体会到创作者的用心良苦,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不断关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从造型类别上可分为光素器、花塑器、筋瓤器三大类,紫砂光素器可以说是紫砂壶最原始的造型形态,也是庞大的一个分支.紫砂光素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朴",它素面无饰、纤毫毕现,是"裸胎"表现形式,最能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雍容大气,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一种传承和浓缩,代表着紫砂本质的精神所在.因此,本文围绕"简朴、厚朴、雅朴"三方面对其形态、寓意的美学特征进行论证,共同感受紫砂光素器艺术形象和内在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迪 《江苏陶瓷》2021,54(6):70-71
紫砂的造型艺术包罗万象,从线条流畅的圆器到横平竖直的方器,从惟妙惟肖的花器到韵律感极强的筋纹器,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六方玉璧壶",在器型的设计方面匠心独运,把传统六方元素和玉璧的形态结合起来,辅助以丰富的陶刻装饰,把紫砂艺术的丰富造型、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融合起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从其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和灵感,在提高自己艺术审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欣赏紫砂壶的时候,不仅仅只关注于它的器型外观和上面的装饰如何,而是要把它当做紫砂艺人和我们广大壶友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小小紫砂壶中的别有乾坤。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坦方》,造型的设计非常的坦荡自如又充满了艺术的审美,工艺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细节的设计也是煞费苦心,打动人心,从形态的彰显、轮廓的融合、结构的协调等等方面都把紫砂方器的特征完美地呈现出来,让我们在使用此壶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紫砂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和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蒋一豪 《陶瓷》2023,(11):163-164
在紫砂艺术之中,关于“柿子”的形态演绎出许多不同的器型设计,每一件都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柿柿如意壶》,作者在临摹传统器型的基础之上,把现代艺术风格的潮流设计以及自己的审美方式更好地融入其中,突出了题材,也能够把“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贯彻到底。所以在欣赏紫砂花器的时,要从最为基本的形态入手,然后逐渐的演变到更为宽阔的人文内涵方面,正如花器大师汪寅仙所说的那样,形似只是基础,功力的高低主要看神似的程度。“柿柿如意”器型的设计正是呼应着这样的理念,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藏的吉祥韵味更好的凸显出来,让我们在使用这样一把紫砂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种浓浓的祝福之情。  相似文献   

10.
赵欢欢 《江苏陶瓷》2021,54(5):35-36
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很长久地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作为茶座之上的主角和生活之中的陪伴,紫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用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劲风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姿态,作者把传统器型和雕塑、陶刻艺术完美地融入其中,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享受,也让我们在惊讶和错愕之中想到紫砂艺术还可以这样的传神和写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件花器和圆器相结合的设计本来就非常的具有挑战性,同时把松树傲立风中坚韧不拔、岿然不动的特点展示出来,通过松树来衬托出劲风的意境,让我们在喝茶品茗之中感悟颇多,启迪生命.  相似文献   

11.
高洁 《江苏陶瓷》2021,54(5):68-69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是最能够代表"简约而不简单"的论断,相较于圆鼓鼓的"西施壶"和架子笔挺的"石瓢壶","仿古壶"好像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说最为实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经典延续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紫砂技艺本来的质朴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动壶友,让紫砂艺术回归到原原本本的艺术审美,希望传统器型能够在广大的壶友之中更加普及开来,以实用性为基础,以传统技艺为根本,让我们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2.
从这些紫砂的器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紫砂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古代人们寄情于田园山水之间,在洒脱自然的劳作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乐趣。于是各种瓜果蔬菜也成为了很好的紫砂创作题材,不仅仅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紫砂审美艺术,更是能够体会到其中心旷神怡的田园风情。细细把玩此壶"南瓜桩",能够触摸到表面精细的纹理和树瘿的痕迹,可以看出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开拓创新,把紫砂花器的特征运用到了极致,同时在整体的协调性方面也做了很好设计,可谓是一件难得的紫砂佳作,让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紫砂的造型之美,还能体会到其中浓浓的田园情趣。  相似文献   

