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营造入口空间的情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志敏  杨瑛  李铌 《山西建筑》2006,32(24):20-21
介绍了出入口设计大门的意义,从入口的空间景观、大门人性化的尺度、入口空间的心理印象、入口空间的场所精神四方面论述了小区入口空间的营造要点,最终体现了大门的空间意义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士心 《中国园林》1996,12(4):27-29
鲁迅公园的景观特征上海鲁迅公园张士心鲁迅公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其历史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极为丰富。它们和谐融洽地共存,构成了鲁迅公园极具特色的景观体系。公园南大门粗重的水泥门柱、铸铁大门、大坡顶建筑及公园里的沙滤水饮水器,均为英国人1933年建...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该校新校区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并从校园大门、中心景观、绿化体系以及校园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研究探讨了该校景观方案的设计要点,为类似院校的景观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慈溪南大门浒溪线的设计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的表现方式与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慈溪南大门项目规划概念性设计及城市设计,概述了作者对城市景观道路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思考及体会。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7,(10)
本项目将嵊州市北大门作为老城环境整治改造的主要节点,通过对嵊州大道高速出口既有边坡的环境改造,选择采用立体绿化的技术对场地边坡实现生态修复和绿化景观改造,达到生态修复和城市景观共存双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2,(1):360-361
UED:您当初学习的是景观建筑专业,请您结合实例谈一下景观师与建筑师的在合作中关系?Martin: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两者需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本质上可归结为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对"空间"和"体验"进行设计。建筑师思考的是如何布局室内空间,如房间、大门、视线和入口等:景观设计师亦是如此,只是景观设计师思考的是室外场地空间和体验。一个成功并且完整的项目关键是将建筑和景观合二为一,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天工人巧两臻其美--以黄山为例探讨风景名胜区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文化与传统间的关系,研究入口大门、登山道、建筑小品、景观建筑以及装饰、装修等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课题,并以黄山建筑创作为例,对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发掘和发现。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建筑要受城市文化(历史的与时代的)的制约,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景观建筑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默契。新建洛阳王城公园主入口的大门就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社会功能要求相结合的一个城市景观建筑。在设计中考虑了如下条件和要求: (一)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园林建设,增添名城的历史显形文化,在城市景  相似文献   

10.
建设小区景观绿化工程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居民居住条件,其施工效果和成本控制要从每个细节上把握。通过土方平整、不同材料铺装相邻园路、汀步铺装技巧、装饰井盖施工技巧、踏步(台阶)高差控制、园路边绿化选取、门口苗木整齐度、主入口大门石材处理等方面介绍,说明用数据控制质量,注重细节处理效果,可确保景观绿化的设计和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The quantific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s and the changes caused by suburbanisation processes is essenti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human-induced spatial patterns. By using spatial gradients along main roads near cities, we attempted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roads on the suburbanisation process and settlement structure in Estonia. The rapid suburbanisation process tha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revision of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land reform has created preconditions for creation of scattered housing areas around cities. Landscape metrics gradients were calculated for three roads leading out of Tallinn, the capital of Estoni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isation-related fragmentation of landscapes decreases with distance from the road. The number of buildings is highest between 100 and 500 meters from the road. Distance from the city causes less difference in fragmentation than distance from the road. Because of the land reform and revision of planning principles that took place after the Soviet period, suburbanisation has not, however, been symmetrical in relation to roads. We could not detect significant in-filling near the roads and therefore this should be under more serious consideration in planning proces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model for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cen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rting with expl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space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al areas—urban centers with the most highlighted contradictions in terms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centers. Based 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ree aspects of intensive use, i.e., buildings, lands and traffic as well as multiple evaluation factors,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research horizontally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n each individual factor, developed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centers, and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s of intensive land use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s, land use, roads, etc.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态村和"反规划"理念的内涵,提出生态村"反规划"是指在自然村落或行政范围内优先控制村庄的非建设用地,再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的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村"反规划"的模式,重点从乡村的不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乡村的不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即建立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基础设施格局,建设用地规划中的"反规划"应用体现在居住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的规划上。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区的城市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条件,诸如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隧道等,确定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变形控制要求是一个难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标准,目前一般采用控制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对国内外基坑支护的变形及其环境影响效应控制规定进行了讨论。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及其相应的影响效应控制指标,分析了影响基坑外土体、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变形的影响因素,建议当基坑外存在变形需严格控制的建筑物与设施时,不宜仅按现行规范简单确定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限值,而应进行专门的变形分析,采取案例参照、个案分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由于建筑成本,以及土地流转价格的提高加上土地资源的紧缺型,导致现在的建筑正往高层发展。高层化的建筑与低层相比起来,施工的难度及其工艺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出发,总结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些要点,也为同行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多层标准厂房是开发区工业厂房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波  谷岩 《工业建筑》2007,37(11):29-31
开发区的建设必须要走集约化用地之路,多层标准厂房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厂房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层标准厂房凭借其特点和优点,将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流建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监督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监督水平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环线——沪青平交叉口相交道路较多且道路等级较高,交叉口流量较大,控制建筑物多,相关结构工程十分复杂,立交方案设计的难度较大。介绍了上海外环线——沪青平立交的总体方案设计以及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分析了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处理措施和实施办法,为类似的工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清泉  黎宁 《城市建筑》2014,(19):27-3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人性化,高层建筑的“拟地化”环境是其重要标志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高层建筑发展特点及其主要使用空间远离地面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归纳了为消除和减弱这些负面因素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拟地化”环境补偿.本文分析了现代高层建筑“拟地化”的四种主要形式及特点,并根据高层建筑的最新发展总结出“拟地化”的发展趋势.高层建筑“拟地化”的补偿空间在未来的高度城市化环境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人工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将演化出更多、更富有创意的高层建筑形式和城市空间,为人类提供更健康、幸福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随着土地的日益紧张,生产工艺的成熟和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建筑必将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多元化方向发展。联合体的,多、高层工业厂房必将取代单层工业厂房。工业建筑的民用化乃是建筑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