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云计算模型的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在实时性、隐私保护和能耗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边缘计算模型的概念及其在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出新型的边缘计算系统架构,设计能实现系统任务的卸载、运行及调度策略;针对提出的新型边缘计算系统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展开分析和研究,构造了一种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新型电力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架构由上而下分为云侧系统主站、边侧智能终端和端侧表计设备3层,端侧表计设备负责采集电力数据并上报到边侧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负责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而云侧系统主站负责收集预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统一处理。基于该文所提系统,云侧采集系统主站统管边侧智能终端设备,并支持将应用程序下发到边侧智能终端进行边缘计算;边侧智能终端设备纳管端侧表计设备,支持将表计设备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边缘侧缓存和就近处理、分析与决策。该文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案既解决了边缘应用的实时处理和响应问题,又减轻了云端与边缘端之间数据通信的带宽压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级计量架构(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系统中集中器通信安全风险,文章从集中器通信报文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安全需求出发,结合国际规约设备语言报文规范/能量计量配套技术规范(Device Language Message Specification/Companion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Metering,DLMS/COSEM)安全机制,对集中器通信安全防护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包括用于通信双方进行身份验证的数据访问控制与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带认证保护的数据传输安全,并提出嵌入式安全模块(Embedded Secure Access Module,ESAM)、加密机在内的上行、下行数据交互的硬件加密方案。为降低上行、下行通信过程中密钥的破译风险,采用密钥分散机制生成集中器的全局对称密钥并应用椭圆曲线集成加密方案(Elliptic Curve Integrated Encryption Scheme,ECIES)进行密钥更新,增加了系统硬件加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DLMS/COSEM协议的集中器通信安全防护技术能够提高AMI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换流站无线传感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文章在换流站无线传感网中构建安全接入身份认证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投票的共识算法,对接入换流站无线传感网的无线感知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确保接入设备对无线传感网络资源的访问合法性。所提出的共识算法采用了加权投票的思想,根据感知设备拥有的资源和性能2个方面综合考虑并决定权重,通过权重值衡量节点在共识过程中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共识过程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并有效避免网络中的恶意攻击行为。从平均耗时、吞吐量、出错率和通信量开销等方面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接入终端之间的差异,提高了共识算法的效率和可靠性,为换流站无线传感网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用电数据在电力物联网中通常使用公网或无线信道传输,很容易被窃听者截获.在不破解加密内容的前提下,窃听者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用电数据中获取用户能耗大小、用能设备、作息规律等多种敏感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用电数据全程安全传输方案,利用群签名技术的不可关联性保护个体身份的匿名性,利用数据拆分转发方式的数据隐藏策略保...  相似文献   

5.
大电流配网开关设备一般都应用在配电系统关键部位,其安全可靠运行对所在配电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配网设备的温升是表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指标.本设计提供了一种配网设备用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的研制及试验方案,通过配网设备发热量计算选择传感器取电源用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以及对传感器硬件电路、软件程序、集成应用进行设计,最后...  相似文献   

