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石阡县桐木湾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该滑坡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极限平衡的传递系数法(Transmittance Method,TM)和有限元的强度折减法(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SRM)对其进行稳定性对比分析,并进行防治措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工况Ⅰ条件下,TM计算Fs=1.169,SRM计算的Fs=1.156,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工况Ⅱ下,TM计算Fs=1.026,SRM计算的Fs=1.013,处于欠稳定状态;SRM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较低;提出截排水沟+挡土墙工程的工程治理方案,为该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山区的开发,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工程滑坡更为常见。文章论述的滑坡为一人工开挖的五级高边坡,最大边坡高度45.8 m。受自然和人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坡体变形较为严重,尤其是雨季,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滑坡后缘已形成深约0.5~1.0 m的错台,目前四级边坡已出现挤压膨胀迹象;同时滑坡体裂缝密布,岩土松动,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文章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发展变形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建议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梁庄组滑坡为一蠕滑-牵引式土质滑坡。通过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和基本特征,查明了滑坡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工况下欠稳定,在暴雨或暴雨+地震状态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地表截排水+抗滑桩"治理措施,为河南省相关类型滑坡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南宁乡地区的某滑坡安全监测项目为例,基于对滑坡体稳定性综合评价与分析,制定了自动化监测方案。详细分析该区域的滑坡地质灾害易发生性评价影响因子,对滑坡的成因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数据主要采用InSAR图像数据,结合InSAR监测数据和自动化监测中深部位移监测数据,计算出滑坡的范围和规模。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进风口高度对食品立库气流和温度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自动化立库不同进风口高度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应用不均匀系数与计算云图面积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部12台900型负压风机抽风条件下,进风口高度位于14.70?m时,气流分布和温度分布能同时满足仓库食品存储温度要求和人员作业风...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吴家溪泥石流地质灾害实地调查详细数据的综合分析,开展了滑坡的地形地貌、物源、水源、特征值四个方面评价研究,并用数值软件对泥石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软件模拟得到的稳定性安全系数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计算研究发现该泥石流为暴雨激发型的高频泥石流,暴雨工况下滑坡则表现的极不稳定,容易在滑坡的条件下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该滑坡危险性较大,应积极进行防护治理。  相似文献   

7.
以勉县安咀村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离散元法的颗粒流程序(PFC),以Ball-Wall法建立滑坡模型,对滑坡运动破坏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经过缓慢的蠕滑变形后首先在坡脚产生局部破坏,逐级向上牵引,坡体变形越来越大,形成整体滑动,整体表现为牵引式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8.
滑坡位于南江县关田乡,文章根据滑坡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变形破坏特征,在探究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分析该滑坡形成机制;通过对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滑坡的稳定性状态,为此滑坡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型水电站库区不仅容易诱发地震,还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滑坡。滑坡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连续降雨天气,提前预防可以有效减小损害。该文以实际滑坡体为工程背景,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监测数据,现场地表及深部位移变形为之验证,分析水电站库区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库塌岸是滑坡体产生变形的一个诱因,长期降雨是诱发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滑坡预防及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有降雨和地震,不同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是不同的。文章以圆弧条分法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某滑坡的稳定性,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计算了滑坡的安全系数,分析不同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土石坝作为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应用最为广泛的坝体,其大坝稳定性一直是最为关切的问题。渗流和滑坡作为影响土石坝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土石坝设计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文章以诺木洪水库混凝土面板坝为例,分别采用水力学法和折线法对坝体设计中的坝体渗流及坝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坝体设计完全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坝体稳定性较好。文章研究结果旨在为坝体设计及大坝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对富源县三源煤矿矿区范围内的古滑坡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能有效的预防灾害的发生,以免对当地村民及矿山造成财产、人员等损失。通过对古滑坡的现场勘查及在原三源煤矿勘探报告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它的特征,有效的了解了滑坡的规模及类型,并作了滑坡的抽水试验、泉点调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古滑坡复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因素),结论及建议作了分析、讨论。古滑坡的标志在文章中均可找到,如渗泉、大弧石或弧型堆积体、反坡台阶、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滑坡壁、滑坡泥及滑动面、被填塞的裂缝(见文中照片)。  相似文献   

13.
依据气象站和风电场测风塔10m、30m、50m、70m高度测风数据,通过计算年平均风速、风切变指数、平均风功率密度、风向和风能玫瑰图及湍流强度,对昌马风电场90m高度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风电场90m高度年有效风速时数为8006h,风功率密度等级达到3级,无效风速少,无破坏性风速,风电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速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  相似文献   

14.
李艺哲  谢晶 《食品与机械》2017,33(6):139-142,179
以典型大型冷库作为研究对象,对冷库内外环境(包括空气幕在内)进行三维数值建模,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冷库内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对结果分析可得:在稳态条件下,库内流场温度虽达到了要求的范围,但堆垛货物附近的温度场分布并不均匀,货物之间与库内其他区域存在着较明显的温差;在非稳态条件下,空气幕的送风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很大,当送风速度为8m/s时,库内温度场的波动较小,空气幕性能较好。在该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可进一步优化的建议:改变库内空气的流动方式,改变货物的堆垛方式,降低货物堆垛高度,对影响空气幕性能的其他参数进行研究优化。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临汾张台地方铁路海子沟大桥主跨为(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墩6#墩高度为59m,7#墩高度为70m,均为空心薄壁圆形墩。该桥为全线的控制工程,高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该桥影响巨大。本文对空心薄壁墩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为今后的工程施工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特大灾害,使得山体松动,地质条件恶化,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运用GIS建立影响因子数据库,分析坡度、坡向、地质构造、降雨量、河网切割密度、土地利用、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灾害产生的影响。采用权重分析法,对各因子进行分级,运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滑坡危险性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分为极轻度危险区,低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五类。通过对滑坡灾害的评价分析,有助于预防灾害,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对机制砂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以及机制砂行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提高砂石粒径级配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机制砂在风选中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是机制砂风选设备结构设计与风速设计的基础,对提高风选分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机制砂风选中砂石骨料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对机制砂颗粒在风选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建立砂石颗粒风选运动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砂石颗粒粒径、气流速度、风口高度等因素明显影响最终的风选分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位于第四储粮生态区、北京地区的储粮特点,综合考虑目前装粮高度6 m、跨度27 m的高大平房仓和装粮高度为8 m、跨度30 m超高大平房仓的储粮特性,在现有粮情测控系统测温点布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制实验专用测温电缆:在纵向电缆内部增加测温电阻数量、加密电缆平面布置数量两种方式增加粮温检测点。通过定期对超高大平房仓粮堆温度进行定点检测,研究分析粮堆内部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粮堆不同部位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程度,得出不同装粮高度和跨度的高大平房仓粮温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16块含毛纯色机织试样为研究对象,将其制作成裤子进行实际着装起拱,在测量起拱高度的同时,对起拱程度还进行了专家5级评分法和排序法评价,采用对起拱图像进行小波分析的客观评价方法,提取小波细节系数标准差作为客观评价指标。研究显示:小波分解4层时垂直方向的细节系数标准差SV4无论与主观评价结果还是与起拱高度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细节系数标准差来预测专家主观评价的结果以及起拱高度,具有客观、高效、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某在建铁路DK60+624~+870段发生工程滑坡,对施工和后期运营会造成重大影响,必须进行工程治理。笔者将DK60+624~+870段工程滑坡按照形成原因划分为三个次级滑坡体进行研究;在对区域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形成过程、形态特点、滑体、滑床及滑动面(带)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降水因素、工程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该工程滑坡的成因,并由此浅析了滑坡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