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应变单桩承载力动测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高应变动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分析桩基承载力的拟合模型。该模型在分析桩单元中的上行波和下行波时,既考虑单元周边土阻力的影响,又考虑单元惯性力和单元沉降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对“桩的承载力与刚度的关系”讨论的答复潘时声(清华大学水电系,北京,100084)笔者在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第6期发表了“桩的承载力与刚度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关系”)后,李志成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以下简称“李”文),现将几个问题答复如下。1前...  相似文献   

3.
关于“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笔者近日学习了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第1期徐攸在同志(以下简称作者)的“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一文。综述很难写但又往往很受欢迎,因为它既要全面、准确、扼耍地反映某个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又受篇幅的限制不易深入阐明问题。对现今繁忙的技术人员概括了解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极有帮助,以便在实践中结合个人经验能正确处理生产中的新问题。笔者同意作者在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可靠性和开展学术讨论以及交流经验的建议。正如作者指出,动力测定桩承载力是土动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一般在工程界还了解得不多,加上又有“门户之见”要消除,确需通过学术活动才能使大家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桩的承载力与刚度的关系”一文的讨论李志成(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结爆研究中心,210007)1前言人们寻求各种检测方法来检查桩身质量与承载力 ̄[1],其中承载力的确定尤为重要。一般。用静载荷试验可以准确地测定桩承载力,因为静载试验的慢速加载可以模拟...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小应变”方法提供桩承载力仍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大胆应用于工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对“小应变”方法中涉及桩静载荷试验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静载荷试验第一阶段的Ks值不能确定桩的承载力 Ks值不是定值,其与地层结构、土的性质、桩身刚度、桩径、桩长及试验方法(包括停歇时间)等因素有关,它是在不同位移条件下,各土层的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的发挥程度和条件的综合反映。同一根桩在桩顶沉降很小时,使不同的发挥程度和条件的差别缩小了,  相似文献   

6.
宋月明 《安徽建筑》2002,9(6):72-73
1.前言 随着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增多,桩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工程,而成桩质量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无论工程界还是学术界都比较重视桩基的试验结果.传统的静载荷试验法被认为是最直观、最可靠的试验方法,这种方法停留在压重法和锚桩法形式上,工作起来费时费力.现阶段成桩后桩身质量以及桩体遭受动荷载后承载能力有何变化一般采用快速动测法检验,动测法根据作用在桩顶能量的大小分为高、低应变2种方法,1997年建设部颁发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对凯司分析法(case)和实测曲线拟合法确定桩承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从高应变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mm,K_f=1.89,K_b=2.31的条件,P_f=101.1t,P_b=24.9t,P_α=136.0t。两者的P_α一致,其它的桩也是如此。容许承载力相同,计算各异,实际上不存在安全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谢瑛 《岩土工程学报》1981,3(4):104-107
<正> 原作者通过现场原型桩的系统试验得出了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同深度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临界深度范围内单桩极限承载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大等结论,作者的这些工作很有价值。但笔者认为原作者所得出的结论之二,即用静力触探法予估临界深度(原文p.26)似有不妥,现提出与作者商榷如下: 原作者建议用静力触探法予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公式为(原文p.23)  相似文献   

9.
对“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讨论的答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第4期刊载了唐念慈先生和陈如连先生对笔者在同年第1期上发表的“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一文(以下简称“综述”)的两篇讨论文章(以下简称“唐文”和“陈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笔者读后得益匪浅。现就两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答复如下,不妥之处,尚乞赐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具体桩基工程的动、静对比试验,来检验高应变承载力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赵武 《工程质量》2003,(5):37-38
高应变动力检测是近30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测试手段,它以重锤锤击桩顶,产生应力波以速度C沿桩身轴向传播,引起桩身各截面运动,产生速度和位移,激发桩周的土阻力和桩端承载力;土阻力对桩周的反作用,在桩内形成向上传播的压缩波和向下传播的拉伸波。数据采集分析仪通过装在离桩顶至少1.5倍直径的桩身上的一对力传感器和一对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桩身顶部的力F(t)及加速度v(t)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确定桩运动所激发的岩土总阻力、桩内应力、由锤击传递给桩的最大能量,进而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高应变仪器设备装置框图如…  相似文献   

