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臭氧(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非常必要。本实验分别分析了VOCs的来源及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由于例行监测数据显示长春市O3浓度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稍低,冬季最低,大气VOCs组成较为稳定,主要为含氧VOCs(OVOCs和烷烃)。通过对比VOCs的OFP,发现乙烯、丙烯、甲苯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在臭氧污染治理中应重点关注,本研究为合理有效地治理长春市O3和VOCs污染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调研了印刷、家具、制鞋、涂料、喷涂、汽车、电子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不同地区VOCs的源成分,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FAC(气溶胶生成系数)分别对其O3和SOA生成潜势贡献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同行业排放的VOCs组成各不相同,存在地区差异;汽车行业单位O3生成潜势最高,家具和喷涂行业基本持平; SOA生成潜势存在行业差异,印刷行业最小,汽车行业最大,两者相差约11倍;长三角、京津冀SOA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O3污染较为严重。本研究建立了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估算了各行业、各地区的O3及SOA生成潜势,可作为VOCs环境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制定的重点依据。  相似文献   

3.
呼佳宁  张钢锋  林子吟  费波 《应用化工》2023,(8):2452-2457+2463
以我国恶臭污染相关研究及政策标准为基础,深入探究我国恶臭污染防治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恶臭污染研究起步初期与国家恶臭排放标准的颁布相关,爆发期可能与水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管控政策的出台密切相关,政策的发布大力推进了黑臭水体以及与VOCs相关的异味污染研究;我国主要研究的恶臭物质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硫醇类、氨、硫化物、胺类、苯系物、硫醚类和醛酮类等低嗅阈值、分布广泛的组分;主要监测技术有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C-MS和电子鼻测试法;主要恶臭污染治理技术有微生物处理法、吸附法、吸收法、等离子催化法、催化燃烧和除臭剂等;我国恶臭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管理与技术等方面难点与痛点,未来恶臭污染研究应关注居民感受度,从政策管理研究和技术研究两个维度支撑我国恶臭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形成 PM2.5、近地面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复合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工业 VOCs 防治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综述了现有工业 VOCs 处理技术,包括以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为主的回收技术,以燃烧法、光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法、低温等离子法为主的销毁技术以及集成组合治理技术,阐述了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适用范围,指出了未来工业 VOCs 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很大。VOCs通过光解反应或者与OH-、NO3-和O3的氧化反应进行转化和去除。VOCs的氧化作用会破坏三种物质间的平衡,从而产生大量的O3。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VOC的来源和污染状况,并就如何科学进行VOC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2022年4月4—8日中山市发生连续臭氧(O3)污染过程,其中6日为中度污染。污染期间,O3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NO2均明显上升,“光化学燃料”充足,太阳辐射强度亦高于非污染日,加剧光化学反应,O3以本地生成为主。污染期间和清洁时段的O3、NO2和VOCs的日变化呈现相似的趋势,污染日的O3、NO2和VOC均高于非污染日,O3呈现午后高峰、VOCs和NO2则为双峰分布。进行活性物种分析,O3生成潜势排名靠前的物种为要为甲苯类和正丁烷,主要来源于工业溶剂和机动车尾气。中山市此次污染的主要为前体物升高及气象条件不利所致,主要活性物种来自于溶剂源,因此在气象不利的条件下,须提前预警,做好VOCs管控。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重庆市开州区中心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污染的影响,基于长时间序列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57种臭氧前体混合物(PAMS)的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估算了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开州区大气中VOCs浓度变化为冬季(20.18μg/L)>秋季(19.89μg/L)>春季(19.81μg/L)>夏季(14.58μg/L),烷烃、烯烃和芳香烃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43.2%、37.8%和19.0%;烯烃的OFP占比最大(51.4%),其次为芳香烃(38.3%)和烷烃(10.3%);芳香烃对SOA生成的贡献高达90.5%;区域VOCs气团较为新鲜且受到近距离传输,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生物质燃烧、燃油蒸发影响;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的有效控制是降低区域VOCs光化学反应生成O3和SOA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可吸入有害物质形成的重要前体,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催化氧化法作为末端技术是目前处理VOCs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讨论了VOCs的热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光热协同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重点研究常用VOCs的催化氧化机理以及相关催化剂的构筑。