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城市人"理论,依据供需匹配原则,构建"遵循理性与物性,平衡自存与共存"的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体系。以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22个15分钟生活圈为例,寻求供需双方可达性与满意度共识,从中选取典型的4个优劣生活圈进行对比,从空间属性、规模属性、功能属性、服务管理属性4个维度出发,通过人口密度、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社区体育环境质量、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以及社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程度等空间要素的优化,对人居环境要素进行干预,提升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和人与其所选人居的匹配程度,制定社区体育设施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区生活圈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的典型城市发展区域,正成为当前相关学科领域急需探讨的课题。文章遵循“理念引领—进展梳理—案例分析—问题总结—框架提出”的思路,梳理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以36个重点城市社区生活圈评估应用实践为导向,探讨社区生活圈评估的应用模式;从评估指标、评估数据、评估模型、评估标准等4个方面指出当前社区生活圈评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评估框架,即应以社区“设施—政府—居民”为互动主体,协调解决社区时空资源供给能力与居民日常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性评估研究,以期为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阶段,社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其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城市规划领域积极探讨的热点,关于生活圈的研究也逐步成为城市社区更新的重要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首先总结出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在建设规模、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及人口构成4个方面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其次基于"城市人"理论提出生活圈优化的三大途径,即基于社区空间环境整合的绿色空间更新途径、基于多维活力的功能布局营建途径以及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路网激活途径;最后针对龙泽园街道的空间环境进行详细研究总结,从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就业与服务设施布局、街区尺度与路网密度3个角度提出生活圈优化策略,进而为同类社区生活圈更新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全域休闲化发展阶段,以人为本、人民城市等理念的提出也意味着如今的规划越来越重视居民个体的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依据不同的出行时间、距离及频次,划分“社区—城镇—都市”三级休闲生活圈,并提出各圈层休闲规划要素及管控指标,构建休闲生活圈体系框架。然后,以嘉定新城为例,结合高德地图POI数据探究休闲生活圈体系规划的具体内容,并与嘉定新城空间规划对接。这将补充现有城市专项规划,有助于高品质人居生活的落实保障,具有服务未来城市人居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2024,40(7):97-103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 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 “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 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 定日趋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公共绿地配 套规模和复合利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拓展了休闲 空间范畴、复合利用范围,《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标准规范 从指标整合、设施设置两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但系列标准规定 对休闲空间系统挖潜整合不深入、利用范围规定不完善、功能 实现措施不到位,导致根据标准规范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选取3个城市近期编制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印证生活圈有关绿地标准规 范解读结果。基于此,提出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高质量运用策略的思路,将休 闲空间纳入公园体系,对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 并以岳阳为例进行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整理资 源构建完整系统、复合利用提升效率品质、精准供给保障规模 覆盖、规划指引控规精准继承”四大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 策略,保障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高效配置,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念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进15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是上海不断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体现规划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制定《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围绕落实5大发展理念和提倡公众参与,统一本市生活圈规划建设的目标、理念、标准和行动原则。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各社区根据自身建设特征,在工作重点、方式方法、参与主体以及适用政策上,有各自特征与差异性,需要分类施策。其中,新建地区以落实生活圈的规划理念为重点任务;已建地区内的开发地块中,由现有物业权利人开发的地块适用城市更新办法,土地出让的地块需依托出让前评估落实生活圈要求;老旧社区则主要通过微更新和开放附属空间来提升空间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9.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未来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结合2016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的研究制定工作,通过开展上海市居民行为特征的实证调查,挖掘现状社区空间供给与居民未来需求之间的差异和问题,作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社区空间品质的切入点.基于实证调查,围绕居住、就业、服务、交通以及休闲五个系统,从开放活力、功能复合、服务精准、步行可达和绿色休闲五个方向提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思路和对策,为社区层面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翅 《风景园林》2020,27(8):114-11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备受关注的城市重要问题,引发了对如何提升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思考。回顾公共健康与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密切关系,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四大空间规划策略:1)以城市与区域的国土整体空间评价为基础,构建区域冗余空间与韧性应对;2)建立以城市公园绿地、通风廊道、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开放空间体系;3)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卫生的应急准备和规划;4)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平台,构建基于社区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级提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体系,并提出重视社区层面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居民共同塑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1.
