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能离网利用中主要以提水为主,提出了一种太阳能提水泵站的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目前太阳能提水泵站建设存在的容量不匹配、效率低、保证率差等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选择了最佳匹配的太阳能电池、控制器、水泵等部件,实现了太阳能提水泵站的可靠运行,解决了无电地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多功能太阳能PV/T集热器(tri-functional PV/T solar collector),将加热空气和加热水2种功能结合,从而实现PV/T集热器全年的高效利用,满足不同的能量需求。该文搭建2套实验平台对于2种工作模式的光电光热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并对不同空气流量和进口温度下的PV/T集热器光电光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多功能PV/T集热器在2种工作模式下均可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太阳能 (包括热利用和光电 )在建筑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图 2。  相似文献   

4.
报道     
《能源工程》2004,(1):16-16
能源专家建议开展研究与发展的能源课题1 .开展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及其他途径制氢的基础研究。系统地开展氢的制取、储存、运输与应用的研究。2 .大力研究新型高效廉价光伏电池。3.大力开展生物质能源材料的种植 ,利用基因技术发展高富含油脂植物品种 ,发展甲醇与乙醇的提取技术。4.通过光伏电池生产创新整合与小家电的推广应用 ,增大光伏模块的产量 ,降低光伏电池的成本。5 .研究太阳能发电塔与太阳能中央空调设备。6.与建筑行业紧密合作 ,研究光电屋面瓦与光电幕墙 ,大力推行能源平衡或富余的太阳能建筑 ,推动太阳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7…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全解决木材干燥过程中供热及废气污染问题,本系统基于木材干燥过程中热能形成与消耗原理,将三种太阳能集热方法综合应用于木材干燥系统中。即利用太阳能集热技术加热进入干燥室的空气、利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加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为整个干燥系统供电。设计了一个干燥容积为20立方米的木材干燥室太阳能综合供热系统,包括干燥尾气热量回收设备、太阳能加热器的选型和关键热量参数、太阳能热水器的型号和关键热能参数、太阳能光电设备选型和关键热量参数等。整个太阳能木材干燥综合系统为木材干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常经济环保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太阳能是应用最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各类可再生能源中,除水电外,太阳能供热装机量始终居可再生能源第1。太阳能应用形式分为2种:光热和光电。光热主要面向民用、商用、工业领域。民用和商用主要是热水、采暖、工业预热等。工业领域主要是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工业锅炉、海水淡化、太阳能发电等。光电主要面向居民和商业。居  相似文献   

7.
王亚  冯彬  章丽红  俞亚珍 《太阳能》2012,(17):25-28
一引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但其中超过96%销往国外,国内光伏应用率极低。而国内的农业、工业生产都离不开电能的消耗。太阳能提水抗旱系统充分发挥光伏发电技术的优势,利用太阳能提水灌溉支援抗旱,是我国光伏发电与农业抗旱的有机结合和成功尝试,也有效扩大了太阳能应用内需。太阳能提水抗旱系统由太阳电池阵列和太阳能提水控制器组成,太阳电池阵列则由太阳电池板组成,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吸收太阳能产生高压直流电,通过控制器转化成动力交流电,推动水泵提水工作。该系统与传统水泵抽水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中的光电转化装置模型为例,利用辐射炯的定义,从炯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太阳能的光电转化,分析了光电转化过程中的炯损及其在太阳能光电转化各个环节中的分布.给出了能流图和炯流图,直观地说明了炯分析比能量分析更能有效说明太阳能中有用能的利用情况.炯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光电电池内部的炯损很大,而由对流换热过程带走的炯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流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系统,系统的构成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类似。系统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系统选型;(2)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确定;(3)设备选型,如储热水箱、水泵、辅助热源等;(4)采暖、供热末端设计;(5)系统环境和经济效益分析。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一中药饮片的太阳能干燥 1 设备组成 中药饮片太阳能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 特点 (1)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太阳能温室相结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操作图1中5~8四个阀门控制气流,实现集热器温室开式通风、温室内部闭式循环通风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多种方式配合通风,可满足不同物料、干燥阶段、干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2013,(3):35-35
据华侨大学报道,该校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基于二氧钛/聚3-己基噻吩异质结的杂化太阳能电池.这种无机一有机杂化太阳能电池在紫外光辐照(标准光强)下其光电转化效率为1.28%紫外光响应的太阳能电池对光伏电池和光电器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适宜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区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放牧的影响下降水偏少,草场退化严重的现状,利用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是解决干旱地区草场退化的有效途径,以青海省为例,分析了水资源与草场的匹配情况,并分别从经济效益与地下水可持续两方面论证了实施太阳能提水灌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青海省实施太阳能提水灌溉的潜力很大,当降水量为350~400 mm时太阳能提水灌溉单位投入产出量最大,提水后仍可保持地下水的可持续性.该法有效可行,并可促进生态改善和当地经济发展,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普知识     
正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3月,财政部制定《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点如下:1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应用的示范推广;2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筑光电利用等给予定额补助;3优先支持太阳  相似文献   

