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貌分区导则是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和特色结构传递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总体设计目标与下一层次规划的关键媒介。本文首先探讨了风貌分区导则编制中的常见问题——任务混淆不清、支撑基础薄弱和结构传衍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厘清不同类型风貌分区导则的差异,强调风貌分区导则的前提基础工作;继而以武夷山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风貌分区导则在秉持保护、传续和创新的整体发展理念下,传衍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和特色的编制思路和内容构成,包括目标传递、结构衍生、指标管控和形态引导。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国内景观风貌规划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不断丰富。在城市或乡村单个尺度上,景观风貌规划内容体系逐步成熟,但在城乡大尺度上仍存在一定空白。研究系统分析和梳理城乡大尺度景观风貌规划的内涵和主题,以景观资源评价为切入点,构建"资源—目标—策略—系统"的技术框架,归纳不同层次规划内容的重点,并结合盘锦市景观风貌的规划实践,对分级、分类、分区的技术方法和规划内容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对城乡景观风貌规划内容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曹炎  齐立博 《规划师》2021,37(3):51-57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秉持全域全要素管控导向,明确要求各地"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与单个城镇类风貌规划相比,广域尺度的市州级城镇风貌规划在国内实践较少,这对地广人稀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这类规划采取"全覆盖、全要素、多尺度"的空间治理思路,将宏观尺度的自然、人文、经济类要素和微观尺度的城乡风貌要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风貌越发受到全球现代化理念影响,城市之间的差异性正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建筑风貌导则的制定过程进行回顾性梳理,总结并阐述了导则中的重要原则、思路及实施措施。通过对城市现状的充分调研,以当下突出的风貌问题为导向,设计团队构建了以"3大管控要素、6片特色风貌分区、4类建筑功能、3类要素界面"为主体的管控体系,建立了层级分明的管控方法。以总体管控措施(通则)为理论框架,以具体管控措施(细则)为实施指导,最终形成了"一套导则、一本说明书,一个案例库与一个要素库"的成果体系,以期对当今寻求特色城镇形象的全国各地建设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安琪  李睿杰  李凯克  李翔 《规划师》2022,(12):113-118
城乡风貌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建设美丽国土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一些国家在风貌管控与治理方面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空间美化要求,融入满足人们需求的现代功能,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文章通过梳理国外城乡风貌管控体系与治理实践以及国内现有的风貌管控体系,总结国内外宏观治理体制和政策管控经验,并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乡风貌塑造案例,比较国内外在风貌治理路径方面的差异,最后提出我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思路框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结构管控北川新县城城镇风貌管控工作宏观层面上,以地域民族风貌特色的专题研究为技术支撑,以民族文化传承与人性尺度塑造为主线,以"山水环、生态廊、设施环、生长脊、休闲带、景观轴"的空间六要素建构新县城城镇特色空间骨架。以此骨架为基础,风貌规划对城市山水环境、城市形态、建筑高度、城市活动与空间意向结构进行了相应的细化设计。风貌指引作为风貌核心内容的城镇建筑风貌的控制以求特色、求协调、求丰富、求创新为原则,通过"风格之法"的分类分区控制策略,结合具体建筑设计工作,对原生羌风、传承羌风以及现代羌风建筑的空间分布、总体要求、建筑形态、建筑要素等进行详  相似文献   

7.
城乡景观风貌是由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公共空间、建筑及街道界面等要素共同构成的城乡形象,既包含自然景观,也包含人文景观.独具特色、风景优美的城乡景观风貌,是城镇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景观风貌保护与塑造面临诸多挑战,自然生态环境恶化、重物质轻人文、重城轻乡、同质化等问题凸显,但目前尚缺乏纲领性的制度设计来支撑城乡景观风貌的科学管控.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组织架构、景观风貌修复、城乡风貌规划设计以及实施管理等方面,探索法制顶层设计,以期为城乡景观风貌的依法管控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人居环境美化,提升城乡建设品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大批量的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千村一面""规划难以落地"等问题,规划思维也开始向"实用性"转变——针对的问题要具有实际性,规划成果要具有可操作性,规划主体要注重村民参与性。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探索了市域尺度下实用性乡村风貌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走访、村民座谈等方式分析现状风貌特色与问题。其次,通过GIS叠加影响要素,划分风貌分区;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村庄进行分类,形成分区与分类双轨并行的风貌管控手法。第三,构建了市级—县级—镇级—村级的管理体系,并将村民参与作为重点纳入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镇风貌的研究逐渐由规划编制转向实施管控引导,但由于风貌规划缺乏明确的法定地位,相关技术标准文件对规划编制的指导管控作用较弱,导致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存在调整随意性大、可操作性较差、控制管理不足等问题。本文确立了宏观总体引导、微观详细控制的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风貌实施控制引导技术体系。以城镇作为风貌控制基本单元,采用横向区域协同、纵向要素控制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当前风貌导则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行动纲领、行动建设、行动管理三个层面制定了城镇风貌导则思路和主要内容,探索行动计划导向下的城镇风貌实施路径。旨在构建具有指向性、整体性、针对性、差别化的风貌设计导则,提高城镇风貌规划的严肃性、建设的可实施性及管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当前长三角水乡地区在风貌建设方面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以上海青西地区为例,针对风貌管控体系缺失和景观要素均质化的现状特征,提出水乡地区全域风貌规划的关键是更精细化的管控手段和设计引导,重点是构建城乡一体的风貌控制体系,其中空间整体的管控标准制定和以人为核心的要素分类指引是规划技术层面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建筑对于城市风貌来说是其重点构成要素,建筑风貌特色的塑造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意义重大,也为南江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强县"的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撑。