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网络演变与都市圈空间结构 发展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选取受轨道交通网 络影响显著,空间格局呈“一核多心”式分布的 伦敦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 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生长模型,分析网络复 杂性特征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轨道交通与 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第 一,中心枢纽站点扁平化组织分布以及轨道网 络的传播效应均与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 协同发展关系;第二,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 构存在三个互动规律:两者通过势能差互动滋 长、轨道交通引导圈层结构变迁、站点分化引导 空间重构。最后对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 建设提出了 “破除边界”“内优外联”“适度超 前”三方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主 要战略空间,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贵阳都市圈的建设对于西南地区的高质 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研究通过建立城市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修 正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分析贵阳都市圈的空 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贵阳都市圈呈现出核心 城市与周边城镇空间发展不均衡、强核心—弱 边缘的圈层式空间结构、圈层扩散及轴向放射 式的都市圈空间发展导向、距离核心城市40— 80 km断裂点区域发展滞后的空间结构特征。研 究发现贵阳都市圈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核心 城市的发展能级受到生态环境及区域发展阶段 的影响,尚未形成对都市圈地区的全面带动。研 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能级,积极培育次级中心城市,通过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 交通网络强化都市圈内部联系,形成“核心—环网—放射状”的区域一体化都市圈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的发展缺乏人性化空间尺度分析。研究认为构建人性化的都市圈空间尺度,需要明确与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契合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以及对公共交通出行链的人性化评估。通过以一小时门到门出行时间为约束,对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和发车服务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通过对国际案例的论证,提出人性化出行的都市圈空间尺度不宜超过40 km(中心城区到外围副中心之间),宜将主干公交线路起终点、旅行速度作为都市圈主干公交设施的规划控制指标,确保构建一个人性化出行的生活都市圈。  相似文献   

4.
王慧敏 《城市建筑》2023,(5):112-120
都市圈内部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格局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德国都市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空间协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都市圈内中小城市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通过梳理德国均衡发展的城镇体系的形成背景和现有空间规划体系下都市圈的发展过程,分析单中心和多中心两种类型都市圈的城镇结构,以及内部中小城市在都市圈发展中的角色分工和发展思路,以期对我国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参与都市圈区域协同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5.
丁睿  陈果 《四川建筑》2007,27(6):10-11,15
引入空间交互理论研究成渝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成渝地区已形成由成都都市圈、绵阳都市圈、乐山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南遂城市群,川南城市群6大城市体系构成的一环六片"O"字型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一步外推至2020年这个空间结构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运输系统规划是都市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 ,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前提和条件 ,而运输流的调查与分析是运输组织和运输场站规划的前提和条件 .根据单核都市圈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特征 ,分析了其客流的生成规律、增长规律和交流规律 ,结合国内外实例 ,对都市圈客流结构、运输方式选择以及中心城市的客流分布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 ,总结出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单核都市圈客流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以城市间直达运输与结点运输相结合的公路运输组织方式 ,并对中心城市公路客运场站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是大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存在超越行政区划范围的功能联系,其空间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和规划都市圈的基础。研究从都市圈的发展演变入手,基于都市圈的圈层式扩展,从实体地域、功能联系、辐射影响等视角开展研究,提出都市圈具有核心圈、紧密圈和辐射圈三圈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辨析圈层间的功能联系特征,确定可用于表征功能联系的数据及阈值,使用多源数据通过划定各个圈层确定都市圈范围。研究通过划定重庆都市圈范围总结了重庆都市圈的发展阶段特征,并从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关于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青浦、嘉定、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的启动,为上海从城市内敛型的空间结构转向区域领导型的空间结构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圈层结构和轴带结构两大流派。前者的代表是Abercrombie主持的大伦敦规划,后者的代表是斯德哥尔摩规划(图1)。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卓君 《规划师》2003,19(11):108-110
居住空间向城市外围扩展,已成为城市住宅建设的必然选择。居住空间扩展必然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交通引导发展;服务引导发展;生态环境引导发展。居住空间扩展方式与居住空间扩展战略及居住区建设模式直接相关,具体表现为基于发展便捷交通系统战略连续扩展和基于发展多中心居住空间结构战略跳跃式扩展两种方式,并形成相应的居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绩效--多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韦亚平  赵民 《城市规划》2006,30(4):9-16
