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il and Energy Trends》2007,32(7):13-14
Mexico is struggling to prevent a sharp decline in its oil production. A 2% decline in the output of crude oil and NGL in 2006 masks the potential for much greater annual decreases in years to come. Such a development would be particularly worrying for the US, which receives 16% of its crude oil imports from Mexico and faces a fall in imports from its other main Latin American supplier, Venezuela, as a result of the bad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 see 'Focus', February 2007 ).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物理》2013,(3):41-44
随着油气藏的开发,其产量呈现动态递减趋势,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常规产量递减曲线和现代产量递减曲线的典型图版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阐述了各曲线建立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及其功能。与传统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相比,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建立的典型曲线应用范围更广,生产数据和流压分析精确度更高,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版预测井产量和计算储层参数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修正的衰减曲线方程为三参数方程,难以直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求解,为此相继发表了多种分析方法。基于精度分析,对9种方法(三点配线法,典型曲线拟合法,诺模图法,6种线性分析法)进行了评价,并对方法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其中的3种线性分析法操作既简便,预测精度又高,值得在油气田产量预测中推广使用。图2表3参16(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4.
非常规储层压裂井产量递减呈现"L"型特征,即产量递减初期快、后期慢.产量递减初期与后期服从不同的递减规律,单个产量递减类型(Arps递减、幂函数递减、线性递减等)已不能完全描述非常规储层呈现的"L"型递减特征.文中提出全周期产量递减模型,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实现了模型求解,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由于微-纳米尺度流动机理和多尺度渗流规律的复杂性,给其产能评价和递减规律的预测带来很大挑战。针对Arps模型在页岩气产量递减预测中存在的局限性,学者们先后提出了SEPD模型、Duong模型和YM-SEPD模型,对页岩气产量预测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这3种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生产后期SEPD模型和YM-SEPD模型预测一般较生产数据偏低,Duong模型预测一般偏高。综合考虑这些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优化组合模型。根据组合模型的思路,生产20 a末的预测误差可控制在10%左右,较之前单一模型预测50%左右的误差,准确度大幅提高,并由实例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7.
陈香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2):56-57,60,135,136
产量递减曲线是油田进入递减期动态分析的重要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预测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方法;水驱曲线是水驱开发油田固有的特征曲线,用于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开采储量和采收率,水驱曲线法是预测油田开发未来动态和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方法是将水驱曲线法和产量递减法相结合,得到了在水驱油藏进入递减阶段之后,判断递减类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水驱油田递减率方程出发,结合含水上升率方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从理论上推导出定液量和定生产压差条件下的自然递减率与含水上升率的关系表达式,使其与目前含水上升规律研究成果及相渗研究成果相匹配。在定液量的条件下,自然递减率与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一致;在定生产压差的条件下,自然递减率主要受无因次采油指数的影响,随含水率的变化呈现出三种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不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基于前人研究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垂直井在定井底流压下的产量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编程并绘制出产量预测理论图版.对影响产量的无因次启动压力梯度和表皮系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初期产量的影响较大,启动压力梯度主要影响后期产量,并且,随着表皮系数的增大,初期产量随之下降;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加,后期产量递减时间缩短,下降幅度变大.图版与生产数据拟合,以评价油井的措施效果.对油井产量递减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开发技术政策,为产量的科学预测及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在油田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源引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展的全国水平井调研报告,运用产量递减分析法,利用Arps递减类型对其递减规律进行总结.达到分析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生产特点的目的,对于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经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量自然递减类型的综合判断及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常用的产量自然递减类型判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Arps产量递减理论及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通过实例说明了综合判断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同时将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分解成产液量自然递减率和含水上升因子2个主要部分,分析了产液量和含水对产量自然递减率影响所占的比例,并预测了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递减率是衡量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关键。目前业内对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递减率的计算、递减类型的判别、产量预测以及相关软件的编著等方面,而结合油田产量递减的渗流原理并通过数学方法分析影响递减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尚为缺乏。本文将递减率与采油速度结合起来,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中所表达的影响递减的因素进行模糊数学分析,得到递减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便于分清主要矛盾、提出相应措施,为缓减产量递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油田产量递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千  郭二鹏 《中国海上油气》2008,20(6):379-381,391
迄今为止,对于递减阶段的油田产量预测来说,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是经典的Arps递减模型,尤其是Arps指数递减模型。但是,Arps递减模型对俄罗斯萨马特洛尔和罗马什金油田并不适用,这两个油田的产量和生产时间数据在半对数坐标系上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基于对概率统计中正态分布的研究,建立了新型的油田产量递减模型。通过萨马特洛尔和罗马什金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递减模型是正确的,而且要比Arps递减模型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幂律流体型稠油的渗流方程,推导出了一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幂律特征的稠油油藏双曲递减模型。以渤海S油田为例,对新的稠油油藏双曲递减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稠油油田开发初期开发指标的预测,其结果更接近油田实际生产数据。  相似文献   

15.
敖南浅层气井测压资料不全,应用物质平衡法、弹性二相法等无法评价气井的动态储量。收集气井的井口产量、压力等数据,并检查与诊断合理后,应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评价气井可动用储量。结果显示,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与静态法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对于评价无测压资料气井动态储量具有很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沈625封闭型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了沈625古潜山油藏不同阶段的递减规律,从地质和开发角度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因素,并结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油藏稳产的技术,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榆林气田南区经过9年多的滚动开发,部分井进入了产量递减期。气藏开采过程中,气井的产量递减规律通常采用Arps法、改进衰减法、HZC模型法和CH-Weibull模型法进行描述,最典型的产量递减曲线形式有指数递减、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3种。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对比使用,可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的产量递减规律曲线,从而推导出气井产量预测方程,得到较准确的产量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广大研究者提出多种产量递减模型,如:Arps模型、SEPD模型、Duong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模型等。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递减模型种类繁复,使用条件不同等原因,在应用递减分析时难以选择最优递减模型。通常做法是利用线性拟合或非线性拟合方法拟合实际生产数据,通过相关系数高低来确定选择的模型,这种选择办法需对每种模型都进行拟合,计算工作量较大。鉴于此,提出一种新的产量递减模型,通过理论验证,确定新模型既包含Arps递减规律,也涵盖SEPD模型和Duong模型。实际生产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拟合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有效避免模型选择问题,为递减分析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藏产量递减指标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基本上没有上产和稳产阶段,只要油藏投入全面开发就会很快进入递减阶段.由于开发初期就进入递减阶段,没有相关的历史数据,如何对产量递减进行有效地预测,对开发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产量递减主要是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造成的,因此文中提出一种利用相对渗透率预测产量递减规律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开递减规律的识别,对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井产量递减规律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准确预测页岩气单井产量及估算最终可采储量(Expected Ultimate Recovery,缩写为EUR)是页岩气开发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预测方法主要有数值模拟法、解析法和经验法三大类,其中经验法因为只需生产数据、操作简单且有效而被广泛使用。目前主要有SEPD模型、Duong模型和YM-SEPD模型等单一模型,鉴于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复杂的流动机理和渗流规律,单一递减模型难以适应现场需要。在详细分析了目前适用于页岩气藏单井产量预测最常用的两种经验方法-SEPD和Duong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此为基础的产量递减经验法分析新组合模型,并以四川盆地页岩气井生产数据为例,分析对比了新方法与SEPD法和Duong法的预测结果,印证了新方法更具优势、预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