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以及准确、客观评定供水管网漏损率是供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提供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及其评定方法。郑州水司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技术指导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常态的管理模式,依据《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通过水量平衡分析技术,深入细化、量化影响漏损率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漏失水量管理、计量分区管理、表具计量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漏损率,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介绍了郑州水司在开展漏损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供水管网压力调控是减少管网漏损的重要技术手段,《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在对漏损率提出明确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对管网压力调控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从管网压力与漏损的关系、管网压力多级调控方法研究与应用方面阐述了管网压力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漏损控制的有效性,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2015,(11):20-21
主持人:目前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的现状如何? 郑小明: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损率是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其次,管网漏损的现状: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最高达70%以上;另一项针对408个城市的统计表明,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管网漏损率平均为21.5%.由于管网渗漏和收不到水费等因素,我国某省会城市的供水干线产销差率高达41%.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  相似文献   

4.
尹丹丹 《城镇供水》2023,(2):33-36+92
城镇节水以开源、节流和循环利用为突破口,其中节流以管网漏损控制为主。宜昌市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通过老旧管网改造、表务管理和DMA计量分区等措施,取得漏损控制初步成果,有望在2025实现10%的管网漏损率。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市化和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城镇供水管网漏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漏损控制已经成为供水部门节水增效的重要内容。先进的检漏仪器、科学的管网管理技术、精细的管网压力调控方法等措施被引入到管网漏损控制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漏损的评价方法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对于管网的漏损状况缺乏正确认识。对比了漏损率、单位管长漏损量、管网漏失指数三个常用漏损评价指标,提出了漏损率达标度、管网漏损指数两个改进指标,讨论了用其评价我国目前情况下管网漏损状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供水行业的重要课题,控制和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供水企业的迫切任务. 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再次强调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城镇节水,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7.
明确集团化水务运营企业的供水管网漏损率评定标准,对于衡量集团公司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水平、指导供水主管部门合理监管供水企业十分必要。以《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为基础,分别提出了整体看待原则、允许漏损水量一致原则及两者对应的计算方法,并对实际案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漏损率评定标准并不一致;通过分析两种计算方法的利弊和计算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推荐使用允许漏损水量一致原则对应的计算方法求解集团化水务运营企业的漏损率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数据时代下管网漏损控制面临的机遇和难点入手,结合绍兴水务连续十余年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以下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管控的管网漏损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措施,以及降低漏损的总结和体会,可供相关公司及部门参考。本文还探索了通过建立全国首家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致力于"绍兴漏损控制经验"的输出和交流,服务行业发展的尝试与举措。  相似文献   

9.
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基础。当前,城市供水成本越来越高、管网漏损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制约了供水企业两个效益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好、有效且经济地控制管网漏损,始终是摆在国内外供水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1年夏,山西省供水企业汇聚朔州市,就城镇供水减漏降耗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探讨。会议明确指出,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的关键在于依托科技进步,深入开展技术创新,走科技供水、兴水之路。这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提高供水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漏降耗的根本措施。本文便是结合会议精神,拟从依托科技手段控制管网损耗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尝试性探索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您认为造成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是什么? 杭世珺:一是行业标准偏低.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执行的标准主要是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该标准提出漏损率实际最高可达18%.在10多年的执行中,全国只有少数城市能够达标.标准中"漏损率"的定义在近10年中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际水协(IWA)推动的水平衡分类方法,把供水管网的漏损分为真实漏失率和计量误差、管网背景漏失和无收益用水等,原行业标准已经无法全面准确反映行业现状.住建部目前已经启动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原则是结合国际通行评介方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做些调整,2015年下半年可完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03号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92—2016,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4、4.4.8、4.5.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16)中,把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分为两级,一级为10%、二级为12%,此评定标准未把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算法、管网条件、产销差控制周期和速率等对漏损率的影响考虑进去,脱离了当前国内管网漏损实际,太过简单、片面,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此,从多个方面对该评定标准进行了分析,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合理性,以期为今后的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情况,讨论了我国供水管网现状和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方法,从多角度重点比较了国内外供水管网漏损现状、控制策略、方法和考核指标的不同,并提出了改进方法,最后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在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方面,将解决因水源污染、设施落后等导致的饮用水水质不安全问题。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方面,将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设市城市达到95%、县城达到85%、重点镇达到75%,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用水需求。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方面,80%设市城市和60%县城的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地级以上城市将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城镇供水企业水厂水源调配、设备改造及提高效率、控制管网能耗、漏损等方面探讨了供水企业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供水专业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于2017年4月19日~2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同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主办,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供水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绍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17.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人民生活安定、用水安全,须不断完善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的两个方面出发,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进行产销差管理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针对不同的漏损影响因素,顺德供水有限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管网漏损控制,利用听音杆、Pamalog区域监测仪等设备进行主动探漏;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实现漏损细化管理;利用SCADA系统以及远传大表监控系统提高管网漏损监测效率;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以合理调控管网水压。实践表明,结合上述漏损控制技术,顺德供水公司所辖管网漏损控制效果明显,将漏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效地进行漏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供水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通过对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及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分析,介绍了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经验,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薛磊  常杪  傅涛 《城镇供水》2006,(3):53-57
在我国各城市普遍缺水的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却相当的严重。2002年到2003年建设部组织进行的供水管网普查,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状况已呈逐年增加趋势。部分被调查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21.4%左右,一些北方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甚至达到40%,这已远远超过12%的国家控制标准。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00亿吨水因漏损而付之东流,造成巨大损失。在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降低管网漏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