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画”,《辞海》无载,《现代汉语词典》里也不见踪影,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它却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备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民间工艺食品。 (A) 顾名思义,糖画就是以糖作画。它出自民间艺人的巧手,亦糖亦画,观之以悦目,食之以娱口,融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于一体,堪称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民族智慧光彩的明珠。糖画旧称“糖饼儿”、“糖灯影儿”,究其历史,通常认为它是在明代“糖丞相”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褚人获《坚瓠补集》载,明俗新年祀神,民间总要“熔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和人物,作为祭品。因所铸人物形象“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而时人戏称为  相似文献   

2.
母亲把我们养大付出了许多艰辛,作为儿女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母亲。趁着母亲节这一天,为妈妈献上一份礼物,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无私奉献。Haier海尔Codo咕咚手持洗衣机MXG1海尔codo咕咚手持式洗衣机是一款针对局部污渍设计的特殊洗衣机。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针对性的快速清洁污渍,避免大动干戈整件清洗;而且体积小巧,可以装进包包随身携带。  相似文献   

3.
比邻若天涯     
去年11月,小艾迎来了它的新邻居——英国斗牛犬花卷儿。花卷儿是被主人借寄养之由遗弃在宠物店的可怜孩子,来的时候患了耳螨、牙周炎和皮肤病,正面看过去,大大的脑袋还挺威武,侧面就暴露出肋骨可见的消瘦,虽然长着肉乎乎的大爪子,却因缺钙和营养不良,多跑两步就打飘。对于这样一个倒霉蛋儿新朋友,小艾姑娘最初显得相当友善随和。花卷儿是小艾的干爹从宠物店救回来的,托付给我隔壁的好友王老师正式领养。有时王老师因为工作的关系,白天没办法陪伴花卷儿。花卷儿刚进门那几天,为了不让它在新环境感到被冷落,我白天就把它带到家里来,和我、小  相似文献   

4.
炒青菜     
我们南方人离不开青菜,吃法又极简单,通常就单炒。因为实在太普通太简单太不讲究太司空见惯,所以往往对它不屑一顾不以为然,随手拈来随锅炒来随口吃来,无所谓味美味正,不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几棵青菜么?能下饭就行。平时饭桌上少不了它,可是稍一请客又没了它的份。它太寒酸,有了它便没了主人面  相似文献   

5.
静夕 《美容院》2013,(2):28-29
结束这一段不登大雅之堂的私密情感,她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生活里有多少暗流涌动,心智成熟的男女怎么会将它搬上台面,毁掉彼此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6.
<正>T恤在服装史上,最早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需遮掩之物。后由内衣进阶为休闲服,就像赛马场上的一匹黑马,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个性、时尚的经典百搭服装。如今在不少名牌产品的展示会上,人们都可以看到T恤的身影。直到有了数码打印技术,T恤又进阶到一个新的层次,T恤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细腻,印花工艺变得史无前例的简单环保。创意一逼真再现  相似文献   

7.
玉米窝儿     
漫步街头,不经意嗅到小食摊传来一阵阵玉米棒子的香味,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丁故乡的美味小吃:玉米窝儿。 玉米窝儿,是鄂西民间的一种传统食品,在我孩提时代,这是一种常见的佳肴。现在,不要说上海,就是我家乡,玉米窝儿也开始珍贵起来。虽然它仅仅是一种用玉米加工成的食品,但在我心中它一直是天  相似文献   

8.
闲话田鸡     
我从街谈巷议中听来,知道如今食家们的筷头已经指向野味,原先不登大雅之堂的禽虫鸟兽,现在反倒成了受人青睐之物.这便使我想起了田鸡,一个老早想写而不敢写的题目.在旧社会,田鸡是受农民保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人们对各种补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具有滋补作用的各种食药两用补品的要求日益广泛.蛤蟆油就是一种作用明显、食用方便的补益佳品.蛤蟆油在我国历代本草中未有记载,从本世纪初才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南方各省市、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对蛤蟆油非常青睐,将其视为补益珍品,消费量很大. 蛤蟆油取自雌性林蛙 蛤蟆油,又叫蛤蟆油、蛤士蟆油、田鸡油、哈什蚂油、蛤蟆油等。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的雌性干燥输卵管.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四川等省区.林蛙为两栖动物,每年从4月…  相似文献   

10.
台州水潺     
台晚 《美食》2011,(12):55-55
比起什么棺材蟹、鹰爪虾、蛤蟆鱼之类,水潺的名字显得诗意多了。看到水灵灵圆滚滚的水潺,有时不免想起两句诗,一句是"侍儿扶起娇无力"——水潺柔弱无骨,只有一根细细的脊柱骨,它也没有鳞片,看上去弱不胜衣。另一句诗就是"温泉水滑洗凝脂",这是因为水潺通体雪白,几近透明,肤如凝脂,丰腴肥美,刚出水的水潺,感觉就跟贵妃出浴似的。  相似文献   

11.
NO.9     
九儿,一只并不漂亮的玳瑁色母猫。它站在窗台眺望已经走远的主人,把头探的高高的,后腿绷紧,两个爪子趴在玻璃上。它还不知道,和它共同生活了一年的主人已经踏上去往另一个城市的路。而从此,空荡荡的房间仅留下九儿和九儿孤独的影子。九儿是被这个叫做Ann的女孩捡回来的,是一个雨天  相似文献   

