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索宣州-高淳省际毗邻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等方面的指导策略,探索毗邻地区在产业协作、生态环保、民生共享、社会治理及交通互联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及实施保障措施,促进省际毗邻区域形成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拓展毗邻区域发展空间,形成互补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多方协同治理是实现城市地下工程核心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途径,然而风险管控主要参与方基于有限理性的决策阻碍了协同治理效应的形成。为探究主要参与方在收益联动下的合理策略选择,本文引入演化博弈研究方法依次构建了"发包人—承包人—保险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在全局视角下分析了三方不同风险管控参与策略及两方不同知识共享策略的支付矩阵,推演出不同策略组合的渐进趋势。研究表明:在三方博弈关系中,发包人主动管控核心安全风险、承包人积极管控核心安全风险、保险人参与管控核心安全风险是各方的演化稳定策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强化风险共管的协同治理理念、固化"三元主体"的治理结构及优化风险治理激励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风险协同治理机制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省际边界区协同发展对优化区域功能、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眼粤闽赣省际边界区代表性城市的交互关系,借鉴国内重大的省际边界协同实践案例,梳理边界区与协同体的耦合机制,分析边界区的多元协同与尺度重组,并从新发展理念切入边界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致力于减少边界区的空间阻隔、政策分化和产业重叠,畅通空间优势要素流动,促进空间产业协调、治理协同,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区域协同发展积累空间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比一般建筑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在推广绿色建筑的建筑行业大背景下,如何高效并合理地对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进行治理,对绿色建筑项目的成功普及和长远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验证了绿色建筑项目参与者之间的风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进而提出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协同治理的思路;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业主和承包商两大绿色建筑项目参与主体的协同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构建了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协同治理的策略选择动态行为模型,找到了具有稳定性的演化博弈均衡解,并得出保证博弈双方同时采取协同风险治理策略的必要条件,根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协同治理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平 《绿色建筑》2022,14(1):26-30
城市更新本质是政府、市场主体、相关权利人、社会群体等多元主体反复博弈、协商和平衡的过程,这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落脚点.基于治理理论,以深圳市为例,对城市更新各博弈参与人理念和角色转变进行剖析,以此探讨面向协同治理、实现共享共赢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和实施路径.研究为协调大都市城市更新中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指导大都市区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菜市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由于城市菜市场自身复杂多样的身份属性:商业性、公益性、经济性及政治性,其空间本身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多重利益主体的博弈与联盟。空间是公共形态和权力运作的基础。因此,研究菜市场空间背后的权力结构,探索博弈结果与建筑空间治理上的联系,相较于单纯地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更具意义与挑战。城市政体理论探讨了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关系,本文以该理论为出发点,依照三元主体间不同的作用关系及治理模式,将上海城市菜市场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三元治理模式的权力分配及所带来的空间形态上的改变,总结其治理模式的演变规律。进一步反思在新时期城市转型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治理参与者关系权力的重构、干预控制的平衡等方式优化上海城市菜市场空间治理模式,推动菜市场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38-41
物流技术创新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更好地获取前沿知识与技术,进而提升运输、仓储、包装等作业效率,现代物流业在开展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基于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影响的"内驱—外溢—需求—距离"研究框架,利用20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视角下的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邻近导向的区域内(外)物流技术创新对区域物流货运市场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内驱(外溢)作用;技术邻近或地理邻近导向的区域内(外)物流技术创新对区域物流运输距离具有显著内驱(外溢)作用;区域物流货运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现象,且正向外溢作用显著;区域物流运输距离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现象,且正向外溢作用不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应制定兼顾物流业区域内和区域外技术创新的"双驱"政策,在推动区域内物流技术升级、提升区域内物流技术水平的同时,吸引区域外物流技术,提升物流业创新主体跨区域合作意愿,引导物流业创新主体跨界协同。此外,为推动现代物流业朝高需求、高作业效率方向发展,还要鼓励区域内产、学、研等创新主体开展物流技术自主创新,支持区域内物流企业向相似性较高的其他省份创新主体学习,进行模仿式创新,利用新技术、新知识吸引顾客,提升区域内物流市场需求,并对流入的外部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与毗邻区域开展物流运输及相关技术协同创新,提高毗邻区域中转能力,延长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阶段,黄土沟壑区乡村治理的空间范畴、配置动力、行动主体已发生变化。面向生态安全到生态持续、经济脱贫到经济高效、社会稳定到社会公平的目标变化,针对乡村治理载体、治理动力、治理主体呈现的空间要素分散治理、资本价值诉求冲突、参与治理意愿减弱等问题,基于乡村空间流域化特征,依托次沟流域构建乡村治理单元,文章提出功能协同、价值协调、主体协作3大治理路径,以促进乡村空间要素、资本要素和行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域延伸与渗透,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组织方式及结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的对象、主体、技术都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发生了转变。在梳理数字技术介入下乡村发展转型的物质空间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化转型下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主体关系,从乡村数字治理的空间底座框架及其关键技术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郎嵬  陈金凤  陈婷婷 《室内设计》2023,38(3):134-140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治 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到多的过程。为了提高乡村治 理的持续动力,如何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值得深入探讨。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凤和村与 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山塘村作为案例,通过实 地调研对两村进行比较分析;从协同治理理论 出发,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中国实际情况整理 适于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协同治理模式及机 制。