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高速公路的调频广播覆盖,是广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比较了几种常用广播节目信号的传输链路方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卫星传输链路作为高速公路调频广播覆盖的节目信号传输方式,并深入分析了基于卫星传输链路的高速公路调频同步网的系统架构,有助于解决广播节目的高速公路落地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广播信号上星传输中,为保证传输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在进入编码器前端应用码流切换器进入到上行系统,经卫星向各同步站提供同步信号源。如其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同步系统运行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同步信号源的监控。文章基于电视广播信号传输情况,分析上行站同步信号源自动切换,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面对科技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在无线传输方面再使用传统的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无线传输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必须出现一种新型的调频同步广播技术来打破原来的局限性,研究发现,当提高广播传输的频率精度并利用高速数字处理器对广播传输带信息进行精密处理后能够明显提升调频同步广播的精度和广度,从而达到大众对广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磊 《电视技术》2022,46(3):64-66
在调频无线发射播出工作中,信号源链路的安全保障是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保障水平和维护效率,设计调频广播信号传输链路监测系统,通过对信号传输链路各节点进行监测,进一步完善调频发射的安全播出保障工作,达到高效、方便、安全的监测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音频传输方式开始多样化.如何采用符合自身优势的传输方式,成为了广播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基于卫星传输的方式,搭建了一套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在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中对广播音频信号进行接收.通过在江苏交通广播的实施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极大地扩大了覆盖范围,增强了收听效果,是为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在调频同步广播中的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贵阳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技术方案及工程经验,重点介绍了调频同步广播中最新的"数字动态同步"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该系统对多山地区、采用地面节目传输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711台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技术方案及工程经验,重点介绍了调频同步广播中最新的"数字动态同步"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该系统对山区、相干区完全重叠采用地面节目传输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卫星传输节目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广播卫星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发展,采用卫星传输节目源信号已成为实现调频同步广播、扩大广播电台覆盖范围的一种简捷、可行的技术方案。介绍了采用卫星传输节目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实施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信海  张林  姚琥 《电视技术》2015,39(14):17-20
为了强有力地执行总局的第六十二号令,保证贵州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安全播出,保证发射台信号源的安全可靠,在已有光缆传输通道的基础上增设了两套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微波,让信号源有线无线全覆盖,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发射台信号源的安全不间断.从信号源传输系统、切换系统、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无线覆盖发射台信号源系统设计,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要:本文介绍了711台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的技术方案及工程经验,重点介绍了调频同步广播中最新的“数字动态同步”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该系统对山区、相干区完全重叠采用地面节目传输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种小型高频无线收发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集成度收/发芯片及编/解码芯片构成的高频无线收发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分析了设计高频无线收发模块的思路,采用最新的硬件编/解码电路实现了对载频信号的直接调制与解调,采用高标准、高品质的高频传输回路和编解码芯片,运用固定工作模式,使所有RF和IF均在电路中自动完成,大大简化了用于产生FM信号的控制逻辑,有效地提高了收发系统的集成度.  相似文献   

12.
周礼坤 《电声技术》2014,38(9):88-91
调频发射台站伴随着广播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许多台站都处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运行。为了实现对这些台站及时有效地管理,建立科学可靠的远程监控系统非常重要。结合贵州综合广播、交通广播同步覆盖台站的实际情况,采用了GPRS的APN网络技术,根据安全播出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综合广播同步网、交通广播同步网分别建立了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同步发射台站工作数据地实时采集,对台站工作状态地实时控制和故障报警状态地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同步覆盖工作的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袁野  张华民 《电声技术》2013,(11):77-80
介绍了HSFV-3型调频发射机概况和信号与系统流程,并简要给出调频同步广播的技术要求。根据原理图着重分析了整机系统的控制原理,并最初采用KG316T微电脑钟控定时开关为核心的时控电路,经进一步改进,最终选用ZYT15微电脑钟控定时开关为核心的时控电路,使发射机能够做到安全可靠的定时自动开关机,解决了人工误开漏播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调频广播的安全播出。  相似文献   