文章从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塑造和城市的导控设计[1]出发,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宏观-中观-微观建筑风貌要素的管控,为城市管理者推动城市良好风貌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今小城镇存在自然环境破坏、形态结构失衡、风貌特征趋同与混乱及历史文化特色丧失等风貌建设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风貌研究现状及实践进行梳理,针对风貌规划在现行规划体系中的尴尬地位,以"如何塑造城镇风貌"和"如何实施城镇风貌建设"两个问题为导向,搭建全方位风貌构成要素体系、探讨风貌要素保护与再现的表达方法,最终建构包括城镇层面的结构控制规划、片区层面的分区控制规划及要素层面的具体控制规划的多层次城镇特色风貌规划体系,是小城镇风貌控制规划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角,避免了一成不变的同质化风貌控制和传统小城镇风貌规划难以深化和落实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对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浏阳市陈桥村为例,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其风貌管控工作,构建了“政府部门核心主导、各行动者协同配合”的乡村风貌管控行动者网络,在对陈桥村风貌管控行动者网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乡村全域全要素风貌管控、全方位保障乡村风貌管控实施、完善“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监管的乡村风貌管控策略,以期为乡村风貌管控相关研究及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与建筑风貌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从省域宏观尺度整体研究并管控乡村建筑风貌始终存在巨大挑战。本文基于2017年湖北省省域乡村建筑风貌研究工作,从理论研究、规划方法和管理体系三大方面提出了一套针对省域大尺度乡村建筑风貌管控的研究成果。一是针对量大面广的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文献研究与现状调研,总结提炼了湖北省乡村建筑风貌整体特征,综合考虑时代变化与百姓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引导目标与原则;二是考虑省级乡村建筑风貌管控的跨尺度特征,提出"两个方面、八个要素"的全要素规划设计体系和分区引导管控思路;三是综合考虑实施操作性与可持续性,提出了"专业协同、共同缔造"的工作机制。研究结论提出,对于省域超大尺度的乡村建筑风貌引导,需要理论、规划、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思路,既要尊重历史,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特色,又要面向未来,满足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需求;既要系统统筹,形成规划建设指导要求,又要注重差异,满足各地建设的本土化;既要结合管理目标形成近期指导性文件,又要搭建平台实现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引领中的分级导控与规划衔接作用愈发重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规划传导与规划引领的重要一环。文章梳理了广州市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探索过程,重点从分类发展引导、分区空间管控、支撑体系建构、风貌分区指引等方面归结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核心管控内容,并针对需要破解的重点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规划策略引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总体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迫切需要按照新要求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新方法。充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需求,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市县域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针对性提出“塑特色——优格局——强管控”的实施路径。在市域景观风貌特色定位的战略共识指导下,重点从安全、品质两个维度,强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融合统一,塑造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相协调的特色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和“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建立“分区、分类、分级”的设计管控体系,以风貌分区为空间范围,以要素分类为引导对象,以管理分级为管控标准,实现对总体设计目标的价值传递和总体管控要求的落实传导,系统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广州市在建设美丽乡村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下提出广州市村庄风貌提升指引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我国村庄地区的风貌困境和相关研究分析、广州市村庄风貌的管控原则与路径、风貌管控体系的构建及风貌规划设计策略几方面着手,对本次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创新性提炼出村庄风貌七大核心管控要素,以风貌要素为依托,综合概念界定、总体引导、要素分级、具体指引、分类提升五方面,构建形成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全要素风貌管控体系,并对村庄风貌规划设计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广州市村庄风貌提升工作形成指导,并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城市建筑风貌作为彰显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维度,其公共价值属性愈发明显。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学界,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市建筑风貌进行管控已成为共识。本文通过对城市建筑风貌管控体系的梳理,以片区级城市建筑风貌管控为研究侧重,分析要素,梳理方法,形成路径。希望对我国的风貌管控和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一未 《城乡建设》2022,(17):60-63
<正>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以吴越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福地、科创活力芯谷为目标引领,全面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不仅在“颜值”上下功夫,更注重“内涵”提升,推动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构筑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于淼 《规划师》2019,35(z1)
文章结合义乌苏溪镇的具体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以延续地区的原生活力和特色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基于现状问题提出统筹全局、时空接续、产城提升、重点聚焦的小城镇环境及风貌规划策略,并具体落实到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的结构营造、基于现状文化底蕴的分区导控、基于环境长效管控的园区优化及基于生态技术发展的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形成能指导实际工作的行动纲领,希望能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