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均 《试采技术》1997,18(4):39-44
挤凝析油技术与酸化工艺一道构成了川中大安寨油藏老井挖潜,提高油井产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文中结合川中油藏特征及油层物性,论述了挤凝析油技术的适用条件,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选井选层是该项技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原油可采储量中难采储量引起了开发的特别关注,其中首先包括低渗透储层的原油产量。低渗透储量包括:1)渗透率小于0.05μm^2的标准低渗透层;2)泥质低渗透储层;3)低产低渗透储层;4)排油量少的低渗透储层。俄罗斯低渗透储层的储量达数百亿t,其中大部分已投入开发,其原油采收率是平均采收率地1/3 ̄1/2。目前30%多的可采储量位于渗透率低于0.05μm^2的储层中(其中西西伯利亚占80%),至200  相似文献   

3.
辽河大民屯油田沈150块为一薄互层的层 砂岩油藏,低孔特低渗及原油粘度小是其主要特点。该油田在开采时,单井投产未经压裂取得了平均14.8t/d的初期产能。显然初产好,但递减非常大,月递减率常达17%~34%,虽经转抽和频繁补层等大量增产措施,仍不能扭转产量急剧下降的局面。仅仅开采两年,平均单井日产量已降到目前的2.4t,综合含水上升到51.6%,而原油采出程度仅4.16%,进上步开发面临严重困难。  相似文献   

4.
石西油田裂缝性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开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西油田石炭系列缝性火山岩油藏由于底水锥进而造成含水上升加快的情况,应用VIP组分模型对排水采油开采机理和影响其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排水采油开采有效控制水锥,改善油藏开发7效果的认识,并为高含水油藏提高原8油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 4 0年里 ,人们一直在研究稠油油藏注蒸汽的机理 ,而对轻质油藏注蒸汽则研究得很少 ,对这一过程的机理和作用还不太了解 ,对于向裂缝性轻质油藏中注蒸汽的机理更是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热组分模拟检验低渗透裂缝油藏的热效率。岩石模型采用硅藻岩。油相由相对较轻的具有轻质油相似特征的三种拟组分代替。与水驱相比 ,平面及垂向采收率都有了很大提高。采收率的增加值取决于渗透率的分布 ,均质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机理方面的研究表明 ,在蒸汽驱早期 ,烃类流体的热膨胀作用对采收率的作用最大 ,采收率的增加值约占总增加值的 5 0 % ;注入孔隙体积的 4 0 %以后 (在水驱基础上 ) ,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热膨胀作用、蒸馏作用以及原油降黏作用 ;当蒸汽带突破至生产井时 ,油井的生产动态受蒸馏作用影响。由于注入蒸汽的影响 ,在注采井间形成三个彼此相互独立的流体带 :冷水带、热水和蒸汽混合带以及蒸汽前缘。因而 ,轻质油藏蒸汽驱油机理完全不同于稠油油藏。在稠油油藏 ,蒸汽驱油机理主要是原油降黏作用和重力分离作用。虽然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硅藻岩和流体模型 ,但其机理同样适用于一次采油以及水驱采收率极低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对这些油藏 ,主要是通过实施蒸汽驱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以江汉油区新沟咀组为对象,利用气-水间歇脉冲方法,开展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并进行了一个井组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通过常规注水,水脉冲、气脉冲和气-水间歇脉冲方法的对比试验,确定了影响气-水间歇脉冲采油的主次因素及最佳方案。证实了这是一种提高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川中莲池大安寨油藏具有低孔、低渗和非均质性特征。开采难度大,一次采收率低。在室内实验研 究的基础上实施了渗吸注水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既补充了地层能量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形成了一套切合川 中实际的注水配套工艺技术、动态监测技术和水处理及监测技术。为川中下一步扩大在其桂花和公山庙油田的注 水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文东油田沙三中油藏裂缝的存在、特征、成因及形成的主要时期。分析了储层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开发调整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遂南气田多裂缝系统气藏开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均  田开焱 《钻采工艺》1996,19(1):36-39
文中分析了遂南气田香溪群低渗透多裂缝地层的基本特征,指出了提高气田开发效益的途径以细水长流,尽量延长无水采气期的指导思想。对已出水的气井认为应在合理的生产压差下,使用连续排液的排水采气工艺。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国内外相关专家提出并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但都有其局限性,且没有一个很好适合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模型。为此,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的特点,利用平行板理论、张量理论和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为定量评价天然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天然裂缝表征成果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研究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并用实际油田的裂缝表征成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使油藏得以开发,另一方面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增加了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两江地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总结了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的动态特征,揭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暴性水淹的规律性以及平面矛盾对同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中部李渡—白庙地区大安寨段油藏是典型的湖相碳酸盐岩裂缝型油气藏,属于特殊油气藏。通过构造特征剖析,结合钻井、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低角度和水平缝为主,以未充填—半充填为特征,裂缝发育和分布受介壳灰岩泥质含量的高低、介壳排列的定向性、岩层厚度,以及局部受力强弱控制,且区域构造力还对裂缝的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提高湖相碳酸盐岩裂缝预测精度和提高此类油藏勘探开发水平有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气田水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气田合理开发,目前对气田水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异层回注处理,但对不同气藏的气田水进行回注时,要保证回注成功和回注系统正常运行,必须进行配伍性实验。针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嘉二段和长兴组气田水的水质特征,与回注层大安寨段地层水及岩心进行了配伍性实验,从而了解影响回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岩心伤害实验的基础上,推荐了气田地层水回注的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总结了微裂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特征,揭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产量和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特征,注入水推进的规律及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塞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 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油层吸水状况、油井见效及见水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井组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良好,注水见效时间快,见效程度高,无水采油期长,大部分油井生产形势平稳,产量下降幅度不大,稳产期较长。王窑区油藏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只有8% ,而注水后水驱采收率提高到21.9% ,体现了长61 油层的注水开发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对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良  杨建  彭钧亮  陈岗  韩慧芬  张曦 《钻采工艺》2023,46(1):163-168
川中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主要发育在大二亚段,资源基础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但工程地质特征及可压性评价手段不明确。为建立可压性评价方法、优化储层改造对策及工艺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川中大安寨以页岩和灰岩互层为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孔隙度平均为5.9%,孔隙主要集中在0.001~0.1μm范围,发育有微米级孔隙;矿物组分以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平均黏土矿物含量41%,平均岩石力学脆性指数为58.5%;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不高,灰岩段破裂压力与页岩段差值9~10 MPa,不利于裂缝在纵向上扩展。文章建立了页岩油储层可压性模型,基于页岩油储层可压性及岩性特征,提出了通过提高缝内净压力以实现层间突破、采取密切割压裂+暂堵转向的组合储层改造工艺来提高裂缝复杂程度的技术对策。通过现场试验,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改造效果从最初的油花微气到日产油2 m3/d,现场应用效果不断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天然裂缝性油藏中有效裂缝间距对水驱和二氧化碳驱设计是很关键的。递减率数据和吸渗数据可结合起来以估算有效裂缝间距 .本文阐述了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吸渗试验是如何与油田匹配的 ,以及这些简单的观察数据是如何用于估算一个大的天然裂缝性油藏的裂缝间距。裂缝间距也可用水平井岩心单独估算。用递减率 /吸渗间距计算的裂缝间距与从水平井岩心所得的结果极其吻合。  相似文献   