14.
王俊 《数字通信》2014,(6):12-14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广播电视的音视频基带信号已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电视前端的信号处理系统已实现了数字化改造?但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系统仍然采用射频调制的传输方式,而由于有线电视数字节目的扩容,高清节目,互动电视的开播以及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安全稳定性越来越重要等因素,这种传统的射频传输方式已不适应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结合目前的数字电视平台和数字通信领域的传输技术,阐述了数字电视信号在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传送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基于SDH网络的数字电视平台基本架构,并对基于ASI信号和基于IP信号的数字电视传输网 的组网方式进行了对比,经过比较得出有线电视的环网传输更适宜采用基于IP网络的传输架构?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提高FM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并使其相关技术参数可调,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的产生方法。系统以labwindows/cvi为上位机开发环境,实现FM信号调制参数的可调,并通过PCIE接口将上位机设置的FM信号控制字和波形数据传给FPGA,FPGA内部通过控制DDS核来实现FM信号的产生。测试结果表明,FM信号的频率精度高且稳定性好,最高输出载波频率达40MHz,幅度精度能达到5mV。该FM信号发生器在软件无线电、雷达目标特征识别和雷达距离探测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调频广播覆盖系统是保障广播收听质量的重点内容,青岛地区广播信号所要覆盖面积较广,在3市7区内布设了7处广播基站进行同频补点。本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了网络化、智能化的调频广播编码传输系统、调频广播发射站点,并相应建设了编码传输系统和同步广播站点的监控监测平台系统,实现各个站点设备的远程监测、开路监听。该系统注重安全播出的可靠性,关键节点采用主备冗余规避了单点故障。同时,以图形、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各个发射站点的每个设备的工作状态,让用户得到全方位的自动化提醒和感知,提高了维护便捷性。该系统加强了广播各套频率在偏远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区域的重点覆盖,保证了收听效果,提高了覆盖范围。系统试运行以来,年故障率下降70%,覆盖范围提高10%,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已经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的音频在数字化传输途径中所产生的音频时延有很大的不同.介绍了组成中波同步广播单频网要素,针对单频网中同步发射台音频信号的各种传输途径,阐述数字化音频的各种传输方式,并具体分析每种传输方式所引起的音频信号时延.  相似文献   

18.
Multipath f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for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mobile radio. To combat this problem,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mitter diversity to a digital FM paging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is to transmit two digital FM paging signals with different modulation indices, each of which is modulated by an identical binary signal, from separate antennas. It is shown that the same action obtained with the well-known selection diversity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ulation indices is equal to two. The diversity effect on the bit-error-rate (BER) performance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diversity effect on the BER performance in a 600-bit/s Manchester-coded digital FM system is verified by the laboratory simulation tests using a Rayleigh fading simulator.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method of optical frequency modulation (FM) subcarrier (with super carrier) transmission modem. The nonideal link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laser chirping, fiber dispersion,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phase noise, relative intensity noise (RIN), and equivalent network model of laser diode of such a system that may bring about signal distortion are discussed first. We then propose a hierarchical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equivalent model. Finally this FM modem is applied to a GSM wireless system, in which multichannel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over fiber between radio port and basestation, and system performance is appraised by its dynamic range. It is found that optical FM subcarrier (with super carrier)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system dynamic range, compared with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direct detection (IMDD) method, and this is a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method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mission of speech and data over 942 MHz pilot tone single sideband (SSB) mobile radio links is the main concern of this pap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use of feedforward signal regeneration enables a speech quality to be obtained in the Rayleigh fading environment which is superior to that achieved by a 25 kHz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AMPS) type FM system and markedly superior to that obtained with a 12.5 kHz FM system. A new optimized form of SSB, phase-locked transparent tone-in-band (TTIB),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achieving coherent data transmission such as M-ary phase shift keying (PSK) in the presence of Rayleigh fading without the usual "high-level" irreducible error rates. The signal processing described has wide application from line t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