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各常用碳源和氮源及C/N比。结果表明,葡萄糖为最适碳源,其次为糊精;复合氮源(黄豆粉+玉米粉+麸皮粉)为最适氮源;最适C/N比为26。C/N比对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培养基成分和C/N比是影响猴头菌多糖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L9(4 3)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培养基中 4种主要因素的配比方法 ,从中筛选出了培养基中 4个主要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及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大小和主次顺序 ,当葡萄糖为 3 %~ 4 5 % ,复合氮源为 1 5 %~ 1 68% ,VB1 为 0 0 0 1%~0 0 0 15 % ,pH为 5 0~ 5 2时猴头菌多糖产量最高 ;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主次顺序为氮源、碳源、pH、VB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培养猴头菌菌丝体时不同碳、氮源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碳、氮源液体培养基对猴头菌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结果:从菌丝体多糖含量角度考虑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腐渣;在淀粉用量为4.0%、豆腐渣用量为1.5%时得到的猴头菌菌丝体多糖含量高达162.17mg/g。结论:淀粉和豆腐渣能比常用碳、氮源大幅度提高液体培养猴头菌菌丝体的多糖含量,而且价格低、来源广,在生产上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有L9(4^3)正交试验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培养基中4种主要因素的配比方法,从中筛选出了培养基中4个主要因素的适宜浓度比及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大小和主次顺序,当葡萄糖为3%~4.5%,复合氮源为1.5%~1.68%,VB1为0.001%~0.0015%,pH为5.0~5.2时猴头菌多糖产量最高;它们对猴头菌多糖生物合成的主次顺序为氮源,碳源、pH、VB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过程中还原糖、总糖、多糖、pH值、氨基氮与培养时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 ,还原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pH值则前 2d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至 14 4h后降为 3 .8,然后维持不变 ,氨基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胞内多糖到12 0h时达最大 ,然后下降 ;胞外多糖则相反 ,培养期间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猴头菌液态发酵过程,确定其最佳培养时间及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液态发酵培养猴头多糖.结果:种子菌龄在84h时菌株的产多糖能力最强,猴头菌液态发酵的最佳培养时间为7d.结论:确定了最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猴头菌液态发酵过程,确定其最佳培养时间及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液态发酵培养猴头多糖。结果种子菌龄在84 h时菌株的产多糖能力最强,猴头菌液态发酵的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确定了最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尿素、(NH4 ) 2 SO4 和NH4 Cl 3种无机氮源及其质量浓度对核糖发酵的影响 ,发现短小芽孢杆菌SY 5利用无机氮源能力很弱 ;另外通过改变不同C/N比的发酵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培养基的实验发现 ,D 核糖生长最适C/N =1 9∶1 ,发酵最适C/N =1 1∶1 ,并且葡萄糖和 (NH4 ) 2 SO4 、玉米浆与 (NH4 ) 2 SO4 都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适于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的促生长剂、pH值及装液量、菌龄和菌种稳定性对HEP的影响。结果表明 ,VB1可以大幅度提高HEP的产量 ,最适培养基初始 pH值为 5 ,装液量以 5 0mL/ 2 5 0mL为最好 ,液态种子菌龄 84h最好 ,菌种稳定性则第 1代产量最高 ,第 2、3、4代间差异不显著 ,第 5代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不同碳氮源配制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对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对培养基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基条件。樟芝对碳源利用较广,其中以玉米粉效果最好,而对山芋粉和乳糖的利用较差;樟芝对氮源的利用具有差异性,其中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较无机氮源好,以硫酸铵 麸皮复合培养效果最佳,而对碳酸铵几乎不利用。结果表明,采用玉米粉4%、硫酸铵 麸皮1.5%、硫酸镁0.02%、磷酸二氢钾0.2%时,菌体发酵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深度转化米糠这一大宗稻米加工副产品,用猴头菌发酵米糠产猴头多糖。为了有效提取猴头菌发酵米糠所产多糖,进行了菌丝体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液料比40:1~120:1、超声时间7.5~37.5min、超声发出时间1~58、间歇时间1~58、超声功率400~1200W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料比、超声发出时间和超声功率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0:1,超声发出时间38,超声功率1200W,在最佳提取工艺时,猴头菇的多糖提取率为75.9%。  相似文献   

12.
为深度转化米糠这一大宗稻米加工副产品,用猴头菌发酵米糠产猴头多糖。为了有效提取猴头菌发酵米糠所产多糖,进行了菌丝体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液料比40:1~120:1、超声时间7.5~37.5min、超声发出时间1~58、间歇时间1~58、超声功率400~1200W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料比、超声发出时间和超声功率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0:1,超声发出时间38,超声功率1200W,在最佳提取工艺时,猴头菇的多糖提取率为75.9%。  相似文献   

13.
利用猴头菌高效转化米糠生产食用菌粗多糖,研究菌丝体多糖的新复合酶提取工艺。应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研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的添加量、pH、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酶解液pH6.5,酶解温度3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蜗牛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h。在最优条件下,测得猴头菌丝多糖的复合酶提取率为98.4%。   相似文献   

