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据苏联“CTAлb”,1989,(12):25报道苏联切列波维茨钢铁公司开发了并在单槽平炉和双床平炉出钢时使用了新结构截渣装置。该装置由接受容器和流渣槽(见图)组成。在接收容器底部装有孔径60mm的座砖用于接收器中钢水流入盛钢桶。  相似文献   

2.
刘宪卿  高洪才 《炼钢》1992,8(6):26-29
高氧化性炉渣进入钢中,不但抑制钢包精炼的脱S反应,而且大大增加了钢中氧化物夹杂。本文介绍包钢对大型固定式双槽出钢平炉进行了挡渣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冶金部钢铁司召开浇铸 技术会议 在西安钢铁厂召开的冶金部浇铸技术会议认为,从现在起要像推广热帽技术那样,扎扎实实作好下列几项工作: (一)推广少渣或无渣出钢 各炼钢厂应根据各自情况,采取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挡渣措施。各平炉炼钢厂要组织力量争取年内突破挡渣技术。各电炉炼钢厂可试验低位头挡渣出钢;条件好的,可采用炉底偏心出钢。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挡渣方法有:挡渣球法、挡渣塞法、挡渣棒法、无形挡渣技术。(1)挡渣球法。其原理是利用挡渣球密度介于钢、渣之间(一般为4.2~4.5g/cm)3,在出钢将结束时挡住出钢口以阻断渣流入钢包内。挡渣球一般为球形,只要能满足工艺要求,都力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挡渣球通常是以随波逐流的方式到达出钢口,然而由于钢渣黏性大,挡渣球有时不能顺利到达出钢口。另外,  相似文献   

5.
继平炉三槽出钢试验成功之后,大冶钢厂为解决平炉——电炉混合炼钢时,钢包中不带入平炉渣问题,试验了“单槽双包出钢”法。此法已于四月中旬试用成功,并已投入生产,正式代替了该厂不久前刚试验成功的双槽出钢设备。单槽双包出钢法是充分利用旧有车间设备,能加倍提高炉产量的一项新措施。大冶钢厂用了此方法,在不增添任何设备条件下,将某号平炉产量提高了100%。虽然这种方法与应用双槽出钢具有同等的意义,但是因为老车间设计的不合理,不一定所有的地势都有可能采用双槽。应用单槽双包出钢法,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此法给四槽出钢打开了大门。此法还有下述各项特点:1.在同一个炉子上,同时可以冶炼两种不同的钢种,合金钢,炭素钢均可(已试验过的一包为35TL,而另一包可为3号沸腾钢,35钢或5号钢等)。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纯氧顶吹转炉在出钢过程中高碱度、高氧化性的炉渣流入钢包,会导致成品钢液在钢包中和炉渣发生“二次氧化”,造成钢液污染,降低合金元素的收得率,浸蚀钢包内衬和钢液回磷,而对需要进行钢包处理的钢液危害性更大。挡渣出钢就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出钢过程转炉渣流入钢包,从而减轻或者防止上述危害和提高钢包处理效果。转炉挡渣出钢的方法很多,采用挡渣球是挡渣出钢的  相似文献   

7.
宝钢炼钢厂转炉挡渣工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转炉出钢挡渣工艺技术控制转炉出钢下渣量,必须关注和解决转炉出钢全过程的下渣控制。评价转炉出钢挡渣效果的关键指标是挡渣成功率和钢包中的渣厚。宝钢炼钢厂转炉出钢挡渣工艺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转炉出钢全过程的自动判渣和挡渣,提高挡渣成功率,减少出钢下渣量。  相似文献   

8.
高碱度高氧化性的转炉熔渣在出钢过程中流入钢包,将严重的污染钢液、烧损合金元素和浸蚀钢包内衬。挡渣出钢就是要减少出钢过程中流入钢包内的渣量,从而减轻熔渣的上述有害作用。出钢过程中首先流入钢包的熔渣,是在倒炉出钢时渣面先经过出钢口而流出的。这部分熔渣虽然量小,但与钢  相似文献   

