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彦孛  殷睿  李金恒  贾学恒 《电源技术》2020,(3):330-332+351
研究了铝塑软包封装方式锂离子电池壳电压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通过电镀方式验证了其机理,得到了改善壳电压的主要措施,避免电池壳电压过大而产生腐蚀漏液的风险电池。研究表明:壳电压测试值第一个为最大值,且其值与测试设备的读数间隔关系较大,壳电压过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弯折导致PP层拉伸过大产生细微通道导致电解液与铝层接触;通过减少PP层的拉伸或者改善PP层的厚度或者改变PP层性能可以明显改善电池壳电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单层PVDF压电薄膜在外载荷作用下的输出电压,通过增加PVDF压电薄膜的层数和改变PVDF压电薄膜的电气连接方式,研究了阶跃载荷下多层PVDF压电薄膜串联和并联两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及其响应时间。建立了多层PVDF压电薄膜在d33模式下串联、并联的电压输出理论模型。通过仿真软件绘制了单位阶跃载荷下串联与并联的多层压电薄膜电压输出曲线,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都可以提高压电薄膜的电压输出,但串联连接方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在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响应时间随着层数增加而减小,并联情况下,层数的增加对响应时间的影响较小;相同层数下,采用串联方式的多层压电薄膜输出电压比并联方式大。  相似文献   

3.
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穿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磷酸铁锂(LiFePO_4)动力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时的安全问题,采用陶瓷顶盖结构的单体电池与1+5只并联连接电池的穿刺实验,分析电池表面温度、开路电压及涌流变化情况。不论连接方式和穿刺位置如何,均是靠近正极极耳的监控点温度最高,最高可达442.5℃,且前期该处温度迅速上升,后期逐渐降低;电解液浓度越低,电池内阻越大;穿刺接触电阻越小,电池表面温度越高,并联连接的被刺电池瞬间反充电流较大,最大可达256.0 A;电池未出现着火现象,穿刺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由于铝空气电池的单体电压较低,铝空气电池组通常采用单体电池串联结构,以达到所需的电压和功率。为了保证电池组的正常工作,在串联电池组的监控系统中,电池单体电压的采集是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针对36节串联单体的铝空气电池组,设计了基于LPC1752的电压采集模块。在传统多路电压采集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路隔离电源供电、隔离采集、以及隔离传输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采集电路中共模输入电压过高的问题,为电池组串联工作时的单体电压采集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性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钠硫电池串并联电池组性能影响因素,首先在并联支路容量、并联支路初始荷电状态、电池串并联连接方式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了并联支路欧姆内阻差异对钠硫电池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池成组时选用欧姆内阻一致的电池能够减小并联支路在平台期和充电末端的不平衡电流,同时还能够减小并联支路之间的荷电状态累积差异;其次在单体电池内阻、电池组使用环境、电池组使用工况等参数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串并联方式对钠硫电池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串后并的连接方式时每个支路串联的电池数量越多,该并联支路电池内阻更接近该批次电池电池内阻平均值的整数倍,能够显著降低并联支路电流不平衡性和荷电状态累积差异。  相似文献   

6.
毛景魁  郑舒 《电源技术》2012,36(8):1135-1137
目前的电池串联方式对容量大的电池是一种浪费,而且如果一节电池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电池组的工作造成致命的危害.提出了利用单片机和开关电源技术的组合,构造出智能化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并联智能管理系统.采用单体多节电池的并联方式,使用开关电源的DC-DC变换技术,不仅可将4.2 V左右的电压提升到所需要的电压等级,而且可有效地...  相似文献   

7.
现存电池管理系统基于串联电池组层面进行设计,无法实现并联电池组中单体的电压和电流测量。通过设计并联蓄电池单体电流测量系统,实现了对并联单体电流的检测,使得单体层面的电池管理成为可能。同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电流检测的开路故障诊断算法,对电池管理系统做出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以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_4)正极锂离子电池为对象,研究LiFePO_4动力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过放电行为。通过单体及模组的过放电测试、扣式电池的循环伏安测试,还原动力电池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效状态,表明LiFePO_4在电压大于0的过放电会加速容量衰减。这种衰减导致串联模组在使用中产生容量差,容量较低的电池在模组正常的充放电区间内将过放至电压小于0,导致电池失效析铜。  相似文献   

9.
毛景魁  郑舒 《电源技术》2012,36(9):1279-1281
针对当前锂离子电池连接形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剩余容量的锂电池并联的动态均流方案,不仅解决了并联电池间环流问题,而且使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更加平稳。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电池并联模型进行了仿真,证明采用相位互补动态均流控制的电池组输出电压纹波系数最小。相位互补动态均流控制对于稳定锂电池并联电压,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力电池一般是将单体电池相互串联进行充电,由于工艺误差,导致各单体充电不均衡,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了一种串并联结构重组的均衡充电方法。充电开始时,采集各单体的端电压,将端电压最大和最小的单体进行并联,再将剩余单体中端电压最大和最小的电池进行并联,依此类推,将所有的并联组合进行串联;在充电过程中,实时采集各单体端电压并控制重组模块和外围开关管,动态地将电池组按上述方式进行串并联,从而实现电池的低损耗快速均衡充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使电池实现均衡充电,并且能将电池电压极差减小到1 mV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