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富集有机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免疫、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硒缺乏和摄入过量都会引发相关疾病。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卫生、环境治理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其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硒合成有机硒,而有机硒毒性低且易于被人体吸收,是理想的硒源类营养补充剂。该文阐述了微生物富集有机硒的合成途径,并比较了细菌、酵母、霉菌和蕈菌的富硒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硒是人和动物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但不均匀,贫硒地区需要在饲料和食品中添加硒。无机硒具有吸收慢,对人体和动物体的毒性大等缺点;而有机硒具有吸收快,对人体和动物体毒性小等优点。有机硒已经成为食品和饲料的主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硒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硒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和有机硒的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纳米硒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药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selenium,Se)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适量的补充可增强体内含硒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的活性,清除过量自由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红色零价态的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 with valence state of zero,Se0NPs)不仅兼具氧化还原的基本性质,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表面修饰剂(如多糖、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参数调控Se0NPs的功能性质,因此在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营养补充剂、抗癌制剂、抑菌剂等。但是Se0NPs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多种加工条件,可能导致Se0NPs的失效或硒释放造成的毒性风险,需要引起关注。本文主要对纳米硒的研究现状、表面修饰剂种类、功能性质、生物活性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癌等方面都有优良的功效,但无机硒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无法成 为理想的硒源。微生物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能将无机硒转化为低毒性的有机硒,而一些益生菌本身也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 等生物活性,并且富硒之后其抗氧化性、抗菌活性和抗癌活性等均显著提高,因此富硒益生菌应用前景广阔。该文主要从益生菌对硒 的富集与转化机制,富硒益生菌的生理活性以及富硒益生菌发酵食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富硒益生菌的开发与富硒发酵食 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形态,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不同硒形态对人体的生物活性不同。无机硒主要包括硒酸Se(Ⅵ)、亚硒酸Se(Ⅳ),有机硒主要包括硒蛋白、硒核酸和硒多糖等大分子硒,及硒代胱氨酸(selenocystine,SeCys2)、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nonine,SeMet)、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thyl selenocysteine,MeSeCys)、硒代乙硫氨酸(selenoethionine,SeEt)等小分子硒化物。无机硒不易吸收,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有机硒易吸收,适当摄取对人体有多方面益处。准确测定食品中不同硒形态及具体含量,对人体按需摄入硒元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品行业中硒形态检测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果蔬、水产、药食同源的中药、茶叶、谷物等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提取、分离、分析技术,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在不同食品中检测硒形态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硒形态分析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元素,中国有七亿人生活在低硒区,富硒产品添加到啤酒中可制成保健型啤酒。硒是人和动物生命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每日摄取量50~400微克。我国第三次营养调查发现:中国人群主要缺乏人体必需16种元素中的四种:钙、锌、铁、硒。人体对硒的吸收方式为:有机硒属于主动吸收,但有机硒的吸收量超过人体安全极限时易造成硒中毒;有机硒易与啤酒中氨基酸形成浑浊。无机硒属于被动吸收,是最安全的补硒原料。  相似文献   

7.
硒化卡拉胶是卡拉胶与无机硒通过酸或酶水解催化合成制备的一种有机硒化合物。有机硒比率是硒化卡拉胶的重要质量指标,有机硒含量愈高,无机硒含量愈低,有机硒比率愈高,产品质量就愈好。因为无机硒毒性大,中毒量与需要量之间范围小,使用量需要严格控制,而有机硒化卡拉胶毒副作用远比无机硒低。国内外目前尚无硒化卡拉胶有机硒比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截留分子量500D透析法或80%乙醇沉淀法可有效分离有机硒和无机硒,用GB5009.93-2010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总硒、有机硒或无机硒。有机硒÷总硒×100%=有机硒比率,或用差减法,总硒–无机硒=有机硒,计算有机硒比率。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硒化卡拉胶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类、动物及部分微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机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安全剂量范围非常窄, 硒摄入量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是水环境中硒的主要吸收者, 能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 是良好的生物富硒载体。本文对硒在水体中的主要形态、微藻对硒的吸收和代谢途径、硒对藻细胞产生的影响及微藻富硒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全面解析硒在藻细胞中的转运机理, 为微藻富硒提供理论依据, 提高微藻的附加值, 更好地指导微藻富硒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很多慢性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但饮食中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严重缺硒的地带,而微生物纳米硒是一种安全、环保的补硒营养剂,可改善土壤、农产品缺硒的状况。该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纳米硒的特征、转化微生物种类、相关转化机制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初步应用,为微生物纳米硒的基础研究、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期分离筛选自秦巴富硒区的富硒乳酸菌为材料,探索无机硒转化为纳米单质硒的转化合成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发现纳米硒在其在细胞胞内外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胞外.研究富硒乳酸菌的不同细胞组分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能力,结果显示富硒乳酸菌主要通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延胡索酸还原酶等的作用将亚硒酸盐还原为纳米硒单质.采用Z...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雪莲菌吸收和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旨在通过优化富硒条件制备菌活性和有机硒占比较高的富硒雪莲菌。针对不同优化需求,确定不同优化指标,从而选择最佳的富硒条件。优化后富硒温度为28 ℃、富硒时间为24 h、亚硒酸钠添加时间为雪莲菌接种后3 h;通过摇床培养,进行梯度驯化富硒;以透析后总硒含量占比、生物量、富硒率(selenium enrichment rate,SER)和有机硒占比(organic selenium percentage,OSP)确定梯度富硒底物浓度为3、6、9、12、15 μg/mL。在最优富硒条件下所制备的富硒雪莲菌的总硒含量(total selenium content,TSC)为(2 194.41±58.49)μg/g,有机硒占比为(84.57±1.45)%。通过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富硒雪莲菌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高于雪莲菌(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测定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纯水提取富硒食品中的无机硒,通过透析作用分离小分子量的硒化合物与样品基体,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和预柱(250 mm×4 mm,10μm),流动相为5 mmol/L柠檬酸铵中加2%甲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样品中无机硒的含量。根据总硒与无机硒的差值计算有机硒含量。结果硒(IV)和硒(VI)检出限分别为6.67和9.95μg/kg,二者回收率分别为70.2%~108.1%和73.2%~116.9%。结论该方法可满足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中的一个类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化妆品行业。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调节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富硒乳酸菌因为其突出的抗氧化性、抗炎症、抗癌活性以及可以将无机硒转化成有利于人体吸收的有机硒而备受关注。然而,乳酸菌对于硒的代谢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对于富硒益生菌及其发酵食品的毒性及副作用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测试与评估。本文从硒元素的价态、硒对于乳酸菌生长的影响、乳酸菌对硒的有机转化、富硒乳酸菌的生物活性以及富硒功能食品这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建立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high resolution-continuum source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HR-CS GFAAS)测定富硒蛹虫草中有机硒的方法。参照DBS42/002-2014《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制备富硒蛹虫草总硒测定试样,参照GB 1903.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富硒酵母》制备富硒蛹虫草无机硒测定试样,再使用HR-CS GFAAS测定富硒蛹虫草总硒和无机硒。试验以Pd(NO_3)_2(1 g/L)和Mg(NO_3)_2(0.5 g/L)混合溶液为基体改进剂,通过试验优化出基体改进剂最佳添加体积为5μL,最佳灰化温度为1 100℃,最佳原子化温度为2 200℃。测定结果表明,富硒蛹虫草总硒含量为1.407 mg/g,无机硒含量为0.083 mg/g,计算出有机硒含量为1.324 mg/g,所占百分比为94.1%,这说明富硒蛹虫草含有丰富的有机硒,是补硒良品。总硒和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4.0%,相对标准偏差4.5%。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富硒酸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生物转化原理,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制成富硒粉,添加到奶液中,利用乳酸菌发酵可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酸奶。  相似文献   