其中,热催化燃烧主要以贵金属(Pt、Pd、Au、Ag等)、过渡金属(Mn、Co、Cr等氧化物)及复合型催化剂研究展开;光催化氧化以TiO2和C3N4为典型催化剂进行讨论;光热协同催化研究主要包括碳基催化剂、贵金属负载型以及过渡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此外,本文对基于催化剂的热催化、光催化和光热催化去除VOCs的开发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深圳市2016年至2020年间实施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开展措施落实成效及健康效益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SO2、NOx、VOCs、CO、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减少1.09万吨、3.83万吨、3.49万吨、6.57万吨、2.06万吨和0.64万吨。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避免的早逝人数为518(406,569)人,避免的健康经济损失约为30.4(23.8,33.3)亿元。其中,机动车、扬尘、船舶污染治理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和人群健康的贡献最大,相关污染源的治理在下阶段的施制制定过程中也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实现有机污染物(VOCs)高效清洁降解是生态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光催化技术成为解决VOCs的有效方法之一,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作为最成熟的一种光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绿色、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TiO2光量子效率低,电子—空穴对易复合,无法产生可见光响应等缺陷,使得TiO2光化材料无法广泛高效的应用。文章综述了改性TiO2基光催化材料降解VOCs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iO2光催化降解VOCs的作用机理,梳理归纳并总结了近些年TiO2光催化降解VOCs的改性研究,并对未来开发新型TiO2基光催化材料降解VOCs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21年清河县空气监测站数据及气象参数,对清河县臭氧(O3)污染现状、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河县臭氧(O3)已成为影响清河县夏季空气质量优良率的首要污染物。臭氧(O3)污染主要集中在5-7月份,峰值浓度出现在6月份,日均小时变化中臭氧(O3)小时浓度呈“单峰状”分布。臭氧(O3)污染峰值集中出现在城市西南、南部方位,与西南部、南部涉VOCs企业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高温、低湿、静风气象条件下易出现臭氧(O3)超标天气。  相似文献   

12.
曹冬冬  李兴春  薛明 《化工进展》2022,41(7):3974-3982
中间储罐是石化企业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对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我国某石化企业炼化中间产物、污油、石化中间产物等中间储罐大呼吸过程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了VOCs排放特征并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图谱。基于OH自由基损失速率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分别量化了大呼吸过程大气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中间储罐大呼吸过程VOCs浓度高达数万毫克每立方米,单位体积物料周转量VOCs排放强度达到0.55~71.3g/m3。不同储罐排放特征差异大,炼化中间产物及污油储罐VOCs组成以烷烃为主,石化中间产物储罐VOCs以烯烃和芳香烃为主;C3~C7烷烃、C3~C4烯烃、苯、甲苯和丙酮等是首要污染物。中间储罐大呼吸损耗气具有较高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OFP),OH自由基损失速率常数接近1.43×104~2.37×106s-1,OFP达到2.84×105~7.53×10...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是工业源VO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大气雾霾污染和臭氧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石化行业VOCs污染控制和治理,对改善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广东省石化企业VOCs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并针对强化石化企业VOCs污染治理进行了初步建议探讨,力在为广东省或其他地区石化企业VOCs污染防治提供初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是继传统煤烟型污染物(SOx、NOx及粉尘)后困扰我国环境治理的新问题。对VOCs排放开展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及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VOCs是各种工业过程、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燃烧、运输以及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由于其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且对人体及大气环境的危害较大,目前,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的脱除方法以减少VOCs的排放。催化燃烧及等离子体催化是很有前途的废气治理技术,特别是对于不饱和烷烃和苯系物等芳香烃具有极佳的处理能力。2种技术中,高催化活性、热稳定性的催化剂及与之相匹配的反应器设计是VOCs高效脱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淇  孙坚明 《山西化工》2024,(1):269-270+273