13.
正是这样的创作态度,使得大亨掇只、大亨仿古、大亨德钟等等以他名字命名的光素器都成为了圭臬之作,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紫砂艺人必须临摹的经典作品,也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爱和青睐。掇只壶的构思来源于宜兴本地的一种盛放调料、糖果的罐子形态,在邵大亨的手中幻化成为了一件骨肉亭匀、雅俗共赏的紫砂艺术佳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掇只壶》,壶肩的起承转合、壶流壶把的浑然天成、壶颈部及腹部的相得益彰,把紫砂光素器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了作者非常扎实的紫砂传统技艺,特别是明针工艺的细腻程度,带给我们紫砂艺术最为纯粹的光素形态和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14.
李志鑫 《江苏陶瓷》2021,54(3):28-29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千百年的紫砂传承中,把紫砂技艺演绎成为了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同时集合了书法、绘画、篆刻等等的手法,使得一件原本简单的实用器,逐渐演变成为了精神层面的寄托,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用紫砂壶喝茶品茗,在长时间的把玩摩挲之中修身养性,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山林清幽",充分地利用了紫砂良好的陶刻载体性质,把我们耳熟能详的古文《兰亭集序》之中的内容抽象概括成为绘画和书法的形式,呈现在古香古色的紫砂壶上面,彰显出作者对于古人的追慕和向往之情,也在陶刻的设计和表达之中,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其中浓郁的人文氛围展示给我们广大的壶友们.  相似文献   

15.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十分珍惜上天的美好馈赠,用灵巧的双手和无穷的创意演绎了千变万化的紫砂器型,同时,许多的文人雅士也纷纷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和陶刻装饰,使其更加具有人文内涵和艺术气质,成为了人们的心头之好和永久陪伴.紫砂壶"涵香"可以归类为紫砂花器的造型类别,采用了传统的紫砂器型,在壶嘴、壶把、壶钮的装饰中采用了梅花的形态,把紫砂的造型艺术和文化意境完美地融合起来.从整体上来看此壶"涵香",运用娴熟的紫砂花器手法以梅饰壶、以梅喻人,在充分表现了设计理念和紫砂造型艺术的同时,把其中的意境之美完全地呈现出来,把梅花的形象用言简意赅的手法和匠心独运的设计传递给大家,希望爱壶之人都能够品味出其中的甘苦滋味和至真至性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肌理特征,比较容易捏塑成为各种各样的形态,还可以在上面进行陶刻装饰,集书法、绘画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欣赏的价值,让我们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我们国人的艺术审美.在设计和创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有感于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于是想把方器赋予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品位,而陶刻装饰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儒四方",重点突出一个"儒"字,而四方是其器型的表现.儒字的表达从何而来,只能从器型的整体设计、小元素的点缀,还有陶刻装饰的内容等等方面进行考量,于是成就了这一把独特的四方壶形,满满的细节突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流露出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无穷韵味.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把中国历史上许多艺术器型完美地融合在紫砂之中,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赞,特别是青铜器之中的鼎,在古代作为一种烹饪和盛放食物的器具,紫砂匠人把青铜的材质改用了紫砂来制作,成为了一件非常实用的、具有紫砂方器特征的紫砂艺术作品,而且延伸出许多款式,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寄托.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四方宝鼎壶",在设计的过程中希望把实用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于是参考了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鼎的形式,然后通过紫砂的材质演绎出来,使其具有了现代意义的实用功能,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到那种权力的威严和逐鹿九鼎的霸气,或者陈列起来欣赏也是一件可以彰显主人品味的艺术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饮茶方式的转变和茶文化的普及,紫砂壶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实用器型,在满足我们饮茶的需求之外,更多地成为了作者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载体.不同的紫砂造型代表着创作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艺术理念,不同的陶刻装饰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把这一特点更加凸显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和了解到紫砂的艺术特征和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就是希望把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演义"之中的人物关羽突出地展示出来,因为他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和民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威震四方壶",正是充分利用了紫砂方器的造型优点,让我们在感受到紫砂造型艺术的神奇魅力时,更加凸显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叶玲燕 《江苏陶瓷》2021,54(2):51-52
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总结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把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一团紫泥演绎成为了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作品,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还能够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江南味道.苍玉,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暗指苍色的河流,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苍玉壶"把段泥嵌入紫泥之中,使其看起来宛如一条河流一般,而上面点缀的太湖石和河流遥相呼应,共同谱写了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和紫砂一起成为了我们朝夕相伴的实用之器和艺术审美的寄托之物,让我们在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之中,可以寻觅一方安静之地,体味着江南的厚重而又悠远的袅袅韵味.  相似文献   

20.
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必然是全手工成型,泥料的选用没有丝毫的马虎,艺人们只有非常熟悉泥料的特性,才能够胸有成竹地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紫砂造型,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紫砂作品"泰来壶"采用了传统的竹器结合提梁的形态来演绎其中的艺术效果,可谓是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把我们对于竹子的美好情感和紫砂的艺术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竹子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凸显出紫砂艺术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希望我们在喝茶把玩,亦或是陈列欣赏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造型之中独特的花器特征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