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出厂水的恒压供水是自来水生产流程中的重要一环,送水压力的稳定及精度与否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正常用水。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变频调速技术以其卓越的调速性能、显著的节电效果,以及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广泛适用性,而且变频调速在改变水泵性能和自动控制方面优势明显。下面以揭阳市第二水厂的送水泵房恒压控制系统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PLC和变频调速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水压波动问题,基于恒压供水的原理,设计并实现了由PLC、变频器和压力传感器等组成的恒压供水系统。系统根据管网压力自动调节供水量,实现了恒压供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梁术清  王俊 《自动化应用》2021,(1):19-20,24
针对目前天然气管网控制系统对储气站变量供气工况适应性差、调压时无法进行无缝切换,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压力能的天然气管网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天然气管网系统中调压器的压力反馈特性,以联锁控制的模式来确保变量供气工况下调压的稳定性和无缝切换的可靠性,实际应用表明,优化后管网调节过程中的压力波动量约为±0....  相似文献   

4.
针对压风机耗电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风机组优化控制方案,即通过建立压风机组调度模型实现恒压节能目标。该模型的优化控制原理:当管网压力变化时,通过对压风机组中每台压风机的状态进行恒压决策、节能决策、分配决策,使管网压力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即0.58~0.65 MPa。测试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5.
PLC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一种由PLC实现的模糊恒压供水控制系统,克服了传统PID控制设计中的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恒压供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保持管网水压基本恒定,由于用户较多并且用水时间不确定,管网水压波动较大,使用传统的PID方法,数学模型很难确定,而模糊控制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本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同时详细地阐述了本工程设计中所涉及的上位机软件和PLC软件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对整个工程的网络设计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PID控制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稳定性差、参数调解困难的情况,利用DB-2000控制器的模糊控制功能,改进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改进的控制系统响应快、泵切换时管网冲击小,水压稳定,且系统可靠,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三菱公司PLC及ABB公司变频器在供水系统中的运用,解决了加压泵与抽水泵的远程联动,实现了不同使用压力需求的供水和主水管网的恒压供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恒压变频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四台水泵电机。首先,用变频器对四相水泵电机实现软启动和变频调速。然后把水压信号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后,送入PLC与其设定值进行再进行PID运算,要使管网的压力稳定,应该设定电机的转速改变供水。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小区供水采用简单的水泵与水箱相结合的方式,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常常造成各楼层水压不恒定,并且由于采用恒速水泵,使供水系统电耗加大,造成能源浪费。针对传统供水系统的不足,基于模糊技术,研究了一种流量与压力双层模糊控制策略的控制系统。采用公式法与查表法结合来优化控制,分析了在变频故障情况下在线辨识压力死区的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控制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HD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C双闭环控制供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以PLC为核心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器,采用双闭环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算法,以水泵电动机的转速和管网水压为设定参数,实现恒压供水。该系统实时控制性能良好,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某厂区冷却供水系统只能以手动模式运行,无法实现自动恒压供水,能耗高、设备损耗大,对管网流量波动适应性差;通过重新设计系统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程序,进行加减泵逻辑控制和管网压力设置,实现了基于变频器的管网恒压控制;通过水泵轮巡逻辑控制和冗余配置,实现了水泵的自动轮换运行;通过水泵使能功能和管网压力手动设置功能,提高了系统控制的灵活性;通过优化水泵加载条件和触摸屏功能,消除了设备故障对系统自动运行的干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经过10个月运行验证,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冷却供水泵组节能2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
长输管道在输送油品过程中,油品中含有的石蜡、胶质和其他杂质等会不断沉积在管道内壁,增加管道运行阻力,降低输送效率。为了保证管道输送顺畅,防止管内杂质过多影响输送安全,需要定期开展清管作业。然而清管器在管道中运行时,受内部结蜡、杂质和积水等影响,运行阻力时大时小,会引起清管管段上、下游出现相位相反的压力波动,触发负压波泄漏监测系统产生较多误报警。利用压力波动相位相反的特点,可以区分因清管器运行和管道泄漏引起的压力波动,并计算出压力波动到达上、下游的时间差,进而利用负压波定位原理计算出清管器位置。该方法既可以提升现有的负压波监测系统的报警准确率,又可以在无需增加通过指示器等额外硬件的条件下,通过检测清管器运行阻力的实时变化,计算出清管器在管道中运行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于运输管线长、多个大U型起伏、高扬程、输送压力大等原因而导致大红山铁精矿运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多级泵站切换停车故障、管道磨损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压力分段控制技术方案,即采用消能板实现多级泵站无扰动切换技术,从而解决由于压力问题而引起的意外停车问题;采用消能板组解决由于大U型起伏、高扬程、输送压力大等问题而产生的加速流问题,减小了加速流对管道内壁的磨损。压力分段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科技文献查新表明该技术为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14.
孙振伟 《计算机仿真》2006,23(12):320-322
应用于阳极焙烧的重油输送的精确控制是一个典型交叉耦合的复杂控制问题,它对炭阳极焙烧质量起关键作用,输送过程中涉及到重油流量、压力和温度三个参量的变化。为了简化所建模型,假定重油输送过程中油温恒定,这样在建模过程中就剩下重油流量与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了实现阳极焙烧重油输送的精确控制,通过对阳极焙烧重油输送工作机理的分析。以现场实际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管道流体传输的物理机理建立对象的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阳极焙烧萤油输送的基于流量-压力精确控制的数学模型,经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网络在管道输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上,管道输送是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并列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作为一种特殊承压设备,其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以及城市燃气和供热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管道输送的介质容易泄漏,难以检测,如何保证管道输送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管道运输不可忽略的问题。结合管道输送的相关检测理论,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实时监测、实时报警的管道输送监控系统。经实验室局域网测试证明,该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流体管道运行中,打开的阀门突然关闭会造成管道内部流体对阀门及管壁的巨大压力冲击,这种现象叫做水锤效应,严重威胁流体管道的健康运行.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阀门关闭过程中抑制水锤效应的最优边界控制问题.水锤模型由一组非线性时空演化方程描述,本文首先通过半离散方法得到一个有限维模型.然后,采用分段一次线性控制变量参数化方法及灵敏度分析方法,结合时间尺度变换方法,推导其梯度形式.最后,结合非线性优化求解器,完成边界最优控制设计.仿真结果显示时间尺度变换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水锤效应.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的控制量为阀门相对开度,在得到阀门处的流量和压力的最优变化过程后,本文给出了阀门相对开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管道泄漏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泄漏监测与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泄漏信号识别、泄漏点精确定位以及管线运行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科学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管道泄漏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对泄漏点的定位技术提出了用神经网络实现泄漏点定位的策略。对监测信号的数据采集,设计了以FPGA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工作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管道煤气输送的安全性和实时性的要求,设计了管道煤气监控系统,提出了采用负压力波祛实时监测管道煤气输送网的压力,控制采用变频技术以及闭环控制的方式实时控制煤气的流量的技术方案;为了使煤气输送流量和压力稳定,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基于CompaetPCI控制器;大量的实验和现场运行结果说明系统运行效果良好,设计的系统方便,可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矿井供水管道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供水施救系统正常使用,设计了一种矿井供水管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管道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监测分站,监测分站实时将监测数据上传到监控主备机,监控主备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管道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并保存处理完成的数据,形成报表及曲线供决策者分析、处理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真实反应井下的水文状况,为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