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慧博物馆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博物馆的高级发展阶段,它利用了物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节能等各种低碳技术,融合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需求,开拓了全新的博物馆运营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能以安全健康为基础,通过便捷、高效、文化的智慧系统达到更好的为教育、研究、欣赏遗产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博系统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现阶段数字化博物馆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而且博物馆各种系统管理分散,业务处理落后耗时,安全存在隐患。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引入Web Service实现SOA和RFID无线传输、管理方便的概念与技术,基于J2EE架构和博物馆业务设计了一套数字化博物馆集成系统。本系统具有"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两大亮点、九类应用"的建设特色,良好运行结果表明,实现了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博物馆研究与交流的目的,设计方法与模式为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各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创造出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见证。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文化展示的公共平台,在我国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博物馆已经步入智慧化建设时代。本文对数字化采集技术、文物真实感重建技术、虚拟结合智能交互和智慧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诸多数字博物馆与艺术机构的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在元宇宙下建设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元宇宙技术融入智慧博物馆建设,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方向,有利于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文化繁荣、构筑文化自信以及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是目前数字博物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将数字化后的信息展示给观众,又是藏品数字化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沙坪湘绣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虚拟展示平台为例,阐述了数字化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博物馆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和保存,并利用互联网向用户进行展示、教育和科研的信息系统.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的概念,讨论了西域文化数字博物馆系统结构的设计,并对其所涉及的藏品信息采集、展示和版权保护等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西域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套基于EPON网络的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由安全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组成;利用EPON网络接人技术组成安全防范专网,解决了数字化安全防范系统等带宽的速率要求;将安全防范所有系统集成在同一网络和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的信息集中管理、数据共享、智能联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学博物馆是高校基础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代人的研究积累,大学博物馆不仅馆藏丰富,且各具特色,对高校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传统式大学博物馆,也有其地域的局限性。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达到资源的共享、信息服务、信息保存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势在必行,而作为教育部远程教育项目的一部分,中国大学博物馆在建设数字博物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中又一次显示了强大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数字博物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该系统对现有的数字化藏品进行标准化,并且进行统一管理,使这些藏品能够以多种方式得以在线展示,令用户得到数字博物馆的各种交互体验。该系统目前应用于教育部大学数字博物馆二期建设中的航空航天数字博物馆,实验结果证明已经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模型、区块链与元宇宙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时代博物馆建设面临藏品数字化、服务通融性和智能化管理上的需求和挑战.为此,文中基于平行系统与ACP理论,构建虚实互动的平行博物馆系统,设计平行博物馆系统的体系框架、系统平台与基本方法,旨在实现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和管理.基于数字化采集、场景工程、多模态人机交互、博物馆文博大模型和数字资产管理等子系统构建平行博物馆的系统功能,通过基于场景工程的任务构建、基于人类反馈的知识强化模型以及基于分布式自治组织的数据资源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博物馆文物研究与保护、博物馆展览和博物馆运营管理等服务提升博物馆典型业务和服务场景的运行效果.最后,介绍平行博物馆系统的应用场景及案例.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需要有多防线、多区域、多种探测技术方式的防盗系统来保证珍贵文物的安全。本文介绍了可将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声音系统、门禁系统及巡更系统统一进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该系统使原来被动接受管理转为积极主动预防管理,使博物馆的智能化管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需求特点,提出一个数字化建设的设计方案,并简要介绍了部分关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作为高风险等级单位,在做好人防、物防工作的同时,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也同样不可或缺。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数字化对有效保护和利用馆藏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介绍了数字博物馆及元数据的相关知识,给出了数字博物馆文物元数据的描述。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可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数字博物馆的元数据研究对于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物联网GIS技术设计与实现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根据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流程、管理工作内容、管理需求等,利用物联网GIS技术进行管理系统架构、移动前端、后台服务器、数据库等的设计,然后运用Java、JavaScript等开发语言,Eclipse(luna)+Android SDK Manager+Android Device Manage开发软件与数据库技术等,开发系统的各项功能。对该系统进行运行过程及运行状况的测试,评价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效果。经过系统测试确定,系统实现了藏品非接触登记,实时采集博物馆环境信息,以及实现采集数据信息的查询、可视化分析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Service的数字化民俗博物馆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强世界各族人民对新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并实现各个大学数字博物馆之间的无间访问,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的英、汉、维三语数字化民俗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文中分析设计了数字化民俗博物馆的总体结构,讨论了Web Service关键技术与ASP.Net技术,并结合Web 服务与ASP.Net技术,初步实现了数字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利用这两种技术的优点,提高了客户端的浏览速度,为用户提供了更方便、更透明的信息服务,并为不同用户提供了英、汉、维三种语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概括介绍,并结合高校博物馆馆藏分散特点、学科建设互动、社会开放形式、师资科研能力、保管、展示和服务等特点分析。提出基于群馆模式的资源智能聚合、构建学科互相式数字通识教育基地、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社会开放运营、数字化保管、展示和服务等几种数字化建设新模式,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可推广至社会博物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田园 《中国信息化》2012,(16):66-67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在博物馆中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藏品进行的,所以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也必然围绕着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来展开。对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目的在于能便捷地利用文物,从而更利于保护实体文物。藏品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包含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并由此衍生的研究、文物保护、展览辅助等系统。  相似文献   

18.
虚拟博物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博物馆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典型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涉及计算机、博物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本又介绍了虚拟博物馆的意义和实现虚拟博物馆的几种模式。综合各种模式的优点,提出一种新型的虚拟博物馆开发模式,在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实验,所给模式运行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19.
对于博物馆的安全管理,一般聚焦在建筑安全、藏品安全等基础运营层面,但不可忽略的是博物馆的信息系统中还集成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数字资源,以及数以万计的游客人员信息,系统无论是遭到破坏还是信息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结合博物馆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安全活动实践,针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展开探讨,为不同级别、规模的博物馆行业内相关工作者提供通用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伟  厉昌凤  郭瑾  刘璐 《软件》2023,(4):49-53
为解决辽三彩发展低迷的现状,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辽三彩文化传播,构建辽三彩数字化博物馆。运用三维建模技术、碰撞检测技术等相关知识搭建场景,通过资源导入和脚本添加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构建可与展品及陈设交互的多界面虚拟博物馆。用户可在PC端和移动终端进行使用,提高辽三彩文化传播的受众覆盖面,促进辽三彩艺术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