挥发性有机物(VOCs)属于工业生产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对化工园区VOCs污染综合治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VOCs污染的基本概念与恶劣影响进行了简要阐述,结合化工园区VOCs污染综合治理现状,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化工园区VOCs污染治理的相关要点。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化工园区VOCs污染综合治理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空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和O3的重要前驱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我国是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18年全国焦炭产量4.38亿t,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治理受到极大关注。经过近些年综合治理,污染物的治理已经从常规污染物逐渐过渡到非常规污染物,从有组织排放类(硫、氮化合物)污染治理过渡到无组织排放类(VOCs、NH3)治理。因此,焦化行业VOCs作为无组织排放类非常规污染物的典型代表,进行其排放特征与治理集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详述了焦化生产过程中VOCs废气产生节点,指出化产回收和焦油加工是VOCs排放的重点工序;按产生原理和逸散形式对VOCs废气的排放方式进行了分类;进一步总结对比各工段的废气性质和排放总量计算方法,明确了焦化行业VOCs排放的四大特征:排放节点多、差异大、组分复杂、异味重。在研究排放特征的基础上,从有/无组织2方面,分析了各种治理技术在焦化行业应用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并给出选择污染控制最佳适用技术的依据;最后,以太钢焦化和陕西黑猫焦化VOCs治理技术为背景,介绍了2种VOCs治理技术在焦化厂的应用,同时深入分析了焦化行业VOCs排放特征,为制定基于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的焦化行业VOCs控制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涉及煤的气化、液化、炼焦以及低温干馏等化学工艺,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重点排放行业。随着我国VOCs减排的深入推进,煤化工VOCs废气的综合治理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分析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源及其排放特征,以及主流VOCs治理技术的优缺点,给出具有针对性的VOCs治理技术选择建议。针对煤制气、煤制焦行业VOCs主要排放源和排放特征的不同,分别给出VOCs治理技术选择建议。通过总结技术研究进展和工业实际应用情况,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目前,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核算的技术体系(如经验系数的补充与调整、排放系数本地化更新等)不完善,检测制度不健全,检测数据可信度不足,导致核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严重影响VOCs的精细化管控。由于缺乏统一且规范的行业标准,通常参照的《石化行业VOCs污染工作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煤化工行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防治应从源头控制VOCs泄漏,优化生产技术和改进工艺装备,加强推广气体泄漏与检测(LADR)技术。末端VOCs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有回收价值的VOCs废气优先考虑回收技术,回收价值较低或没有回收价值的废气宜采用销毁技术;单一末端治理技术难以有效实现VOCs的减排控制,采用组合技术治理VOCs可以达到更高的净化效率,有效减少二次污染、降低能耗。其中,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较好的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RCO)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仍然受到催化剂性能的制约。近年来,越来越多组合末端治理技术被提出和应用,如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吸附浓缩-蓄热氧化-吸附、化学吸收-光催化-吸附、化学吸收-低温等离子-光催化等,但组合治理技术的反应机理及相互作用亟待更加深入的研究。煤化工企业更应该加强VOCs收集与净化、工艺与装备的精细一体化管控,构建源头控制与净化系统统筹监管技术体系,消除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8.
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以及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其分类、来源、污染现状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地介绍了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基本方法,比如吸收技术、冷凝技术、膜基技术、燃烧技术、生物净化技术等。同时探讨了活性炭在治理VOCs方面作为吸附剂和光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提出了活性炭在VOCs治理方面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吸收法处理VOCs工业废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低浓度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治理VOCs污染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如吸收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等,着重介绍了吸收法处理VOCs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20.
塑料市场     
《塑料工业》2013,(8):135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出台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了生产VOCs物料和含VOCs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消费各环节的污染防治策略和方法。文件提出VOCs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