16.
富硒双歧杆菌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富硒动物双歧杆菌01中硒的赋存形态和分布。对动物双歧杆菌01进行富硒培养,然后从富硒菌体中分离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并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富硒菌体中的硒蛋白组分,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HG-AAS)法测定硒含量。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01能够吸收16.7%-39.6%的无机硒并将其大部分转化为有机硒;蛋白硒是富硒动物双歧杆菌01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有机硒在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分布依次为: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硒;在蛋白硒中,硒主要分布在分子量不超过20ku的蛋白或肽链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枣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利用微波消解和80%乙醇溶液提取枣样,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硒和无机硒的含量,差值即为有机硒。结果硒的线性范围为0~100 ppb,检出限为0.0904 ppb,回收率94%~104%。结论通过测定沧州4个不同产地20份小枣总硒、无机硒及有机硒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表明4个不同产地的小枣总硒含量、无机硒及有机硒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任丘和黄骅枣中不仅总硒含量高,且有机硒含量比例也最大。  相似文献   

18.
硒在香菇体内的生物转化及硒蛋白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香菇深层发酵对无机元素硒进行富集和转化 ,获得了硒含量为 2 2 5 μg/g的香菇菌丝体。硒参与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被转化为有机硒 ,有机化程度为 72 9% ,其中 68 2 %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硒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其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15 96%和 18 3 %。与无机硒相比 ,硒蛋白吸收利用率高 ,生物活性强 ,饲喂硒蛋白的大鼠体内硒水平和GSH Px活性明显较高。将硒蛋白提取出来 ,取代亚硒酸钠等无机硒作为补硒功能性食品或药品的基料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黑芝麻黑色素为模板剂和还原剂制备黑色素-纳米硒,对黑色素-纳米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表征其结构和形貌,之后进一步探讨其缓释特性、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其对红细胞和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肺癌细胞A549模型和海虾致死实验探讨其抑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黑色素-纳米硒合成的最适条件为:0.3 mg/mL黑色素溶液与0.555 mg/mL二氧化硒溶液体积比为9∶5,反应pH 7,40℃避光磁力搅拌(400 r/min)反应5 h。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Se4+可被全部还原。红外结果表明黑色素结构中羧基及共轭结构可能参与了反应。同步光散射仪表征黑色素-纳米硒粒径约为200 nm,性质稳定,能较好地分布于水分散体系中。黑色素-纳米硒在人工模拟胃液环境中可稳定存在2 h,具有一定的pH值稳定性,在人工模拟肠液环境中可缓慢释放,能实现在肠液中的长效缓释。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黑色素-纳米硒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显著优于二氧化硒。黑色素-纳米硒能显著抑制H2O2  相似文献   

20.
刘恒  马盼  王浩东  黄婷 《食品科学》2014,35(10):170-173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与无水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富硒杂粮中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含量,并对仪器的试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富硒杂粮样品中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态存在,占硒总量的63.02%~95.10%,其中黄玉米有机硒含量最高,达到95.10%。该方法检出限为0.01 μg/L,总硒回收率为97.31%~103.53%,无机硒回收率96.10%~105.45%。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适合富硒杂粮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