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采巷道支护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正常生产。分析了刘家窑煤矿14号煤层和顶底板的岩性及变化情况、地质构造现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刘家窑矿回采巷道顶板为煤层和岩层构成的复合顶板,巷道支护采用“预应力锚杆+W钢带+锚索补强”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巷道两帮和顶板的松动破坏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锚杆和锚索的长度、直径、间排距等支护参数。工程实践表明,刘家窑矿东二盘区8310工作面回采巷道使用过程中巷道顶帮变形小,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合理,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回采巷道顶板破坏的分析,研究了亿隆煤业2120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亿隆煤业21206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变形量较大,通过拱-梁耦合方式进行支护,浅部锚杆和深部锚杆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作用,减少了顶板受到的拉伸破坏和离层破坏,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工程应用显示,最大顶板离层量为9.4 mm,最大两帮位移量为131 mm,支护方案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3.
薛福明 《能源与节能》2021,(5):103-104,137
以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5110工作面内错尾巷为研究背景,对锚杆锚索配合金属网的内错尾巷加强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巷道顶板位移量小于300 mm,两帮移近量小于86 mm,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保证了巷道的正常通风,减少了巷道维护的费用,减少了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煤炭的回采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团柏煤矿101工作面回采巷道在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掘进安全,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合理分析了顶板状态及支护条件特点,提出了“高预紧力高强锚杆+锚索钢梁系统支护”联合支护方案,并对其支护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观察,采取联合支护方案后101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5 m以下,联合支护对顶板岩体起到了耦合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许晋斌 《能源与节能》2023,(7):148-151+176
针对山西凌志达煤业有限公司锚杆间距不合理,锚固密度过大的实际情况,在15501工作面巷道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置。采用ANSYS模拟软件分析锚杆锚固间距与巷道位移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对不同锚杆锚固间距的支护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当顶板锚杆锚固间距为1.0m,两帮锚杆锚固间距为1.1m时,锚固效果最为合理,可以增加巷道围岩的受力范围,减弱其应力集中现象,达到巷道安全稳定要求,比原支护方案更加合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巷道位移变形量在100mm以内,减少了巷道位移变形,说明优化后的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30207运输巷掘进速率较慢的现状,该矿采用MB670型掘锚一体机施工,将掘进与支护等工序同步作业,减少支护所需的时间,提高成巷速率。掘进后采用FLAC3D模拟不同锚杆预紧力、数量、长度、排距及锚索长度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得到巷道采用预紧力60 kN、数量6根、长度2 000 mm、排距1 000 mm的锚杆及长度为6 300 mm锚索时支护效果最优。支护参数优化后,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可知,最大应力值及围岩变形量较小,能够满足巷道围岩完整性、稳定性的要求。掘锚一体机不仅提高了巷道的掘进速率,单月进尺由240 m提高至400 m,还节约了经济成本,支护材料由3 299.4元/m减少至2 666元/m,降幅19.2%。  相似文献   

7.
王超  刘耀月  温道义 《能源与节能》2024,(4):147-149+177
煤矿井下动压显现强烈,复合顶板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有冒顶的潜在风险。为解决强动压影响条件下复合顶板巷道的围岩控制问题,以232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支护方案,加强顶板和两帮巷道围岩的支护强度,对复合顶板围岩变形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经现场实践验证,该改进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永安煤矿深部开采地质条件,进行锚杆工作阻力监测、巷道表面相对位移监测、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对现有支护参数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采用的支护参数已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条件.采用理论计算法、实测法和数值计算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永安煤矿317工作面上顺槽622巷道进行了锚杆支护方案设计,确定了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对研究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与支护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工作人员在煤矿内部的生命安全,设计了巷道掘进工作面支护技术。以赵楼煤矿中部辅运大巷为工程实例,研究了支护技术的工艺流程。设计了巷道断面截割与顶网铺设的方法,并设计了巷道内围岩注浆支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巷道表面位移的监测中,顶底板相对位移量及两帮相对移近量均在预期数值范围之内,在巷道顶板岩层位移的监测中,掘进阶段与回采阶段的位移值也在可控范围之内。由此可见,该支护技术具备较好的效果,可以被大范围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庞矿6#煤层松软破碎、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6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煤层巷道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由于实体煤体强度低,两帮易发生变形破坏导致顶板离层量增大,顶板离层破坏会加剧巷道两帮挤压破坏,巷道整体失稳。依据巷道破坏特征,依据强帮固定原则,采用锚梁网加锚索联合支护的支护方案,并对支护参数进行设计。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案支护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对该矿其他工作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王家岭煤矿12301工作面回风巷受采空区不稳定矿压影响,所面临的一系列顶板安全问题,提出在12301工作面回风巷道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索组合支护技术.阐述了锚杆(索)支护理论,设计了12301工作面回风巷锚杆索组合支护技术参数,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索组合支护技术后,...  相似文献   