9.
转炉挡渣是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转炉出钢时高氧化性终渣流入钢包,减少转炉下渣回磷,减少钢水中夹杂物含量,提高合金收得率,提高钢包寿命,改善精炼造渣工艺。安钢通过对悬挂式挡渣机构的工艺研究,对挡渣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作好挡渣机构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使挡渣机构的使用率达到995%,挡成率达到95%以上。能满足转炉出钢后挡渣的要求,并带来良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0.
蔡飞 《河北冶金》2012,(10):43-44
介绍了宣钢150 t转炉悬挂式挡渣装置的性能、主要参数、工作方式、事故处理,对比了挡渣球出钢挡渣和挡渣塞出钢挡渣的使用效果,最终确定了挡渣塞出钢挡渣工艺。生产实践表明,150 t转炉采用挡渣塞挡渣出钢,可有效控制出钢下渣量,减少钢水回磷,提高了钢水质量和合金收得率,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魏宝森 《四川冶金》2012,34(4):38-41
简述了转炉出钢下渣的危害,介绍了三种不同的下渣形式。结合本钢炼钢厂生产实践,根据不同的下渣形式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着重介绍了用挡渣帽挡出钢前期下渣,挡渣镖挡出钢后期下渣的双挡渣方法。详述了这两种挡渣方法的具体原理以及设备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成功实现了出钢全过程的下渣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各国在提高出钢槽及盛钢桶的使用寿命上都广泛的试用在衬砖工作层上喷涂一层耐侵蚀的胶质耐火材料。1964年12月鞍钢第三炼钢厂与钢铁研究所一起试验了出钢槽涂料,通过实践已收到较好的效果。试验是在370吨固定式平炉上进行的,使用双流出钢槽,出钢时间为10~20分钟,出钢时经由出钢槽流出的渣量平均约为16米~3,渣中氧化铁含量约9~14%。  相似文献   

13.
转炉在冶炼硅钢、不锈钢、高强度钢或者进行炉外精炼时,使用挡渣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它有提高合金效率、避免出钢过程回磷、减少钢渣对钢液的污染、提高钢液的纯度、提高钢包寿命和提高炉外精炼效果等作用.目前的挡渣方法较多,挡一次渣法有的用挡渣帽,有的用代渣槽的钢包车.挡二次渣法有挡渣球,挡渣塞,挡渣包,还有采用U型出钢口.但目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挡渣球和挡渣塞.因为它们不需要对炉子进行改造和增加复杂的设备,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投球设备.攀钢炼钢厂未进行一次挡  相似文献   

14.
气体挡渣器可解决挡渣球,挡渣塞等固体挡渣器在转炉出钢口变形时挡堵出钢口不严密的问题,可更有效地防止炉内钢渣流入钢水罐内。它的基本原理是用一个铸铁喷嘴向转炉的出钢口内喷吹空气或氮气,借以达到挡堵炉渣从出钢口流入钢水罐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盛钢桶整体内衬成型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内衬操作机械化,并可减少维护盛钢桶的劳动量,同时,可以少用稀块的耐火材枓,把更便宜的耐火材料利用起来。但是整体内衬的强度低于砖衬。因此,使用这种盛钢桶出钢,引起了一系列突出的困难,这联系到组织无压力出钢以避免钢水冲坏内衬的受冲部位。这对于溶池深的双床平炉以及配备单流出钢槽的平炉特别重要,因为这种人们熟悉的,被广泛采用的出钢槽(图1—a)的结构不能减慢钢水流入盛钢桶的速度,它的底部是平炉出钢口底部的延长,都倾斜5—8°,钢流获得加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提钒转炉出钢前期以及后期的挡渣技术工艺进行尝试,并且对挡渣成功率、下渣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挡渣球挡渣法。最后通过优化挡渣球结构和加入挡渣球的方式,降低了出钢过程中的钒渣流失率、提高了钒渣产量和钒回收率,使挡渣成功率提高到约90.32%,出钢平均下渣量减少到42 mm,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挡渣技术在大型氧气转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攀钢转炉使用挡渣球挡渣出钢技术。实践证明:挡渣出钢可以减少钢淀的污染,提高钢淀的纯净度和合金回收率;还可扩大炼钢品种。使用挡渣技术不但不增加钢的成本,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固定式平炉三槽出钢的设备构造及操作方法。实践证明用三槽出钢不仅大大的挖掘平炉生产潜力,而且钢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单槽的。由采取三槽出钢而引起的新问题也作了必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据“Trans.ISLJ”,1988;28(3):B—96报道,在出完钢时防止熔渣从转炉(BOF)流至盛钢桶,这对于提高合金的收得率;防止回磷;预防盛钢桶耐火衬的烧蚀和稳定钢的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采用了多种挡渣方法,例如:挡渣球法;喷吹氧化钙法;塞棒挡渣法等。最近,加古川厂从澳钢联(Vest Alpine)引进了气动挡渣塞棒,用吹气塞棒从外部关闭出钢口,  相似文献   

20.
挡渣出钢是一种防止转炉内的钢渣在转炉出钢时流到钢水罐中的技术。它具有提高合金收得率、提高钢质量、提高钢水罐使用寿命、适应钢水炉外精炼处理等优点。最近十年来,国外转炉钢厂大力推广了此项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部分转炉钢厂也已试验采用了这项新技术。目前,国外钢铁界研制成功的转炉挡渣方法大体可分为挡渣球法、挡渣塞法、挡渣盆法、喷射挡渣料法、滑动板挡渣法等五大类。它们虽各有千秋,但其使用目的只有一个,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