12.
饮食的话题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往往不登大雅之堂。孔子虽然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仅仅是框定了人之本性,单纯满足口腹的饮食仍然被至圣先师冷落在“欲”字中挣扎。孔子讲究饮食,是在礼的规矩之下的即成模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对贵族席间礼仪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3.
说汤圆     
前年,我曾因事在北京与省、市文化部门领导同志一道去看望中国文联老领导,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阳翰笙.已届九十高龄的阳翰老见到家乡来人,非常高兴、问及他老人家的起居,他告诉我们每天早晨他都要吃两个川味汤圆.这使我们非常高兴,既为翰老身体健康高兴,更感高兴的是我们给他带的一点小礼物恰好是一袋汤圆粉子.那天,翰老精神特别好,从汤圆谈到川菜,从川菜谈到川剧,从川剧谈到家乡风物,革命历史,先贤后杰,开心极了.确实,汤圆作为民族饮食的传统名品,无论是耄 耋老人、远方游子、名人俊逸、俗子凡夫,都对它充满着一往深情,万般爱意.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头几年,中央每年下达一号文件出台改革大政方针,用农民的话说,听了中央一号文件就象“吃了定心汤圆”.用“定心汤圆”作比喻,恰当之极,把汤圆的食物特性与食用效果结合起来,巧妙地托出广大农民对中央政策的信赖之情和农民普遍的稳定心态.旧时川西农村过春节要龙灯的时许多唱词中就有“十五过大年,家家吃汤圆”,就连平素大人诓娃娃逗宝宝唱的歌谣亦有“乖乖乖乖快快睡,明早起来吃汤圆儿,汤圆儿,汤圆儿,烫着你的嘴巴儿”.可见,汤圆早已超出了它作为食品的简单定义,它已经与美好、甜蜜的事物和人们的心境结合到了一起.曾经流传过一个笑话:外国人吃  相似文献   

14.
电影诞生已过百年,从开始不登大雅之堂的“杂耍”到今天“第七艺术”的地位,电影已经由市民娱乐工具转变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就像个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的女神,使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们为之殚精竭虑、痛并快乐着。对城市平民来说,电影也许仅仅是娱乐、是茶余话题、是心头所好,甚至是精神伴侣,但怎么都超越不了“看”和“说”的层面。然而偏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喜欢玩电影。准确地说,他们亲身参与电影制作过程,尽管尚未打算以此赚钱。也许有人会笑这些小青年哗众取宠,如今就数五花八门的恶搞多,“玩”的人忒多!更何况电影,DV短片也早已是明日黄花,大学生、小白领,会玩几下的都用影像来记录生活,自娱自乐之余还上传到网站博众人一笑。可是,他们不一样。如果你用不屑的语气来谈论他们,这些年轻人也许会跟你急:hey!我们可是玩真的!  相似文献   

15.
大馒头     
我安静地看着,保持这个姿势已经很久。有一丝蒸汽,先是一小股,进而迅速壮大。它很耐心,耐心的寻觅,终于在沉重的锅盖和蒸锅密闭的接缝中顽强地找到一丝缝隙钻出,释放,把一捧微甜填满房间。这一刻,我想它的心情和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战士相似,透过朦胧的锅盖,有一群又圆又白的小胖子在迅速膨胀,也听到自己口水咽下咕咚声,特别铿锵。  相似文献   

16.
赵英传 《四川烹饪》2005,(11):30-30
蛤士蟆油是雌性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的卵巢与输卵管外所附之脂肪,又称田鸡油、蛤蟆油、雪蛤膏。蛤士膜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蛤蟆草为原料,以蛋白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蛤蟆草中蛋白。分别研究了液料比、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蛋白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蛤蟆草蛋白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是:液料比50︰1 mL/g,微波功率460 W,微波提取时间3 min,乙醇体积分数60%。在该条件下,蛤蟆草蛋白的提取量为1.86 mg/g。  相似文献   

18.
谷悦 《中国食品》2014,(1):102-103
<正>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食物,冬天也不例外。虽说冬天的火锅可以叫人畅快淋漓,但是兜里揣着糖炒栗子,左手烤红薯、右手冰糖葫芦才叫过冬。冬天也是个让人怀旧的季节,虽说我们现在能吃到各种美味零食,但是当唇齿触碰到这些传统怀旧之食时,满满的滋味不言而喻。冰糖葫芦"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曾经一首《冰糖葫芦》  相似文献   

19.
那流浪猫是几个月前屁颠儿屁颠儿奔咱家来的。那天咱爸看它扒垃圾桶的可怜样,善心大发给了段鱼骨头,也不知它是不是从那骨头里尝出了咱爸二级厨师的手艺,反正是打是骂它都死皮赖脸不走了。不是咱对猫有偏见,自从几年前咱的咪咪叛离“组织”,投靠山上那“敌军”之后,咱一看见猫就恨得牙痒痒,更何况这家伙长得还真是不招人喜欢,杂七杂八的毛色,难怪要被人  相似文献   

20.
蹄膀菜杂议     
蹄膀菜,一直是广大民间家常所钟爱的肉食佳肴。近几年来,它摇身一变,悄悄地走进了大宾馆、大饭店的宴席桌面。那些大师付们把这“不登大雅之堂”的家常食物从民间饮食的宝库中挖掘出来,编进了宴席、点菜和份饭菜单,甚至排挤了几十年来在宴席上“红极一时”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