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锐孔法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采用锐孔法,以原花青素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液氯化钙浓度、芯壁比、针头孔径、下滴高度等因素对原花青素微胶囊化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3%,氯化钙浓度3%,芯壁比1:4(芯材浓度1.5%),针头孔径0.45mm,下滴高度8cm;此时微胶囊化产率和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77.83%。视频变焦显微镜图显示,原花青素微胶囊有良好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加原花青素的稳定性,采用薄膜―挤压法制备原花青素脂质体,优化了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0.1,芯壁比为0.1,吐温80与卵磷脂之比为0.5,脂质体有最大包封率64.76%。然后选用孔径为0.2μm的微孔滤膜,将脂质体挤出10次以降低其粒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原花青素脂质体在模拟胃肠液中10h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因而,脂质体对原花青素有较好的缓释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建立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方法,旨在提高低聚原花青素的稳定性。以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低聚原花青素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最佳工艺为:壁材浓度0.75%、壁材质量比(明胶:阿拉伯胶)1:1、芯壁质量比1.05:1、固化温度10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22.39 g/100 g明胶,此条件下包埋率80.34%,水分含量5.64%,休止角36.4°,溶解度89.64%,粒径476 nm。受VC、亚硫酸氢钠、温度、pH及光照影响,包埋后的低聚原花青素稳定程度明显高于包埋前。因此,微胶囊化提高了低聚原花青素稳定性,拓宽了红树莓果籽低聚原花青素微胶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6.
8.
9.
以原花青素为芯材,用高压微射流技术结合喷雾干燥制备原花青素乳液及其微胶囊。采用高压微射流处理原花青素乳液,选取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作为壁材,以壁材中阿拉伯胶含量、乳化剂用量、总固形物含量、处理压力为影响因素,以乳液的Zeta电位为指标进行研究。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可知最佳优化工艺为:阿拉伯胶含量为40%、总固形物含量为15%、处理压力为160 MPa。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微胶囊的包埋产率为98.20%,包埋效率为88.60%。同时采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包埋前后某些色谱峰的峰强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高压微射流处理对原花青素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优化爬山虎果实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本文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重复提取次数为单因素,考察其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然后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A,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建立原花青素提取工艺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6 ℃,提取时间74 min,乙醇体积分数56%,液料比20:1 mL/g,提取1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爬山虎果实原花青素的得率为3.8214%±0.2287%,接近于预测值3.8166%。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爬山虎果实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3):109-114
为获得稳定性好、包埋率高的蓝莓花青素微胶囊,以海藻酸钠作为壁材、蓝莓花青素为芯材制备花青素微胶囊,并分析了花青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和体外缓释性能。结果表明,花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芯材和壁材体积比1∶2、海藻酸钠质量浓度1. 5 g/100 m L、CaCl_2质量浓度1. 5 g/100 m L、针头孔径0. 60 mm。此时其包埋率为90. 16%,且微胶囊呈球状,表面光滑;制备的蓝莓花青素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其在胃模拟液中持续释放2 h,释放率为25. 17%,在模拟小肠液环境中可持续释放4 h,释放率达到89. 26%。同时,微胶囊处理后的花青素对pH值和温度稳定性均有提高。因此,微胶囊包埋可以提高蓝莓花青素的稳定性和缓释作用,对蓝莓花青素的应用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原花青素乳状液,采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乳状液,选取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作为壁材,以壁材中阿拉伯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处理压力为影响因素,粒径为指标进行研究。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可知最佳优化工艺为:阿拉伯胶含量为40%、总固形物含量为15%、处理压力为160 MPa。该条件下获得的乳状液的粒径预测值为629.20 nm,而粒径的真实值为633.70 nm,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度为98.90%,响应值的实验值与回归方程预测值吻合良好。结论: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原花青素乳状液稳定性强,分布均匀;同时根据处理压力对乳状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可知,超高压微射流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葡萄籽为原料,探究超声波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及酶提取法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3种方法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有优缺点。将3种方法进行结合,进行优势互补,使提取工艺更加优化。通过对比分析,选取提取效果好、操作简便、节约资源的超声波辅助酶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超声波辅助酶提取法探究的最优提取原花青素工艺为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45min、料液比1︰35 g/mL、加酶量1.3%、乙醇体积分数60%、酶解温度50℃。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提取法提取原花青素可行性较高,旨在提高产业的综合加工能力和原料利用率,并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龙眼核原花青素醇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k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龙眼核原花青素的醇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优化对象。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Y=1.15+0.034A+0.094B+0.004C-0.036AB+0.044AC-0.11BC-0.24A2-0.23B2-0.087C2。响应面分析确定适合的反应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3(mg/mL),提取温度为39℃。预测响应值为1.16%,验证龙眼核原花青素得率为1.12%。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可以用于龙眼核原花青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优化龙眼核原花青素醇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k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龙眼核原花青素的醇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优化对象。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Y=1.15+0.034A+0.094B+0.004C-0.036AB+0.044AC-0.11BC-0.24A2-0.23B2-0.087C2。响应面分析确定适合的反应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3(mg/mL),提取温度为39℃。预测响应值为1.16%,验证龙眼核原花青素得率为1.12%。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可以用于龙眼核原花青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19.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花青素是葡萄籽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对不同溶剂、不同浸提时间、不同乙醇浓度、不同料液比等单因素的浸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60%乙醇,料液比1∶5,在常温密闭条件下浸提28h。 相似文献
20.
原花青素是一种来源广泛的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但因其在潮湿、阳光或高温条件下的不稳定性,影响其在食品、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应用。以分离纯化的脱铁红小豆铁蛋白(apoferritin,AFt)和葡萄籽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s)为原料,制备铁蛋白-原花青素复合物(AFt-PCs),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PCs与AFt的相互作用,同时比较复合物中PCs和游离PCs在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发现,PCs与AFt相互作用能够导致AFt内源荧光猝灭,通过模型拟合获得结合比例为PCs与Aft质量比0.07∶1,结合常数K为(2.03±0.08)×10~4 L/mol。PCs对AFt的二级结构影响并不显著,但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AFt受PCs诱导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态。同时,AFt-PCs复合物中的PCs在光照和热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都比游离PCs有显著提高。该研究为探索食品中多组分相互作用以及提高PCs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