6.
限流保护技术是一种用于保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旨在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限流保护是指在系统中监测和控制电流,避免电流超过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安全极限,从而防止设备损坏、系统崩溃或安全事故发生。本文通过分析换流站阀侧交流接地故障特性,利用接地极在正常运行时基本无电流流过这一特点,通过电流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来完成。在PSCAD/EMTDC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阀侧交流接地故障电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故障限流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具有供能子系统繁多的特点,亟需对多个供能子系统进行协调优化调度以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端-边-云"架构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考虑园区中相邻供能子系统之间的电、热、气互济互补,在云端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在边缘侧利用同步型ADMM算法求解调度方案,在端侧将最优化调度方案下控至各用能设备.算例结果表明,所提优化调度方法可有提升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并缓解调度中心的计算压力.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多源异质全可再生能源热电气储耦合系统,在供能侧实现100%全可再生能源。首先,构建了全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物理架构,并对系统内典型设备进行建模;然后,以系统年总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可实现系统结构、设备配置与运行策略协同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优化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确立了所提出的多源异质全可再生能源热电气储耦合系统在降低碳排放、实现全额消纳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火电厂中,发电辅助设备能耗费用占电厂运行成本的一定比例,而锅炉引送风机能耗在整个辅机能耗中又占相当大的比重,约占机组总功率的2%~2.5%,在电厂能耗中所占比例很大。引送风机作为电站锅炉重要的辅助设备有不同的运行调节方式,并直接影响其经济运行状况。因此,在保证引送风机适应锅炉负荷变化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因节流而引起的能量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对发电企业来讲显得至关重要。文中结合临沂某发电公司125 MW机组#3炉引送风机设计、运行工况及运行方式分析,论证了锅炉引送风机通过改变调速驱动降低风机功耗,实现锅炉引送风机节能提效的几种改造方案及其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网运行态势可视化是电网调度运行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但系统动态过程可视化的计算量庞大,导致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可视化客户端难以满足实时性需求。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图层并行渲染的电网安全态势动态可视化方法,分析了新型绘图技术OffscreenCanvas应用于多图层并行渲染的可行性与技术难点,针对功角振荡和潮流转移等安全态势场景设计动态可视化表征方法,结合OffscreenCanvas和电力系统数据的特性研究多图层数据分配机制和视图层的数据组织方式。在658节点大型电网的案例测试中,所提多图层并行渲染方案性能约为传统方案的4倍,为电网态势实时可视化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制冷负荷参与运行调控可以有效降低微电网供能压力和新能源波动偏差。以空调为例建立优化调控模型,提出了一种计及制冷负荷柔性调节的微电网两阶段优化运行模型。第一阶段以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微电网多能设备协同优化模型,优化制冷负荷、储能设备、柴油发电机等设备运行策略与电网购电方案。第二阶段以新能源波动平抑成本与剩余波动偏差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含制冷负荷、储能装置等多类型资源调节响应特性的新能源波动功率平抑模型。以三栋商业楼宇与风光柴储组成的微电网系统来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制冷负荷优化调控,可以在不影响用户用能满意度的前提下提升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降低新能源波动功率,整体可使微电网总运行成本降低3.3%、新能源波动偏差功率减小约61%。  相似文献   

12.