12.
钟冬波 《工业建筑》1996,26(2):8-12,19
本文粘弹性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解法应用到高应变动测桩中的曲线拟合中,建立等时连续桩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与静载试验对比表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学习了《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第1期徐攸在先生的“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一文(以下简称“徐文”)和1992年第4期唐念慈先生的讨论文章(以下简称“唐文”),深受启发。这个讨论有现实意义,有学术意义,关系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方针的贯彻,不可等闲视之。碰巧,第四届“应力波理论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国际学术会议(以下简称“四届会议”)于1992年9月21~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笔者愿结合这个讨论,介绍一点会议情况,期望有助于讨论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管桩采用高压、高温、蒸汽养护等技术手段,其应力强度可达到C80以上,而且预应力管桩工程承载能力强、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养护周期短、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预应力管桩目前应用极为广泛.介绍了预应力管桩高应变检测和单桩静载试验的原理及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高应变拟合曲线法以及单桩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以确保基桩完整性的同时,承载力的安全值测算值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软土中超长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原文”) ,获益甚丰。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与原文作者商榷。(1)原文在“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及破坏模式试验”的分析中提出“不考虑 9#桩 ,7个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至破坏时沉降量 s与承压板 b之比s b 平均为 0 .0 19,考虑到桩土相互作用影响 ,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反力较小 ,远未达到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 ,这个结论似乎缺乏充分的试验依据 ,至少仅从文章中提供的试验数据得不到这样确切的回答 ,如果只是凭文献中的一些资料进行推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滕骅  俞小光 《浙江建筑》2012,29(8):39-42
通过分析钢管桩的高应变沉桩监测以及采用凯斯法拟合推断单桩极限承载力,给出了一组极限承载力;再通过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静载荷试验,获得另一组极限承载力.经比较,认为对于钢管桩可以采用多测点沉桩监测以及采用凯斯法拟合推断结果,作为工程桩极限承载力确定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辨析”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0年 4期 ,以下称“原文”) ,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1)对桩间土承载力的确定。原文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按相对变形值S =(0 .0 0 4~ 0 .0 1)b(b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后 ,又取S =0 .0 2b(b 也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此时桩间土的承载力。然后 ,认为二者取用的桩间土承载力对应的沉降不一致。反映到原文图 1上 ,就是将沉降S=0 .0 1b和S =0 .0 2b对应到桩间土天然地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上进行桩间  相似文献   

18.
感谢陈如连先生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异常现象分析”一文 (以下称原文 )的关注 ,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 (1)关于深度效应问题。原文主要就施工因素导致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异常现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比较对象基本是同一场地、同一桩型、同一几何尺寸的桩 ,进入持力层深度相同 ,因此未涉及深度效应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问题。根据现有的初步成果 ,钻孔灌注桩桩端承载力的深度效应有以下一些特点。由于孔底沉渣的存在 ,使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也就是说桩端极限承载力对土层特性影响的敏感性下降了 ,这只要对照有关规范中的预制桩与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极限承载力分布范围就不难理解 ,因此钻孔灌注桩桩端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一、引 言 确定桩承载力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表1):第一类方法称为直接法,是通过对实际的桩进行动的或静的现场试验来测定,因而它不仅可以反映场地土质变化对桩承载力的影响,而且也能反映试桩本身状况(如实际桩径、桩长、垂直度和人持力层的深度等)对承载力的影响,所以比较真实可靠;第二类方法称为间接法,是通过其它手段,分别得到桩底阻力和桩身阻力后相加求得,虽然比较简单,但因不是在具体桩上取得数据,可靠性不如直接法,如原位测试中的静力触探法和标准贯入法等,仅能反映土质的变化,而不能反映  相似文献   

20.
根据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取值方法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提出了根据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的解四次方程式,本文就其通解作了分析,并对其背景条件和应用范围作了某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