黄瓴  尹雪梅 《城市规划》2022,46(1):87-88
选取典型实证案例,基于真实的在地性观察,采用叠加分析与行为场景分析方法,从社区整体与典型节点两个层面,深入探析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宜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更新思路。研究发现,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空间环境存在相互适应的强关联性,即空间有限但充满趣味、设施不足却留有弹性的原生空间,给与儿童更多自我创造与发现的可能性。由此,本文提出对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新认知——“有限的友好”;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地性的儿童友好更新思路:更新原则上,强刚性、补软件、促弹性;更新方式上,轻介入、轻规则、重差异;更新理念上,半规划、伴设计、伴成长。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 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建设、城市运营与城市居民 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社区绿地作为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 增进福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5分钟 社区生活圈与社区绿地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本文 以天津市新兴街道11个社区生活圈绿地为例, 通过因子分析与熵权计算确定主要因子与评价 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主—客观绿地 质量研究模型,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生活 圈绿地质量的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因子类型可 划分为活动保障、景观要素与空间特征三大类; 多数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质量普遍较高,而永丰里生活圈和土山花园社区生活圈受社区公园绿地和游园绿地的影响,总体绿地质量较差;主— 客观分析模型显示,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中,活动保障与空间特征因子对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 地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景观要素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和相关研究工作正在广泛地开展。本文通过上海市、济南市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实践,在分析目前城市生活圈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圈规划应首先聚焦城市公共资源的高质量供给,认为生活圈规划体系至少应包含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面。研究提出总体规划层面应聚焦生活圈系统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详细规划层面应聚焦生活圈评估、规划和实施,探索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机制。研究认为后续应在以"人"为核心的方向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吕大伟  周东  邵莉  刘巍  崔晓光 《规划师》2023,(4):139-144
社区生活圈建设是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社区生活圈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对异质化的人口特征响应不足,其范围规模及要素配置的精准度有待提高;与城市建成环境不相匹配,对生活圈内空间组织形式的引导精细度有待加强;对整体建设统筹实施、市场居民多方参与的开发实施推动不足。因此,济南针对社区生活圈建设,探索建立“目标愿景—核心视角—调控手段—规划维度—行动计划”的整体治理框架,提出从时间、空间、人共享共融的视角出发,强调基于不同人群的出行特征及需求,划分生活圈单元、精准配置生活圈要素;基于不同建成环境空间特征及时空资源匹配,以多元生活圈要素类型引导、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为手段进行管控,有效指导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东  杨青  严莹 《建筑经济》2021,42(4):78-82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构建老旧社区更新框架。在剖析老旧社区现状及更新问题的基础上,以打造“宜居社区”为目标,在社区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修复生态景观,加快海绵社区建设,开发低效地;在社区修补方面,提出提升建筑功能品质,优化环境与公共空间,培养社区意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 的突发,是对城市基层社区应急防控能力的 一次大考验。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空间治 理体系的最小细胞,社区的预防水平与抗疫 能力成为重要议题。基于城市社区规划与现 代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社区体检模型”, 使用截止4月15日南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数据及行政区划空间数据,以15分钟生活圈 作为最小评价单元,从源—汇城市人系统、 点—群公共点系统、集—散流行病系统三个 平行层面分析了南宁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评价 单元的社区健康指数,分析得出低于5分的 亚健康单元,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有着 较高的建设密度与较差的通风环境。并借此 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管理建议,以期为城市突 发公共卫生威胁下社区有效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工业遗产社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工人住区标准化模式探索的历史载体,是城市发展重要历史见证。沈阳作为重要近现代工业城市,拥有较多工业遗产社区资源。近年来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加之工业遗产社区用地具有优越的城市更新条件,伴随用地更新地上遗产损毁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工业遗产社区保护更新背景,以微更新、社区共治理论为指导,建立“优化社区共治技术、加强社区共治制度、完善社区长效服务机制”的更新技术方法,以沈阳市三台子工人村地区为例,研究历史、土地、空间、建筑等现状条件,针对历史沿革、建设历程展开价值评估、提出重点保护区及建设要求,利用拓扑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创建社区共治工作体系、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复兴地域邻里空间、完善体制机制”等保护更新策略,构建工业遗产社区有机更新路径,实现人居环境优化、存量更新提升、地区文化传承等多元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区更新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化公共活动场所,增加居民交往机会、促进社会资本交换、实现社区融合,是空间视角下促进社区善治的有效途径。案例社区具有典型的新老住区混合特征,通过问卷、访谈对居民的出行路径以及步行轨迹、设施访问情况进行刻画,借鉴空间句法和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构建场所的空间网络模型和行为网络模型。基于对场所空间和活动空间的量化评估分析,揭示场所分布与居民行为偏好的匹配程度,深入解析“场所—行为”的关联性,挖掘营造社区公共生活体系的关键问题,并以社区“弱连接”提升为导向提出场所优化的空间结构规划和场所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度分级目标框架。首先从空间维度的整体层面满足人民的美好需求,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具有公平性的系统性网络布局;其次从价值维度的要素层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满足多元人群需求,提供具有包容性的公共服务;最后从时间维度的机制层面依托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保证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可持续良性运行,形成精细化协调统筹、精确评估供需、精准落实对策的多维度精明规划,从而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有机秩序的社区生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