在线计算风电接入系统区域间功率传输极限对促进风电消纳、衡量系统稳定水平、挖掘输电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线传输极限计算方法较为依赖离线仿真知识,该算法需要预先设定用于断面功率增长的控制方案,但这种控制方案无法适应实时变化的电网运行状态,导致在线传输极限计算结果偏离电网实际。在深入研究在线传输极限求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线传输极限求解的输电断面功率增长模式的优化分析方法,来自动辨识对调整断面功率最有效的机组。该方法定义了一种断面综合灵敏度指标,用于表征电网中各类发电机对于断面有功功率传输过程的贡献程度;计算出断面综合灵敏度后,按照灵敏度大小对断面送受端系统中的发电机进行排序,将发电机划分为正灵敏度控制设备和负灵敏度控制设备;采用反向等量配对原则,在断面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中筛选出用于断面有功控制的可调设备集,计算出各发电机的有功控制量和调整方向,生成合理的断面功率增长模式方案。以某实际电网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其结论验证了利用所提方法求解在线传输极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基于简单阈值的异常检测方法已无法适用于数字变电站过程层网络中可能出现的设备物理故障和恶意入侵导致的数据异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序列方差(difference sequence variance,VDS)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融合的数字变电站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在分析CPS中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GOOSE)和制造报文规范(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MMS)数据的行为特征基础上,研究了IEC 61850协议规范的度量方法,提出了网络和系统管理方案;其次,基于VDS的异常检测方法和流程,结合数字变电站过程层报文特点,提出了变电站流量异常隶属函数以及基于CPS融合的参数确定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不仅能有效识别信息设备物理故障和恶意入侵导致的数据异常,对于拒绝服务攻击也能实现准确检测,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灵活性负荷与多类型储能协调优化是实现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重要方法,随着大规模灵活性负荷广泛接入电网并参与需求侧响应,灵活性负荷的异构特性已难以适应电网规模化调控需求、无法充分挖掘其调节潜力。本工作提出了考虑灵活性异构负荷的多类型储能优化配置策略,通过聚类灵活性异构负荷建立泛化模型,匹配负荷特性与电网调控需求。首先,基于灵活性异构负荷用电曲线和调节潜力的差异化特性,将典型异构负荷聚类为可转移负荷、可削减负荷和可调节负荷,并建立相应的泛化模型;基于此,提出灵活性异构负荷与多类型储能协调优化策略,以计及发电侧、电网侧、储能侧和负荷侧成本的系统综合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实现多类型储能的最优配置;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协调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相比于单独考虑灵活性负荷、储能参与系统调控,灵活性负荷与多类型储能协调优化不仅可以实现地区电网电力电量平衡,而且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升电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分布式储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分布式储能系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各类示范项目先后投运。然而,用户侧分布式储能项目的综合效益往往涉及投资方、运营方、用户和监管部分等多个参与方,且与用户的负荷特性和储能系统运行策略密切相关,科学合理且便捷的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已经成为分布式储能项目广泛开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方法]  根据分布式储能项目的设备和资产构成,并结合用户负荷曲线划分多个典型运行场景,从而对不同场景下各类项目资产的成本、功能、效益、相关方进行映射,最终按照项目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外部市场机制分析其综合效益。  [结果]  利用该方法,可对种类更广泛的分布式储能项目进行更加定量、客观的综合效益评估。  [结论]  基于实际的工程算例表明,所提的方法准确有效,为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及技术方案的决策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WZ 002736 电塑性轧制中料坯加热过程的研究——《Сталь》,1999,No.11,69~71(俄)   用电流加热且在一个轧机机架中实现塑性变形的称电塑性轧制。此时,采用电接触(直接)加热,加热的数学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料坯的导热性。然而在料坯运动速度较小的电塑性轧制中,料坯的导热性会对电加热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该轧制过程中加热数学模型应该估计到料坯的导热性。