研究发现,凤和村属于强劲外生资本介入模 式,经济实力的强劲使得协同治理进行得较为顺 利,清晰有效的协议是其首要保障;龙山塘村则 是较强内生实力支撑模式,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治 理趋于本土化。本研究为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 治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空间治理视野下城市公园活化价值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研究重点。在"空间治理"背景下,如何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提升空间复合价值,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成为重点课题。以城市公园体系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典型的城市公园活化治理模式及代表案例,梳理其背后的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活化策略)、制度与法律等,探讨其适用条件,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伴随国民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土地管制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逐步进入存量挖潜时代,并引发了大量的工业用地更新活动。正如物质空间的背后是资本与权力交织的逻辑,用地更新的背后是围绕着空间的不断博弈,其关键和难点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和权益。然而在现有制度环境中,更新博弈往往受限于产权制度和博弈失衡,更新工作也面临着多输的困境。从空间博弈的基本机制出发,探讨阻碍城市工业园区存量更新的深层次矛盾,构建基于价值均衡的理想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深圳和常州高新区两种治理模式,指出其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制度创新方向。城市工业园区存量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合作空间博弈,权属调整与价值分配的均衡是达成合作协议实现博弈均衡的关键。对于一般性地区的城市工业园区而言,通过构建适用于工业用地更新的政策体系与主动介入的触媒式项目,可以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与合作剩余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上海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空间资源紧缺的约束下,上海正由外拓增量扩张转向内生存量优化,社区是城市存量更新的基本载体,也是推进多元协同共治的关键阵地,因而完善社区治理空间政策机制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研究基于城市创新治理的视角,以物质环境、文化情感与权力结构三个维度为抓手,整合社区资源禀赋和居民多元诉求,提出毗邻修复、交通补强、空间挖潜和社区还权等相关空间治理策略,以此回应微观层面的人地需求,促进空间正义的公平高效,推进社区基层的深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问题,将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理念引入进来.首先,从利益博弈视角对各利益主体间的行为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合作博弈理论的内涵,通过联盟、特征函数的运用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并引入Shapley值来搭建利益分配模型;然后,以参与城市治理的相关利益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城市治理的合作博弈模型,并以东部沿海某市A区为例得出了分配方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提出推动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耘逸  罗亚 《规划师》2021,37(20):60-65
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定义与关键环节、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的趋势与路径,分析了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逻辑;其次,基于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领域的信息化实践,提出了包含数字赋能、平台支撑,规划引领、全程智治,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共治3个层次的规划引领数字国土空间全程智治的信息化总体框架;最后,提出国土空间治理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大工程",需要多元治理主体共建行业新生态,共同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7,(7)
空间规划是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和生态政策等的地理表达,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空间博弈。佛山市南海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针对城乡之间、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纵向博弈和横向博弈问题,通过边界、格局和规则的重构,建立了局部与整体平衡、集权与分权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空间治理模式,实现了对全域城乡空间的管制。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率突破50%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新的阶段,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却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必须探寻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规划思路。研究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对政府、经济和社会三大主体在城镇体系人口、土地、产业、资源、生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博弈行为和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应将三者的非合作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博弈关系,并结合武穴市实践,以实现三大主体之间的合作博弈为目的,从空间、劳动力、生态和设施四个方面提出资源规划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空间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积极开展以城市群、都市圈等为主要对象的区域协同治理研究,需要解决实践层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瑞士一直十分重视区域层面的协同治理,已在跨域协同治理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对我国区域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梳理瑞士区域空间治理政策,总结其在空间协同内容、协同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经验,从治理内容与形式、治理模式、工具与措施三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区域协同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与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岳麓山大学城周边的流动摊贩的人群构成及经营活动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寻流动摊贩在区域内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从规划角度提出流动摊贩治理策略。研究发现流动摊贩的集聚特征呈现相对稳定性,为流动摊贩的疏导规划提供了依据。文末基于包容性的多方融合协同原则,分别从规划主体、城市管理主体及流动摊贩主体出发,提出治理策略,以期为新时期的城市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蒋迪  简友发  高鸿  钟剑锋 《规划师》2022,(S1):37-42
新时期,城镇空间治理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现国土空间高水平治理的核心管理工具。文章基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部划定的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特别用途区“三区”的内涵分析,从空间治理视角进一步思考城镇开发边界内部“三区”的管控思路,并以贺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协同多元治理主体、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细化空间分类的管控思路,以期为城镇开发边界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