12.
张磊 《能源与节能》2023,(8):74-77+97
采掘接替紧张是制约煤矿高质高效开采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度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将九里山矿东二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式,重点分析了沿空留巷情况下上覆岩层运动变形情况,并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提出了围岩控制技术要点。通过研究得到,在对东二工作面巷道进行沿空留巷时,可采用顶板补强支护、挡矸防护、滞后支护、采空区侧强制切顶卸压等方式,对巷道围岩进行强化控制。从现场实践来看,采取复合型稳定控制措施后,顶板最大下沉量和底板最大鼓起量均在100mm左右,实体煤帮的最大移近量在130mm左右,采空区侧煤帮的最大移近量在100mm左右。巷道变形量均处于合理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留巷效果,对类似情况下选择应用沿空留巷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郗飞 《能源与节能》2020,(4):130-131,133
针对马兰矿28307工作面所采煤层的具体地质赋存条件和巷道功能,选取巷道断面为矩形,尺寸为4.5 m×3.5 m。根据相似煤巷支护经验选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从理论方面计算了各项支护参数。最后通过现场工作面实际变形量监测,证明此支护方案可以保证3202回风顺槽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高磊 《能源与节能》2020,(5):149-150,189
对于51505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顶板破碎的现象,采用传统锚杆支护效果差、支护失效率高等技术难题,大同煤矿集团虎龙沟煤业有限公司机掘二队经过技术研究,针对巷道破碎顶板提出了管式锚杆注浆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该技术有效控制了顶板破碎现象,提高了顶板稳定性,降低了支护成本,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区段小煤柱开采时采用传统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手段后顶板及两帮支护效果差的问题,以长平煤矿4309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煤层条件及工作面当前支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区段小煤柱开采注浆加固技术中的注浆材料选择和注浆加固方案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注浆加固技术应用后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陈琦 《能源与节能》2023,(4):163-165+168
针对煤矿井下采用的不同巷道支护形式进行分析,开展煤矿极软岩巷道锚杆支护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巷道支护理论的发展,根据不同巷道支护技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并开展极软岩巷道支护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巷道支护技术能够提高巷道支护效果,增强煤矿顶板层的安全性,有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结合韩家洼煤矿22401特厚煤层不等长综放工作面工程地质背景,综合运用钻孔应力监测、原位钻孔窥视和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的方法,对不等长工作面引起的巷道围岩失稳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93 m,应力峰值和位置分别为9.5 MPa、距工作面前方10 m处;里切眼顶板和两帮塑性区分别为3.2 m,1.1 m和0.3 m,表明锚杆已经失效;增加短锚索后,巷道围岩基本保持稳定,保证了长短工作面安全对接。  相似文献   

18.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152306工作面的顶板条件以及大断面巷道顶板的支护参数等应该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优化分析,以提高巷道的掘进速度,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过空巷围岩难以控制的问题,以王坡煤矿2307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方法,根据横川内顶板完好情况,设计了顶板补强加固与全部充填法2种过空巷围岩控制方案,并对具体施工参数进行了确定。根据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显现情况,工作面与横川贯通后,顶底板变形量最大达到302 mm,两帮变形量最大达到428 mm,横川内无冒顶现象出现,并且随着工作面与横川距离的缩短,工作面来压时的工作阻力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辛置煤矿2-208工作面掘进巷道为工程背景,在围岩及煤样力学性质、矿物组成、构造特征分析及矿压观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锚杆受力、顶板离层等相关数据,旨在研究特定坚硬顶板条件下掘进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根据实验室试验、现场观测并结合理论分析,明确了2-208工作面掘进巷道坚硬难冒顶板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巷道进行了矿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