文中构造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沿料坯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文中举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轧制速度会降低料坯进入变形区之前的温度,并且会提高变形区中通过料坯的电流密度。此外,提高轧制速度将明显增加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在较高速度轧制下,电流密度的最大值位于变形区的初始段。图3参3 [郭伯伟摘] WZ 002737 煤气和重油燃烧过程质量控制参数的选择——《Энергетика,Известия ВУЗ》,1999,No.5,64~70(俄)   为了以最小的空气过剩系数组织燃烧过程,在工业中可用烟气中O2、CO2和CO的浓度作为燃烧过程质量控制参数。CO2的浓度是一个不很敏感的参数,且当存在不完全燃烧情况下,CO2的浓度值与空气过剩系数的关系不具有单一性。烟气中自由氧的浓度与燃烧室吸风量有关,从而可造成燃烧控制参数的错觉。CO的浓度值与空气过剩系数的关系很敏感,但须注意,当CO=0时,烟气中仍可能存在H2,因此控制时应以CO+H2的浓度为准。此外,还应估计到周围介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影响。图3表4参6 [郭伯伟摘] WZ 002738 使电弧炉运行最佳的计算机软件——《Steel Times》,1998,V226,No.3,96~98(英)   介绍了一组使电弧炉各期均运行在最佳状态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它在不同的冶炼期,能自动地改变弧流和弧压的工作点,以及串联电抗器的抽头。在电极穿井期,电弧被炉料包围、热能辐射炉料,此时程序给出长弧作业。在主熔化期,运行电抗减小,多种能源利用,程序自动降低电炉变压器电压等级。在钢液升温期,电弧被泡沫渣包围,渣量决定能源利用率,选择更低电压抽头。程序确定了最佳弧长。采用此组软件后,吨钢电耗由423.4 kW*h/t降至364.7 kW*h/t [花 皑摘]WZ 002739高温炉中碳化硅陶瓷制品的应用——《Сталь》,2000,No.2,58~59(俄)   高温炉气中许多部件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如多段式燃烧的燃烧室、脉冲燃烧器、辐射管等。在这些条件下,最合理的方案是将这些部件改为陶瓷制品。燃烧位置的陶瓷部件,其性能在很多方面应接近于金属部件,例如,导热系数要小,线膨胀系数应尽可能小,在经济上要合算等。碳化硅适合做这种部件,而且已广泛应用于燃烧装置上,可用于2 200 ℃高温,在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和中性气氛中均可采用。制造厂可以制造出任何形状的制品,直径最大可达2 000 mm,高度达4 000 mm,重量达2 500~3 000 kg。文中举出的一种材料性能为:密度3.08~2.95 g/cm3;气孔率<1.5%;硬度(HRC)>90;比热容(20 ℃)800 J/(kg*℃);导热系数,30 ℃时为82~180,1 400 ℃时为34 W/(m*℃);热膨胀系数(4.1~4.3)×10-6 1/℃;最高工作温度,在空气中1 350 ℃,在惰性气氛中2 200 ℃。    [郭伯伟摘] WZ 002740 热处理炉保护气氛碳势的计算——《Известия ВУЗ Черная Металлургия》,1999,No.6,53~57(俄)   在炉内工件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中常采用保护气体,对其成分的控制取决于炉子的温度制度和金属成分。当金属表面存在脱碳问题时,则要求保护气氛具有一定的碳势值。本文提出了热处理炉可控气氛的碳势值计算方法,以选定碳势值,保证在给定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碳能均匀地到达金属表面。观察表明,钢料退火炉中采用的气氛一般含有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减少脱碳和提高碳势的最常用的措施是加入天然气(甲烷)。文中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推导出碳势的计算公式为   [C]=(3)/(αKpX+0.59) 式中:Kp为反应式CO2+H2CO+H2O的平衡常数;α为估计碳的饱和溶解度的系数,其值为   α=(3-0.59[C]n)/([C]n) 其中,[C]n为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X为估计到气氛的成分和天然气加入量{CH4}g的综合值,即 X=((H2+2CO2+3H2O)2)/([100+{CH4}g+2CO2+H2O][{CH4}g-CO2-H2O]) 文中按上述公式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绘出计算曲线,表明不同的CH4加入量情况下,碳势与气氛成分及温度的关系。图2参3。    [郭伯伟摘] WZ 002741 火力热工装置外表面绝热保温效果的分析——《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Энергетика》,1999,No.11,35~38(俄)   研究了降低热工装置向周围散热损失的途径。通过对各种评价热损失方法的分析,认为对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性是引入一个有效利用系数η的概念,它表示未绝热时最大可能的热损失量与有绝热时的热损失之间的相对差值,即   η=(q0-q)/q0=1-(q)/(q0) 式中:q0和q分别表示未绝热和有绝热时的热损失量,W/m2。文中展开推导了计算公式,包括炉气对热工设备内表面的对流和辐射传热系数,以及外表面对大气的对流给热系数,并最终可计算出η。在计算中可以忽略炉气对内表面的对流给热,文中对此项忽略进行了分析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只估计对内表面的辐射传热而忽略对流传热,外表面保温的技术经济效果的计算值将偏小。