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5,(4):140-144
针对近年来党河灌区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分析该区地下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地下水开采的优化分析研究。主要通过水位约束、水量约束、生态环境约束三个方面,建立相应的控制方程,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科学全面的分析和估计。结果表明:根据"地下水快速下降区内机井全部关闭、地下水缓慢下降区内机井部分关闭、基本稳定区机井保持现状、月牙泉周围1 km范围内机井全部关闭"的原则,提出了各乡镇灌溉机井的配置方案,全灌区灌溉机井数量由2009年的2 571眼压减到2015年的1 041眼和2020年的868眼,并提出不同乡镇的地下水优化开采量。  相似文献   

2.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流域初始水权配置这一多区域、多用水行业参与的半结构性、多层次、多目标复杂系统决策问题,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在对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剖析流域初始水权的配置机制及其优缺点。结合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机制,对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原则、不同配置机制下配置模型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中有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缺少有关资料情况下,对含水层比较均匀的灌区.利用抽水试验方法来计算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水浪费和水污染主要缘于水权缺位。为了解决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用水浪费与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用水目的为标准对各类用水的级别进行了划分,对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优先位序进行了界定;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必须相容的原理,初步研究了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规则。研究分析认为,根据以用水目的为标准确定的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为“确保用水、基本情景用水、高情景用水”,初步确定的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规则为: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相同,但用水目的不同时,适用以用水目的为标准确定优先位序;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和用水目的均相同时,适用时间优先或地域优先等非正式约束优于无习惯用水权的用水户;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与用水目的均相同,并且均适用时间优先、地域优先等非正式约束时,那么适用先占用原则优于地域优先原则;当两个以上用水户的用水级别、用水目的、适用的非正式约束均相同时,可适用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淠史杭灌区范围内各行政区域初始水权科学合理的分配,构建了基于公平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可调控性原则下的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TOPSIS模型确定各地区水权分配比例及其分配量。结果表明:6个较大权重指标中有3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属于水权分配可持续性原则下的指标,说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对初始水权分配的贡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摘要: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改变将会导致地下水补排关系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数据交互关系,将二者进行耦合迭代计算规划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将其应用于新疆鄯善县。计算结果显示,随着规划年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开发利用格局改变,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和超采量分别由现状年的23469万m³和18592万m³衰减到2030年的13730万m³和0万m³,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准确量化难题,可作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此方法可供其他类似地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地下水可开采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改变将会导致地下水补排关系发生变化。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数据交互关系,将二者进行耦合迭代,计算规划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将其应用于新疆鄯善县。计算结果显示,随着规划年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开发利用格局改变,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和超采量分别由现状年的23469万m3和18592万m3衰减到2030年的13730万m3和0万m3,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准确量化难题,可作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万家灌区地下水资源情况,并对灌区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如何正确进行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9.
面向行业的初始水权配置系统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生活、生态环境及生产等用水行业作为初始水权配置对象,在构建面向行业的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剖析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各用水行业的发展目标,提出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用水行业的用水优先序位,建立目标规划模型,实现不同用水行业的初始水权配置,防止不同用水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用水问题。结合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水权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汉江中下游的初始水权也须进行重新配置,提出了混合行政和市场的类市场水权管理模式,并基于TOPSIS法构建了汉江中下游初始水权配置模型,同时对该水权配置方案进行了核算,该研究对未来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12):140-142
基于宁夏第五次土壤盐渍化调查数据,以宁夏沙坡头灌区为对象,分析高位灌区对低位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系统阐述地下水埋深、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得出:1南山台子扬水灌区对低位灌区的影响范围为350~550m,由高位灌区前沿向低位灌区延伸,土壤盐渍化程度由重变轻;2根据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化模型分析结果,春灌前地下水埋深越小,土壤盐分积累越快,含盐量越大;3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影响土壤盐渍化的程度,矿化度越大,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灌区灌溉采用井灌井排,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不但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通过井渠互补,使农作物得到适时灌溉。针对目前井灌工程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抽水试验,经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井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最优出水量、最佳扬程和经济管径计算方法,从而可提高机井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仍然脆弱,灌区作为一个开放式生态系统,较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环境下灌区生态环境如何演变是当前研究热点。以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融合多源数据资源,设计并研发了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演变仿真系统。采用大数据和信息集成等技术实现灌区历史统计资料、空间地理信息和动态监测等多源数据资源的高效融合,构建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库;基于数字地球开发组件化的灌区生态环境演变仿真系统,提供灌区多源信息融合、生态环境监测、演变可视化仿真和应急管理等应用服务,为灌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黄河流域典型灌区为例开展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仿真系统可视化效果好、适应性强、可扩展性好,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传刚 《水利电力机械》2006,28(4):16-17,45
一般灌区内很多水利工程都位于野外,设备误操作、乱操作、破坏和盗窃现象经常发生,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将自制感应器和防盗锁应用到水闸中,节省了大量资金,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金沙县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质条件,当地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十分困难。根据调查饮水不安全资料表明,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总数达22.2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在分析金沙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以贵州省金沙县长坝乡硐口地下河开发利用示范为例,强调地下水开发利用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地位。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灾害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引黄灌区泥沙灾害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渐变性、多样性、危害严重性及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灌区泥沙灾害水平由灌区泥沙淤积量及分布、清淤泥沙处理量、灌区堆沙场地状况、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灌区内人口密度等因素决定.提出了实施灌区水沙优化调度、改造渠道以提高渠道输沙能力、实施灌区泥沙资源的优化配置、植树造林改善灌区生态环境等泥沙灾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都江堰灌区灌溉管理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伦 《四川水利》2001,22(5):40-41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中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岩为砂岩,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弱。由于地下水补给量极小,径流速度慢,导致地下水水质矿化度较大,因此研究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水质较差,超标项较多,大多数不满足Ⅲ类生活饮用水及工业、农业用水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