14.
这里介绍一种日本的简易太阳能采暖器。这种采暖器实际上是一台可以安装在普通房屋上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冬季可用它来为房屋供热。图1是这种太阳能采暖器的平面图和纵剖面图。它的透明盖板是8块平板玻璃,每4块镶在一个木框内,总面积是6.73米~2。采暖器的外框用31毫米厚的  相似文献   

15.
肖丽仙  何永泰 《太阳能学报》2018,39(9):2536-2543
为研究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在光伏/热(PV/T)太阳能系统中的应用特性,分析CPC-PV/T集热器内部的热传输机理,建立CPC-PV/T太阳能系统的光热、光电能量转换理论。并对系统的光热、光电转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PC型聚光器在PV/T系统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系统光热转换性能的降低,但能有效提高系统光电转换效率。另外,设计无聚光PV/T太阳能系统样机和CPC型聚光PV/T太阳能系统样机,并对2种样机的光热、光电特性进行测试及对比分析。其中,CPC-PV/T样机的热效率为39.6%、输出电效率5.4%,无聚光PV/T样机热效率为44%、输出电效率仅为4.1%,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院和北京市大兴县新能源村办公室的科技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制成了一种利用太阳能来制造冷饮水的设备。这套设备是氨水吸收式冷冻装置,采用无泵回热循环系统。下图为该装置的系统图,它由紫外线消毒器(图中未画出)、太阳能集热器、分凝器、冷凝器、氨水贮存器、蒸发器、液氨贮存器、吸收器和换热  相似文献   

17.
钱为  徐政  陈锐坚 《太阳能学报》2019,40(9):2479-2485
为解决偏远地区供水供电问题,根据不同的容量和用途开发2套风光互补提水系统及其对应的控制器。针对有蓄电储能的低压小功率系统,研究并制定简单高效的控制方案和基于蓄电池荷电状态的运行模式。针对无蓄电储能的高压大功率系统,提出以风电、光伏与水泵的协调控制方法保证风能与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系统的稳定性。对控制器产品样机和系统运行特性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节能》2016,(5)
文中提出太阳能光电-光热系统型式,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太阳能集热冷却技术相结合,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同时输出部分可利用的生活热能,也弥补了传统的太阳能利用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建立光伏-太阳能集热板模型,比较分析与地面垂直布置于建筑南立面和倾斜42°布置于屋顶的2种单块光伏-太阳能集热板布置方式的全年运行结果,定量比较2种布置方式的光伏转换效率和平均功率,结合实际应用从而选择最优布置方式,结果表明垂直布置于南立面更合适。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发明的世界独一无二的星电池(如图1)轰动科学界.它是独创的全天候光电技术装置,在光电转换效率、经济成本和性价比方面是目前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技术装置远远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这里向太阳能爱好者介绍一种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家用太阳能干燥器。这种干燥器由空气加热器、支架和干燥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2是它的实物照片。简易太阳能干燥器是一种被动式装置,工作时不需要外加动力。它利用太阳能加热流入加热器中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