图3参7    [郭伯伟摘] WZ 002742 可同时加热几种介质的热交换器——《Газов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1999,No.12,50~52(俄)   通常利用高温烟气加热几种介质时多采用单独的热交换装置分别进行加热,这将增加用地面积,且有时会使加热系统复杂化。本文设计的组装式多级热交换器,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该种余热利用热交换器可用来同时加热水(可几种水温)、空气和压缩空气,等。第1级用来加热水,水温可达90~95 ℃。第2级和第3级为空气预热器,用来加热燃烧用的空气,空气温度可达300~350 ℃,第4级用来预热压缩空气,可由20 ℃预热至150 ℃,从而可使压缩空气消耗量降低30%。第5级也是加热水,可用于采暖和其他热水需求。在某锻造车间安装的多级热交换器性能为:燃烧产物流量4 000 m3/h;燃烧产物温度,入口1 100~1 200 ℃,出口70 ℃;热量利用系数96%~98%;热交换器尺寸为1.5 m×1.5 m×6.4 m。图3参3    [郭伯伟摘]WZ 002743 在富氧空气煤气燃烧过程中氧化氮的排放——《Сталь》,2000,No.3,82~84(俄)   当煤气在富氧空气中燃烧时,一方面由于炉内加热时间的缩短可减少向大气中的氧化氮排放量,而另一方面由于氧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氧化氮生成量的增加。因此,需要对富氧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化学平衡计算,在1 600~2 000 K的范围内,当空气富氧浓度由21%增加到40%时。燃烧产物中NO的浓度增加不超过10%。但在炉子中的实测结果表明,NOX的排放总量明显增加。对于具体的炉子,NOX的排放量不仅与温度和炉内气氛有关,而且与许多结构方面和热工制度方面的因素有关。图3表1参3    [郭伯伟摘] WZ 002744 加热炉热工参数之间的关系——《Кузнечно-штамповочн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1999,No.10,38~40(俄)   加热炉工作最重要的无因次特性参数为炉温系数ηиир、燃料利用系数ηит、炉了总有效利用系数η和炉子热量有效利用系数ηт。文中根据文献写出了各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η=(1+Kф)ηт=(1+Kф)/(1+Kпот)ηи.т=(1+Kф)/(1+Kпот)(1-ηиир) 式中:Kф=Qф/Qт,Qф为空气和燃料预热带入的物理热;Qт为燃料发热量。文中根据计算做出了图表,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地位及相互作用。可以看出,基本的热工参数η和ηт与ηи,т成正比,而与ηпир成线性关系,ηпир越小,ηт和η越大。因此,炉子设计应力求减小炉温系数,以提高有效利用系数和节约燃料。图2表1参6    [郭伯伟摘] WZ 002745 轧钢生产用加热炉不稳定工作条件下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途径——《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ая и Горноруд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2000,No.1,93~97(俄)   对各种形式加热炉的分析表明,它们的工作制度是不稳定的。引起工作不稳定的原因有客观上的,也有生产组织主观上的因素。这种不稳定性的工作制度对能源利用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炉子设计与操作上均应予以估计。现有炉子设计,包括余热利用系统,均是按炉子最大生产率设计的。分析了当炉子生产率变化时对各种余热利用方法的效率。现代炉子烟气余热的利用方法主要有3种,即:预热料坯、预热燃烧用的空气和采用余热锅炉。计算分析表明,当炉子工作不稳定时(如间断工作待轧),采用预热料坯的方法,其余热利用效率将大为降低。而当预热空气时,不论是炉子正常工作,或是炉子空烧,燃料消耗量均将降低,余热利用效果比预热料坯好得多。余热锅炉的废热利用率是比较高的,但当炉子有停炉时,蒸汽生产不稳定,从而使蒸汽的利用效率大为降低。因此,当存在炉子不稳定工作条件时,烟气余热利用方法的唯一正确选择是预热空气。但是,空气预热装置的热量回收率必须提高。目前,余热锅炉的热回收率是0.7,而换热器仅为0.3~0.5,为了提高预热空气的余热回收率,可以采用蓄热式热交换器,其烟气热量的回收率可达0.95。前苏联科学院高温研究所曾研制了高温空气蓄热式预热器,可将空气加热至1 500~2 000 ℃。各国的蓄热式预热器的热量回收率大多在0.8~0.9。但若估计到蓄热室中有15%的漏气率,故实际的热量回收率约为0.7,接近于余热锅炉的热量利用率。由乌克兰科学院煤气研究所和民族冶金大学研制的蓄热式烧嘴已在一些冶金厂应用。图2表1参8    [郭伯伟摘]WZ 002746 新一代热处理用真空炉——《Металловедение и Термическая Обработка Металлов》,2000,No.1,22~27(俄)   研究了利用真空热处理工艺提高机械零部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的可能性,重点介绍了波兰一家工厂推出的最新一代的真空炉。在该炉中工件加热后可以用高压0.6 MPa的惰性气体气流进行淬火。气体的循环是靠一台涡轮式空气压缩机,将气体由上向下通过一个气流分布装置喷向工件;工件被冷却,而受热的气体将经过冷却器得到降温,然后循环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新一代的真空炉,可以缩短热处理工艺周期的时间,提高断面加热的均匀性,且可减小工件的热应力。在工件冷却阶段,采用高压气体通过多缝隙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可以扩大处理钢件的品种范围,并可实现等温淬火。