基于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经济解释,提出了形成“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解,提出了空间结构的绩效测度方法;此外,提出了高密度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四种模式,并指出当前中国都市区发展在空间结构方面的矛盾,以及结构引导、控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南京、徐州、苏锡常三个都市圈是《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三圈五轴”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委、省政府对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十分重视。三个都市圈的规划编制由省建设厅具体负责,省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城市共同参与。截止2002年底,苏锡常、南京、徐州三个都市圈的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并经过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进入实施阶段。其中苏锡常都市圈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张伟 《城市规划》2003,27(6):47-50
以江苏省开展的三个都市圈规划为例 ,探讨了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了都市圈规划的背景、地位、类型 ,提出了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的重要城镇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域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协调管治、协调措施和政策研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成为大城市破解空间绩效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沈阳"单中心"城市结构历史演进、变化特征基础上,从空间视角探析沈阳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绩效水平,选取近300个服务业类公共建筑样本,借助GIS平台通过IDW空间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法分析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同时对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动态与静态组织结构的耦合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沈阳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形态已经显现,但空间发展不均衡,聚集中心的分布呈现圈层式布局特征;人口分布变化具有离心和向心双重现象,一环至三环间人口增长为次级集聚中心的形成提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度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铁路站点与城市空间发展如何匹配,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正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从多站点格局、城市交通及城市用地格局、多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国内外典型城市比较研究;指出应加强城市规划与铁路规划的对接,充分发挥铁路站点的优势,建立依托站点的多中心格局,实现化整为零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并建构多站点与城市空间结构理想模式,对多站点结构、城市交通优化、多中心结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提出“核心圈层”式的都市圈空间结构,并提出重点发展“沿江城市带、宁淮-宁高城镇发展轴、宁合-宁句-宁滁城镇发展通道”的策略与要求,最后对都市圈的远景空间结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归纳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阶段详细研究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东京都市圈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关系,并从经济角度、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互动关系方面总结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启示,希望对于国内城市化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邻近地区产生一体化倾向而形成的。本文从调查东京、纽约等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入手,借助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探寻大都市圈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提出北京都市圈空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大都市圈的长轴半径稳定在50公里附近有其客观规律性,北京都市圈未来的长轴半径也可能稳定在50公里左右;都市圈尺度的单中心、中心城区尺度的多中心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北京和其他世界城市都符合这一结构,外围新城建设应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兴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归纳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阶段详细研究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东京都市圈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关系,并从经济角度、城市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互动关系方面总结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启示,希望对于国内城市化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人口密度过高、设施供给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走向多中心的区域空间政策受到规划实践的青睐,但目前对于多中心的空间绩效评估尚属不足,规划政策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本文探索了利用Google Distance Matrix API和Baidu Distance Matrix API平台的等时间交通圈测度方法,来检验多中心与单中心大都市区域内,单个城市区域的交通供给效率。研究样本选择莱茵鲁尔区内的多特蒙德市、德国首都柏林、我国首都北京为对比对象。研究发现,同等时间内多中心结构内城市的机动车交通圈范围远大于单中心结构内城市,且拥堵程度明显偏低,具有较高的交通供给能力,但公共交通呈现了不同的结果,文章试从供给—需求的角度解释供给绩效的差异。最后,文章对我国大都市区交通供给水平提升和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在我国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近40%的都市圈尚处于培育阶段,而针对培育型都市圈的规划理论与实践还较为匮乏。文章以处于培育阶段的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概括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探求培育型都市圈面临的发展阶段性问题和特有问题。其次,对培育型都市圈的规划编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以空间为基础,以体制机制为主导,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构建适度超前的同城化发展格局"的编制原则,以及"三个阶段、三大板块、五个方面"的编制方法,进而从"制定规划目标""优化全域空间结构""构建专项空间协同支撑网络""统筹跨界空间一体化发展""建立政策引导支撑体系"五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最后,以福州都市圈进行实践,以期为我国培育型都市圈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