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一直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通过"场地分析"完成,而其中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设计成果。在很多特殊区域,设计需要借助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景观要素的分析完成。采煤塌陷区是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矛盾冲突的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地演示基于景观要素的建筑设计策略与方法,基地自身的"缺陷"可能会成为建筑空间组织的原点:建筑概念、结构、形态、空间组织均来自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首先对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和积极的审美观进行了说明,并着重对建筑跟社会文明的关系,建筑设计同城市的关系、建筑和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建筑空间设计能够给人的心理感受带来变化,在建筑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本文简要概述了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介绍了"未来社区"中建筑空间设计的特点,并重点提出了生态理念下的建筑空间设计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弱建筑"概念的产生是基于建筑设计策略的对象由静止的建筑本身向有著多样可能性的人和事件的转变.随着"之间"关系浮出水面.建筑开始关注空间的不明确性、关联性、双重性和可开发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建筑学、建筑现象学、环境心理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在人与建筑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人对建筑环境的感知方式与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结果,总结人与建筑环境关系研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19,37(9)
正"平衡建筑"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指导创作实践的总体学术框架,其思想基础源自"知行合一"这一传统哲学思辨,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践行平衡的建筑之道。平衡建筑十大设计原则概括为"特定为人、矛盾共生、渴望原创、多项比选、技术协同、低碳环保、摹拜细节、溶于环境、终身运维、获得感动"。①特定为人,即平衡好建筑师个人与使用者的关系、使用者与社会大众的关系,以人的复杂性和独特的视角来构筑对相关使用者的关心和爱护。②矛盾共  相似文献   

7.
吴德智 《砖瓦》2020,(5):92-93
主要针对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的载体、建筑设计使建筑物的社会功能体现出来等,然后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主要包括结合使用需求、落实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贯彻落实好生态节能原则、完善建筑设计评审机制等,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确保与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价值取向在走向多元的同时,"建筑美学"也正在走向多元。建筑美学中原有的"主从关系"、"尺度关系"、"比例关系"、"韵律关系"、"色彩关系"等经典美学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消费观念之下也是可以被重新诠释的。在浙江省台州市月湖小学项目的建筑设计中,我们运用了一些曾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超尺度的、比例夸张的、过于庄重的、不活泼的、冷色系的等小学非主流的建筑美学手法,尝试向社会呈现另外一种与传统建筑功能非常规匹配的建筑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尤其是中国文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其含义包罗万象将世间万物诠释得淋漓尽致。传统的建筑文法、建筑理念在当今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引用,并在不断的创新中将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如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文字的"脉"、"田"的含义引申到设计中,增强了建筑的文化凝重感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社会处于"形象时代"。作为大"形象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小"形象建筑",这方建筑设计的武汉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通过对环境关系、体量尺度、材料表达等问题的研究,试图突破对建筑外观的单一关注,设计出内涵丰富的"形象建筑"。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是建筑学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从力的感知到受力体系的选择,从结构骨架的支撑到空间形态的实现,从空间形态到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容器,“建筑与结构的关系”本质上体现着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祝华 《四川建筑》2002,22(Z1):108
"我们是搞艺术的".这是很多学建筑的人的想法.的确建筑与艺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并不是说建筑就是艺术.准确的说建筑文化更与艺术相融.在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特别是方案创作阶段,构图、造形和建筑的外观效果花费了我们很大部分的精力.更深一层次就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研究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建筑作为产品(层面),满足用户需求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以及该方式对现代建筑设计意识所产生的影响。随着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以及现代建筑产品化趋势的逐步增强,建筑设计、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开始发生转变,从生产为主导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现代建筑开始全面与工业产品的生产方式并轨。通常建筑师的关注重点停留在设计、生产层面,而建筑用户则更多关注消费层面自身利益的满足。关注重点的差异,使得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户消费实现之间,供需双方缺乏必要的联接。今天,建筑领域对于这一重要环节,缺乏明晰、深入的研究。论文研究思路突破传统建筑学只研究建筑设计、生产问题,不研究建筑消费(使用)的弊端。从现代建筑消费视角的用户消费需求和目的出发,梳理现代建筑产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研究方法上,引入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对于人类活动目的性和认知性的"目的 -手段"理论研究方法。根据个人价值影响个人行为的原则,建构起二元三重的"价值-行为"体系,把用户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最终目的,将建筑用户对于利益的认知方式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通过"属性→需求/利益→个人价值"这个"目的 -手段"链条,进行逆向推导,提出现代建筑产品属性的概念。并根据建筑用户对于利益认知的方式分类,划分现代建筑产品属性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一论证。现代建筑产品属性的出现,引发了消费时代建筑设计意识的转变,即建筑设计中主体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再定位后的双向化发展,这将对建筑设计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论文中针对现代建筑的产品属性探索,提出一种价值实现合理、用户需求满足且注重效益的建筑设计策略。论文结论指出消费时代背景下,现代建筑产品属性的架构体系及特点,认为现代建筑产品属性是建筑用户需求满足和个人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引发现代建筑设计意识的调整,并由此成为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户消费实现的主要途径。双向价值实现以及设计、生产效率提升,使得现代建筑产品属性成为消费时代引领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他设计的建筑既融合自然、又富有人性关怀,让人觉得"舒适、惬意",又有创新之美,闪耀着现代科技之光;他毕生身体力行"建筑是一门为人服务的学问",在创作中积极探索"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在传承传统文化根脉、汲取世界建筑精华中,引领中国建筑设计的创新之路;他心系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主张抓基础、重动手,着力培养国家社会切实需要的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2018年2月25日,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戴复东教授因病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我国建筑也已经步入现代主义的潮流,开始面向全球化和现代化,但现代建筑的国际式会造成"千城一面""全球一面"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道路。本文基于此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其次解析了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展,最后总结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伦理"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和平相处"的道德准则,"逻辑"是遵从科学"径向理性"的思维形式。在建筑设计中,我们提出"伦理逻辑"的思维框架,就是想让建筑更理性地、更直接地体现与表达建筑师对于自然的尊重与对于人类的友善。  相似文献   

17.
从建筑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可以具有的可持续功能价值入手,结合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一般特征,对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归纳了"三合七要"的设计观念,并对其内容及关系进行了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8.
蒙小英  和伊 《新建筑》2015,(2):105-107
建筑设计应考虑其社会意义——与人、城市、环境的关系。近年北京地铁建设兴盛,独立式地铁站不断增多,其建筑形象被"文化内涵"隆重地包装,使原本功能简单、造型简洁的出入口建筑形象繁复为一个个暗合文化身份的小建筑。独立式地铁站出入口的建筑形象每天被川流不息的客流检阅,对城市和大众而言,它的社会意义何在?以北京新建地铁站为例,从独立式地铁站出入口简洁的本真原型、城市景观性、公众感知及公众美育四个层面,论述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一个侧面,介绍近期完成的一项研究所揭示的线索,提示建筑师在思考处理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时,应关注到人对气候的主动适应,及其对建筑设计带来的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事建筑设计二十余年来,对建筑创作的认识一直是惑解交织的:如"历史或传统的文化价值对现在还有哪些影响"、"如何使建筑成为环境(城市或自然)的一部分"等。通过创作研究及实践,感触最深的是看到当代各种建筑文化思潮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在这里建筑艺术更多地表现为象征性、抽象性、隐喻性和建筑立面(表皮)的独立性特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会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使得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历程,审视当下,我们清楚处理好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关系决定了现代建筑的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