在该真空炉中进行处理,实际上避免了淬火裂纹的出现,淬火时变形最小,且可实现等温淬火时各种复杂工件的冷却自动控制。图4表4参12 [郭伯伟摘] WZ 002747 德国EWK公司在130 t电弧炉上安装智能式电极控制系统——《MPT International》,1999,V23,No.6,19(英)   德国EWK公司最近在其Witten钢厂的130 t电弧炉上安装了一套由法国SPIE公司制造的神经网络支持的智能式电极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始终保持输入炉中的有功功率为最佳值。该套系统特别适宜用来冶炼不锈钢。该设备特性是可靠性高、节省运行成本:熔炼每吨钢节电20 kW*h,节省电极0.1 kg。其特殊功能是能够分析、判断和跟踪校正进入炉子控制环的各项机械参数。例如,由立柱导轨轴承磨损引起的零点特性的任何变化都能被检测出并被补偿。    [花 皑摘]WZ 002748 应用触媒催化法使烃(碳氢化合物)煤气氧化而获取热量——《Теплоэнерrетика》,2000,No.1,18~22(俄)   现有获取热能的主要方法是在燃烧室中将有机燃料燃烧,燃烧时的温度高达1 700 ℃。为了实现燃料在环保方面清洁燃烧,必须把温度降到850~900 ℃,这对于应用通常方法完成气体燃料的均相燃烧过程来说,是无法实现的。提出的催化法与传统的燃烧方法相比有以下优越性:燃烧效率高;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CO和NOX气体;煤气与空气可以组成任何比例成分的混合物。介绍了一些非传统性的应用触媒使烃煤气氧化的方法,包括三种形式的加热元件、应用系统和热交换计算方法。图4表1参10 [郭伯伟摘]WZ 002749 给定加热温度条件下物料的加热计算——《Известия ВУЗ Черная Металлургия》,2000,No.2,37~42(俄)   文中研究了厚材加热时在一定的加热时间中,为达到给定的物料平均温度和断面温差所需要的热气体温度的优化计算方法。文中给出了完整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并举例给出了计算结果。该方法简单而有效,可以用于优化设计和加热制度的控制。图5表1参2 [郭伯伟摘]WZ 002750 采用蓄热式燃烧器的室式炉内燃料燃烧条件对物料加热均匀性的影响——《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ая и Горноруд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2000,No.2,97~99俄)   高温预热空气后,带来的问题是可能造成局部料坯过热。对于室式炉,在均热期不允许以最大热负荷过热,形成炉内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而为了使料坯达到温度均匀,便需延长均热时间,这又会使金属氧化量增加。本文研究了采用蓄热式燃烧器时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加热速度的燃烧条件。研究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室式炉为长方形,炉内两侧各装5个钢锭,每个钢锭重11.9 t,断面直径0.9 m,炉子两端各装一个蓄热式燃烧器,蓄热室系统换向时间150 s。文中共研究了3个因素的影响:(1)火焰出口之后,在火焰中继续燃烧的燃料份额。结果表明,尽管炉子两端的烧嘴进行换向操作可使两端温度均匀,但炉子中部的温度仍偏低,只有当全部燃料都在出口后燃烧,整个炉膛长度方向上的温度才趋于均匀。(2)火焰覆盖的料坯表面积与料坯总表面积之比。火焰越长,该面积比越大。结果表明,当火焰长度与炉膛长度相等时,炉膛内温度趋于均匀。(3)炉气换向时间。计算中换向时间由60 s变化到300 s,结果,炉膛长度上的温度分布基本上没有变化,可见换向时间对温度分布无明显影响。图3表1参4    [郭伯伟摘] WZ 002751 控制化学不完全燃烧的煤气及重油燃料的燃烧制度原理——《Энергетика,Известия ВУЗ》,2000,No.1,55~57(俄)   控制不完全燃烧的煤气及重油燃料的燃烧制度必须综合经济和环保两方面的因素加以确定。写出了综合因素的函数形式,重点分析了烟气中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一氧化碳和氧化氮的综合控制问题。研究表明,烟气中NOX和CO的含量是相互影响的。实验证明,组织不完全燃烧的燃烧过程,可以降低NOX的含量。当烟气中CO含量为(100~400)×10-6时,氧化氮浓度可降低20%~50%。指出这一结果的原因并非是温度因素的影响,因为当烟气成分中CO+H2<0.1%时,火焰温度实际上并无明显变化。此外,烟气的毒性主要取决于NOX的含量。文中给出了NOX与CO之间的关系和烟气毒性区域。结论为,从环境角度看,最佳的燃烧制度应是在CO>100×10-6的范围内。图1参8 [郭伯伟摘] WZ 002752 世界上最大的中频无心感应熔炼炉——《Foundryman》,No,12,1999,《Casting Plant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No.4,2000(英)   GIFA99期间,德国Mecklenburger金属铸造公司向Inductotherm欧洲公司订购了1台80 t中频无心感应熔炼炉。该公司已有7台由Inductotherm公司生产的中频炉在运行。首套设备由3,5,25 t、1 250 kW、200 Hz VIP Power-Trak○ R型中频炉组成。后来又增添了由3,10,25 t、1 250 kW VIP Power-Trak○ R型中频炉组成的第2套设备。1999年1台25 t中频炉又扩充到第2套设备中,使熔炼设备能提供100 t金属液,可铸造直径超过10 m,重量高达80 t的船用螺旋浆。增添了这台80 t、3 000 kW VIP Power-Trak○ R型中频炉后已能生产世界上最大的铸造重量约180 t的船用螺旋浆。 [荣念孙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