18.
裂缝型稠油油藏石油运移过程中,由于宽缝对窄缝极强的流动屏蔽作用,加上油水流度比的差异,油井即使处于高含水生产阶段,出水缝仍可能比出油缝小。室内实验表明,在出油裂缝宽度平均值是出水裂缝的2.29倍时,暂堵处理使堵剂主剂在水岩心的分液比由0.36提高至0.89,大剂量的堵剂主剂选择性进入水岩心,对水岩心产生显著的封堵效果。现场采取聚合物交联凝胶体系作为暂堵剂,优先进入裂缝较宽的油层,封堵油层起暂时保护作用,较好地实现了选择性封堵水层的目的,取得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一些认识和实验研究技术的基础上,对低渗透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提出了必须特别重视填隙场的观点,并且在微观孔隙结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亲水低渗透岩石微观驱油机理;在分析原有的岩石应力敏感性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时间效应的控时,等时测试方法,并在地下岩石的受力方面提出了应力支撑效应和屏蔽效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华北油田低渗透断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配套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渗透断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配套开采技术"项目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的"八五"后三年全国油气田开发重点或科技推广项目之一。华北石油管理局从低渗透复杂砂岩油藏中筛选出13个区块,全力投入到项目实施之中。3年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油速度、增加可采储量为重点目标,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地质方案、工艺技术配套方案和实施方案,依靠初步完善的六大系列配套开采技术,对13个区块进行了综合治理改造,使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重点阐述了六六配套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