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传统建造物群的保存制度,是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为了保护历史集落集落与街区的物质与文化传承,在法律与行政上支援当地住民与自治体的制度。1945年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伴随大规模的国土开发和急速的城市化,很多历史的建造物、集落、街区逐渐消失了。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地方住民的价值观与生  相似文献   

2.
李郇  黎云 《城市规划》2005,29(7):39-41,74
对农村城市化机制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外资导向和乡镇企业发展方面,忽略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作为农村城市化主体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为例,分析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促进分散的农村城市化空间形成的动力机制,认为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交通成本、税收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均质化现象,并导致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村一级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广泛分布,进而形成分散的农村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3.
土地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人多和人均占有耕地少的矛盾突出地摆在了人们面前,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些分散的自然村落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又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和多村城市化进程。各级政府应该抓住机遇,组织编制和实施村镇体系规划,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 一、关于开展村镇体系规划的意义 由于历史沿革,农村形成了一些大小不等分散的自然村落。分散的自然村落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使规整的土地被支解,影响农业集约化经营,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重要求。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耕地短缺,土地状况不允许城市建设占用太多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另一方面.今后若干年,城市化水平还将继续提高,未来城市建设仍会占用大量土地(包括耕地),这就提出了一个在有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城市化的问题。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城市化和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土地拍卖制度、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伴随住房制度改革、权力下放与财税分权,是土地经济时代诞生的制度基础。土地经济推动了缺乏原始积累的中国经济和城镇快速发展,但也带来征地冲突、贫富分化、半城市化人口等社会问题。后土地经济时代,随着可供出让的土地越来越少、房地产开发动力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半城市化人口完全转化的成本及社会风险加剧,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和推动社区建设等途径,引领城市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6.
土地出让金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城市化特征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特点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我国土地出让金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中做出贡献的作用机理: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地方政府预算内收入不足,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金纳入财政收入并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思路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空心村"增减平衡"土地政策,加速中国农村结构调整自1978年经济改革的30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深远的变化。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及城中村的发展,对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景观都产生了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了独特的"村庄空心化(village hollowing)"现象。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家土地政策以及耕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变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农村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 如何缓解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199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7亿人左右。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每年大约1千万人的速度增长,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加之农村第三产业发育滞缓  相似文献   

9.
发展规划的实证分析——论强化规划塑造城市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以从城市到农村和从农村到城市的双重形式同时并举,所带来的进步和问题在城乡交界地区充分表现出来.城乡边缘带的空间结构通常表现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犬牙交错、零乱分散的布局,形成一个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要解决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规划措施是对镇域内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作空间整合,以形成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居住区和农业经济区.规划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施这个规划方案.目前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零乱分散的布局是由乡镇的土地开发制度所导致.发展规划的要旨是从土地开发制度着手,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为了谋求生存,前往城市务工,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保持流失的趋势,即使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仍然无法阻止农民工走出农村,前往城市打工的脚步。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大量农村土地资源遭到遗弃、荒芜,土地耕种利用率降低,造成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村落出现空心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由此看来,针对此类问题迫切的需要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农村人口继续流失,集中农村土地资源,逐渐推行规模化农业发展,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城市化真谛的理解,在论证城市化的二重性和城市集聚效应的内生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化地不化人的弊病,在对比"老浦西"和"新浦东"城市化机制及其绩效后发现,"新浦东"受制于现行户籍和土地制度,对人口、土地和资本等要素的配置以行政导向为主,以土地密集和资本密集为主要特征,对中国真实城市化率的提高贡献甚微,陷入城市自我现代化的困境,也违反国情和环保的要求,难以持续。对众多农村人口亟待城市化的中国而言,"新浦东"模式不具备普遍意义。市场导向的人口密集型的"老浦西"模式,更符合内生增长的要求,更能发挥城市吸收农村人口的集聚效应,也更符合可持续增长和环保原则,值得今日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宾 《安徽建筑》2009,16(4):14-15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城市集体土地和城市农民人口的特殊现象。文章探讨了在现行法律法规条件下,集体土地应怎样纳入城市建设区域,才能继续为农民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使此类土地和农民顺利实现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减少这种特殊的城市化形式可能引发的经济与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Rural in situ urbanization (RISU) indicates that rural settlements transfer into urban land within the original rural settlements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A quantit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can reveal trends of RISU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healthy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land use chang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 the period from 2003 through 201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RISU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RIS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ral in situ urbanization index (RISUI),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RISU is subsequent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SU fluctua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its scale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shifted from polarization to balance. RISU display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with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iphon and spillover effects in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its spatial scope expanded to the periphery with Beijing as the centre. The findings further revealed that RISU was developed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economy, social public service and space.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benign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ISU of small towns on the basis of resource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land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Meanwhil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resources should also be arranged.  相似文献   

15.
新自下而上进程——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是信息化时代的新自下而上进程。这一进程是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环境与物质空间的系统重构,体现为跃迁的就业非农化、全面的生活现代化以及集约的空间城镇化特征。其与30多年前的自下而上过程有着许多共同点,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进步。乡村草根创业者将低成本的创业环境、本地非农产业基础以及农特产品的资源优势等乡村本土要素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使得乡村得以突破传统区位约束,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实现规模与职能的跃迁式发展。资本下乡和人才培育为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一进程中同样需要精明收缩的乡村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推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结合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来探索更有效的城乡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研究与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方向。该文分析重庆主城区城乡非建设用地的现状情况,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从保护策略、控制方法、法律保障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rural land institutions have confined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push forward a new round of rural l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so as to promote the restructuring of current rural land use pattern, change related elements concerning urbanization,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mode.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 comprehensive pilot site of new urbaniza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ural l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Jiangsu during recent years. Furth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rural l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measures, with the hope of providing a lasting impetus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s well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provinc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居民点重构——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学昌 《城市规划》2003,27(9):71-73
学术界通常都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实际上 ,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农村居民点的整合与重构 ,使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化。这种人口由自然村向中心村镇的集中也应看作是城市化的一种形式。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的中心村建设的热点现象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沈北新区新城子现代农业经济区总体规划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以"三农三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为发展目标,通过统筹空间格局、人口分布、产业分布、生态建设和规划管理等,探索出现代农业经济区的经营和组织模式,实施土地流转与增减挂钩,逐步建立产业互补发展体系,推进沈阳城乡统筹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20.
赵建彬  常启龙 《山西建筑》2007,33(15):16-17
针对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对人口压力、有限的土地资源、城镇及分布、生态环境、城镇网络系统等的简单分析,结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经验,认为走集约农村,发展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