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园城市是适应新时代中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发展形势及需求所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目标和新阶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以理论研究为主,在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目标与内涵,提出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内容和路径。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风景园林发展将迎来新契机,风景园林行业更应体现对于公园城市建设新目标和新需求的积极响应和新的作为,不断丰富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为我国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开启新时代风景园林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雨洪和中国郊野公园的发展概况与现状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阐述了郊野公园应对城市雨洪危机的必要性。以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的烟台市夹河郊野公园项目为例,在剖析城市水问题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与理念,提出了高效能应对城市雨洪与低成本建设郊野公园的营建策略,并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总结了项目绩效。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郊野公园建设的要求,以期为同类研究和项目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彭耕  金可  邱建维  阮晨  唐鹏 《规划师》2023,(1):142-148
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全面推广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成都有待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发展方式、营城路径等的多方位变革,发挥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要求,成都不仅需在空间范畴上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面探索城市化发展地区与乡村郊野地带等不同空间的公园城市表达方法,还应该针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复杂地区与过渡地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此类地区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城郊乡村地区为介于城区和乡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与枢纽链接地带,在城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痛点地区”和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极具新路径探索价值与转型示范意义。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要求,从总体认识、营建理念、发展逻辑、空间模式、生态与农业价值转化五个方面提出城郊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并结合成都新都区香城乡村片区相关规划实践,探索规划建设转型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公园城市是继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目标之后,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阶段关于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全新理念,对于探索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理论研究,在深度剖析公园城市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模式公园城市的实践案例,从系统思维视角提出公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及郊野公园绿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海绵城市”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本文从国内外代表性雨水公园设计策略及建设措施入手,回顾并总结雨洪管理在公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提出四种策略并总结其相应措施,同时对雨水公园案例进行阐述,希望为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的进一步运用以及对公园绿地不断更新修复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园城市是基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而提出,是未来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新导向,打开了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并将公园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以枣子巷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打造为例,从改造策略中分析公园城市理念在老旧街区改造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出该理念用于老旧街区改造在实践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分析公园城市建设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的战略意义,阐述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内涵、建设目标、创新转变和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公园城市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新目标的内在需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建设公园城市首先要秉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引,准确掌握公园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理论逻辑和基本特征,并在理念、机制、模式上主动创新转变,围绕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美好、生活舒适便利、城市安全韧性、城市特色鲜明、城市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善治7个重点目标,注重7个统筹,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有序推进,最终建成人、城、园(大自然)三元互动、动态平衡、永续发展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相似文献   

9.
赵珍 《居业》2021,(6):43-44,50
从"公园城市"理念解析出发,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下公园体系的建设规划策略,进而结合《襄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实践项目.从公园建设规划出发,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核心,提出公园体系规划、公园空间布局、公园层次与类别、公园主题特色等四方面的举措,以此探索公园城市理论在公园体系规划实践的表达,以达到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1.
“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阶段,是一种新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五方面典型特征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是中国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进程。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系统,风景园林必将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主体性、引领性作用,是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关键。通过对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目标下的风景园林实践策略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发风景园林行业对公园城市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公园城市建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为中国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为实现公园城市美好愿景,指导各地科学有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积极响应地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组织编制了团体标准《公园城市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研究确定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与宗旨目标基础上,构建包含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生活服务、安全韧性、特色风貌、绿色发展、社会治理7个方面的公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公园城市建设3个层级目标指引下的具体建设内容、要求及预期成效。对《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意义、基本思路进行阐述,对其主要内容及重点要求进行详细解读,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把握城市新发展理念及实施对策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园城市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独特的优势使得公园城市理念成为了高品质城市建设的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方案。首先阐释了公园城市的内涵,具体包括理念含义、公园城市基本特征、公园城市建设的价值意义。其次,分析了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的类型;最后,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以期裨益我国大量城市发展迈向高级形态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聚焦成都南部新中心——天府中心,研究公园城市理念下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新思路。基于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和理念研究,总结面向新时期的中央商务区规划理念,创新构建空间发展框架,并提出五项规划策略,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我国在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过程中的理念转变和对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建设公园城市,重点任务就是探讨在不改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工程的前提下,将现有绿地资源盘活并加以利用,以实现公园绿地空间的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同时提供游憩空间,研究二者协调发展对城镇和人民有着深远意义。在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区域,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从小城镇公园绿地本体入手,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优化研究。结合现状公园绿地分析游憩与生态供给情况,提出内部功能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实现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与提供游憩功能并行,为小城镇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认为城市建设需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文章从"公园城市"理念内涵解析出发,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设计手法与关注重点,进而结合《青羊区、金牛区百仁片区局部地块城市设计》实践项目。从局部地块出发,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核心,提出绿色公园住区、特色慢行住区和优雅品质住区等三方面设计策略和举措,以此探索公园城市语境中微观层面规划实践的内涵表达,达到提升片区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新时代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公园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希望通过对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分析,结合太原市绿地建设的发展进程,从风景园林角度探讨建设公园城市方法体系,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的阶段,公园和公园体系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和空间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国外城市公园体系概念内涵、发展演变分析国外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的经验,以伦敦、东京、多伦多3个城市为案例,识别其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的特征,提炼公园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为我国城市公园体系构建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20.
田媛 《山西建筑》2021,(1):169-171
新时代的生态公园景观的建设为环保型领域的公园建设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建设环保型的生活方式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意义,以太原某生态公园景观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公园景观建设的生态效益,同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为新时代生态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