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顺流及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计算模型考虑了壳侧流动不均匀性、流体轴向扩散效应及固壁轴向导热对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隐式差分格式进行计算,研究了当进口流量及温度同时发生扰动时换热器温度等参数的动态响应以及换热器壁面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对其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比热容能够增加温度响应的上升时间,增大换热器壁面的导热系数能够提高管侧出口的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3.
管壳式换热器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机理,结合实例,利用HTFS专业软件对换热器进行了振动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力学原理 ,对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地脚螺栓进行了受力分析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纯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用求取最佳传热有效度和传热单元数之方法,得出了最大经济效益下换热器最合理的换热面积以及顺流、逆流和叉流等情况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7.
8.
《石油机械》2015,(10):102-107
多数管壳式换热器基于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换热器质量大且能耗高。鉴于此,采用Fluent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换热管类型、折流板间距、折流板切率变化与换热器对流传热系数的关系,并用HTFS工程软件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特型管(如波节管和波纹管等)代替光管,可以增强管内流体扰动,提高湍流程度,增大管程对流传热系数,但同时也增大了压降;折流板间距越大,壳程对流传热系数越小,压降也越小,当折流板间距为330 mm时,换热器最高效,此时换热器在较小的压降下可以获得较大的对流传热系数;折流板切率越大,压降越小,当管束错流流速与折流窗口流速相等时,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最大,折流板切率35%为最优值,换热器效率最高。最后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将优化设计的换热器用于某化肥厂氮氢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同等热负荷条件下换热面积减小了21.37%。研究结果为换热器的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子和管板的几种胀接的方法及各种胀接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特种油气藏》2004,11(6):105-107
通过对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分析,说明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因素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和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性能的途径,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和基本设计原则,并用HTFS-TASC计算软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管壳程流体流径、流体流速、流体许用压力降、换热终温等的选用要点,从而设计出合理经济的换热器。  相似文献   

12.
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管数的计算机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布管管数的计算是比较麻烦的,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管数来。  相似文献   

13.
《石油机械》2017,(2):116-121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场均匀分布能够改善传热效果,外导流筒的合理选型对流场均匀性有重要影响。然而,外导流筒结构多样,其选型设计多依靠经验,缺乏指导性方法。鉴于此,以筒体直径2 200 mm、入口接管外径720 mm的竖直管降膜式蒸发器换热段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外导流筒,建立了3种结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基于CFD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平均速度和流场均匀性为衡量指标,研究了3种导流筒结构壳程纵截面和入口截面的流体分布效果,证明了外导流筒合理选型确实能够改善换热器壳程流场均匀性。定性结合定量分析得出:变截面圆弧过渡式外导流筒平均速度相对合理,流场均匀性最佳,是较适宜的导流筒结构。研究结果对外导流筒的选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工艺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在2 0世纪经历了 5 0年代的Kern法、6 0年代的Bell Delaware法和 70年代的流路分析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应是 2 1世纪的主要设计方法。对目前设计仍然存在的诸如多相流设计、传热强化、流体诱导的振动、防垢和除垢、高粘流体设计、物性数据库的完善、换热器中流动及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管壳式石墨换热器及其泄漏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管壳式石墨换热器及其制造情况,结合生产实践的经验,分析了管壳式石墨换热器泄漏的原因,提出了管壳式石墨换热器制造、现场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外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在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中,预应力的确定是技术关键,基于COMOS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了预应力仿真分析方法,提出了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中表征整体特性和反映微观行为的各项传热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几种典型的结构型式作了分析。这些参数的平均方法和分析对所有管壳式结构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管程破裂的不同泄放工况,包括蒸气泄放、液体泄放和两相流泄放三种工况。基于两个孔的假设,结合API 521规范和国外专著,给出了不同工况下通过破裂口的最大泄放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某平台湿气压缩机后冷却器(蒸气泄放)和凝析油冷却器(两相流泄放)两种典型管程破裂工况泄放量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管壳式换热器Yong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出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火用损率计算公式,对影响功火用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火用损比Ne对比分析了逆流、并流及错流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对管壳式换热器选型和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壳式换热器新型强化传热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新型强化传热技术机理及其在高效换热器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换热器的最新技术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