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颖  程然 《建筑与文化》2022,(11):106-108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残疾人比重的上升,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的研究也愈加关注弱势群体。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对滨水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弱势群体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安全性成为他们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以青岛李村河滨水空间为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的安全性设计,提出改善李村河滨水空间安全性的设计策略,有助于指导城市滨水空间建设,避免由于滨水空间中的不安全要素使弱势群体被排斥在外,进而促进对城市滨水空间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甘河  覃宇 《石材》2024,(4):52-54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其滨水空间的构成往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脉、风貌、自然特色。但由于滨水空间往往受到水利安全、地形、建造难度等因素影响,往往许多城市滨水景观界面多以绿化、亮化为主,滨水的建构筑物主要以小体量的小型工建及景观构筑物,甚少出现大体量的景观建构筑物。基于此,本文通过以大化县红水河岸风雨廊、阁设计的实践,探索滨水景观风雨长廊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4.
《园林》2019,(5)
城市滨水空间是居民进行亲水活动的重要场所,江苏盐城老城区河流众多,但滨水空间利用率低。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环境升级。本文从延续盐城地域特征、顺应自然规律以及尊重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关注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注重滨水景观在改造过程中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空间升级打造一个适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景观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本质反映了城市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个性魅力、经济潜力、社会生活的活力。通过对西安沪灞渭河流域滨水公共空间理想图景构成要素——自然因素、物质空间、经济、社会因素的分析;构思人们在滨水空间各类日常生活活动、塑造泸灞河渭水流域滨水空间的理想图景:一个自由的空间、有吸引力、安全的环境、有人气、生机勃勃;舒适场所和可意向性的形象、方便通道和联系、人们的使用和活动、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为探讨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建设有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钟亮 《中国园林》2022,(S1):102-107
城市水系多与绿色空间伴生,沿线多集中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双修下“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视角,以丹阳市老城水系绿化景观规划为例,探索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思考“城水关系”“人水关系”的和谐共生。从问题策略、总体布局、规划特色等方面探究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茂华  杨乐平 《规划师》2010,26(8):55-60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汕头市梅溪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城市滨水立体化空间设计,提出通过调整滨水多层次基面序列,进行立体化的滨水沿岸空间设计,旨在营造柔性的水域界面与刚性的城市界面之间的魅力交集区,从而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大量无法满足使用者身心要求、环境品质低下的失落空间,其根本原因在于粗放型的建设模式导致漠视人的基本需求.寻找失落空间的实质在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追寻人性价值的回归.该文提出了以环境行为学研究为基础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工作方法,选取杨公桥桥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测和抽样调查,研究并分析活动主体(人)、活动事件(行为)和活动场所三者之间的作用与关系,找出空间失落原因,进而提出空间优化与改造策略.最后指出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需求的科学,对环境行为的研究是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与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平衡倾斜,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城市空间品质.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亦是城市气候的调节器.以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城市滨水公园建成环境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能发现公园在设计、空间和使用上的不足从而弥补缺陷,为之后的公园设计提供指导.文章运用POE研究方法,对昆明滇池海埂公园进行案例调查研究,提出海埂公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华侨大学为例,通过调研校园内滨水公共空间现状,分析大学生的行为活动需求,提出高校新校区滨水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及建议,充分发挥滨水公共空间在校园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许多城市滨水区虽经精心设计,但使用人群不多,因而缺乏城市活力。驻留活动是基于对环境的偏好或影响而产生的脚步放慢、逗留及交往等行为,真实反映了周边环境的友好程度,也最直接地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本文以上海黄浦江沿岸浦东滨江公园和徐汇滨江的25个滨水公共空间为对象,采用行为地图记录驻留活动数据,选取基面、岸线、功能和设施等公共空间要素,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以及行为地图和要素分布图的叠加分析等,探讨不同滨水公共空间要素对驻留活动的影响,找寻显著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滨水公共空间驻留活力提升的对策,包括提高过渡基面的空间吸引力,加强岸线与水体的互渗,增设平民化且灵活的功能,鼓励设施复合利用等。最后,从考量指标方面指出:驻留率和驻留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而驻留线密度和驻留面密度也是评判滨水公共空间吸引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孙亚玲 《城市住宅》2021,28(5):40-42
新冠肺炎疫情将城市建设与公共健康联系,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建成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影响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区域,挖掘滨水空间的健康促进价值对解决城市公共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以苏州古城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从健康城市视角出发提出苏州古城滨水空间更新策略,进而营...  相似文献   

13.
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休憩场所, 有些却因为基面衔接不当、岸线形式单一、建筑 设置受限、设施配套错位等不能契合使用者的 行为需求。而行为模拟可以自下而上呈现空间 中的自组织行为,对滨水公共空间研究有应用 前景,也符合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背景,但目 前研究还主要集中于交通疏散行为。本文通过 国内外文献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统 计,解析户外公共空间的调研分析和行为模拟 的相关热点,对主要文献和滨水相关文献进行 解读并总结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滨水复杂空 间的随机行为研究,提出关键问题和突破方向:以偏好分析与行为模拟相结合来探寻滨水使用者 的行为偏好;以多代理行为模拟对滨水休憩行为进行仿真模拟;以滨水关键要素节点的量化拟合 使模拟情境贴近实测场景;建立三个维度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辅助滨水公共空间的精细诊断。  相似文献   

14.
姚建勇  卢家慧  金晓曼 《规划师》2005,21(10):61-64
海口市南渡江滨江西路带状景观规划设计以“绿色”与“水”为主题绘制城市画卷;以城市休闲生活为需求导向,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历史文化为空间内涵,融合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通过对滨水地带的分析、对滨水长廊景点进行设计,形成“三层、三段、八点”的滨水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谢丹 《山西建筑》2009,35(11):19-21
针对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应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的策略,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6.
历史滨水工业区作为城市中一类独特的空间类型和资源,在城市更新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是城市更新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城市历史滨水工业区的更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杭州大城北示范区为例,从综合交通优化、地下空间统筹、品质环境提升、管理运营模式四个角度阐述了在历史滨水工业区更新中地下空间的规划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从人性化设计角度对城市公园的空间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公园西湖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行为记录等方法,分别从文化休闲区、儿童游乐区、滨水景观区、广场集散区、运动健身区五大功能区进行空间使用后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西湖片区整体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但在细节的人性化处理及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朱喜钢  宋伟轩  金俭 《规划师》2009,25(9):83-86
<物权法>为公民的不动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使得独享城市滨水空间这一稀缺性资源的开发商、私人社区与个人将合法地拥有本来属于非排他性的不动产物权.为更好地保护城市日益稀缺的滨水空间资源,应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划出公共的滨水区,通过建立"城市白线"的规划管理制度,确保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属性,体现优质城市空间资源共享的社会公平性,形成以城市白线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空间中人工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交接地带,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和物质文明资源.我国的城市建设给滨水区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建设性的破坏.本文以邯郸市滏阳河多元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邯郸市滏阳河滨水空间的现状,阐述主要滨水空间功能需求,提出滏阳河及两岸多元滨水空间的营造对策,以期为...  相似文献   

20.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滨水区岸线开敞度、慢行体验、周边环境设施、居住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使用者人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公共空间及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促进全龄友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