14.
不同碳、氮源对羊肚菌生长与胞内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芳  王新风  李刚  朱骏 《食品科学》2007,28(11):396-400
分别用八种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对四种不同来源的羊肚菌进行培养,以菌丝干重、胞内多糖和多糖得率为筛选指标,选择出适合四种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适合北京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最佳氮源是豆粕粉;适合武汉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蛋白胨;适合山东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白糖,最佳氮源是鱼粉;适合淮阴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豆粕粉。  相似文献   

15.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11062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六种有机氮源对普鲁兰多糖产量、结构、纯度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氮源的发酵条件下,普鲁兰多糖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胰蛋白胨>麦芽浸粉>尿素,其中以酵母粉为有机氮源时,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60.64 g/L;普鲁兰多糖的结构和纯度受有机氮源种类的影响很小,相对稳定,表明该菌株能够适用于各种有机氮源生产普鲁兰多糖,适合工业化生产;不同有机氮源所生成的普鲁兰多糖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麦芽浸粉>牛肉膏>蛋白胨>胰蛋白胨>尿素>酵母,重均分子量范围Mw在289039~604375 u之间,分子量分散指数在2.0~2.4。这些研究可为不同特性普鲁兰多糖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 No.11062为出发菌株,研究五种无机氮源对普鲁兰多糖产量、结构、纯度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氮源种类对普鲁兰多糖产量和分子量产生显著影响,未影响普鲁兰多糖结构和纯度。其中,以硫酸铵(1.5 g/L)为唯一氮源时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32.84 g/L,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最大,为799823ku。硫酸铵浓度对普鲁兰多糖的产量和分子量影响显著,而未显著影响普鲁兰多糖结构。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普鲁兰多糖产量和分子量同时增加;当硫酸铵浓度为1.5 g/L时,普鲁兰多糖的产量出现最大值,为32.45 g/L;而当硫酸铵浓度为2.1 g/L,普鲁兰多糖重均分子量(Mw)最大,达到1236958 ku。所有制得的普鲁兰多糖纯度在95%~99%之间。这些研究可为不同分子量普鲁兰多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碳氮源对Bacillus sp.B_(53)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 8种不同碳源和 7种不同氮源对Bacillussp B53 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甘油和硫酸铵是合成聚γ 谷氨酸比较适宜的碳源和氮源 ,前体物质L 谷氨酸的存在是聚谷氨酸高产所必需的。经过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 ,确定最佳碳氮源配比为 :L Glu 2 0 g/L ,CTA 9 86 4g/L ,Glycerol 80 36 g/L ,(NH4) 2 SO47g/L ,其他培养基成分有MgSO4·7H2 O 0 5 g/L ,FeCl3 ·6H2 O 0 0 2 g/L ,K2 HPO41g/L ,CaCl2 ·2H2 O0 2 g/L ,MnSO4·H2 O 0 0 5 g/L。在既定发酵条件下 ,Bacillussp B53 在优化培养基上产生γ PGA 19 12 g/L比基础发酵培养上的 8 87g/L提高了 115 5 6 %。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能力,对Bacillus subtilis YH12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了碳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魔芋精粉和甘露寡糖作为碳源时能对菌株发酵产酶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魔芋甘露寡糖的诱导效果要优于魔芋精粉,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选择魔芋精粉作为碳源和诱导底物;以胰蛋白胨作为发酵氮源时产酶效果最佳。研究同时发现,产酶的最佳碳氮比为2:1;Na~+、K~+和Mg~(2+)对酶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发酵条件的考察结果显示,选择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5和30℃时产酶效果最好。产酶发酵过程及SDS-PAGE分析表明,发酵33 h时产酶量达到最高。在此条件下B.subtilis YH12发酵产酶高峰期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达到280 U/mL,相比初始水平提高约5倍。  相似文献   

19.
pH值及溶解氧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 pH值及溶解氧 (DO)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 ,灵芝胞内多糖的生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呈偶联型 ,胞外多糖的形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5 4 ,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4 6。菌丝体生长最适溶氧和胞外多糖生成最适溶氧基本一致 ,在 80 0 %左右 ,溶氧超过这一水平 ,不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据此设计出灵芝多糖发酵 pH和DO优化控制条件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发酵 ,灵芝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量、胞外多糖量较未经优化控制的发酵分别提高 57%、51%、31% ,总灵芝多糖产量提高了 33%  相似文献   

20.
pH值及培养时间对红菇多糖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增利 《食品科技》2006,31(12):21-25
对红菇深层发酵中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红菇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EPS)、胞内多糖(IPS)、总多糖(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菌丝生长和产物积累的最优化起始pH值和培养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培养条件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培养时间显著影响着菌丝生物量,EPS、IPS、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培养基的起始pH显著的影响着EPS、TPS。当培养时间分别为180h、180h、120h、140h时,菌丝生物量、EPS、IPS和TPS分别达到它们的最高点(21.83±0.42)g/L、(1.351±0.117)g/L、(79.87±6.25)mg/g、(2.539±0.187)g/L;当起始pH分别为5.8、4.8、5.8、5.8时,菌丝生物量、EPS、IPS和TPS分别达到它们的最高点(19.34±0.12)g/L、(1.390±0.048)g/L、(1.98±5.06)mg/g、(2.943±0.073)g/L。结果表明:红菇深沉发酵最优化的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为pH6和140h,胞外多糖形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属于偶联型。这项研究对进一步优化红菇深层发酵高效生产有价值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