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脉冲电晕反应器分解含氯有机废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筒式电晕反应器对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有机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峰值电压能显著影响有机废气的去除率,当峰值电压从17.5 kV提高到25 kV时,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的去除率分别从8%和39%上升到31%和76%.随着脉冲频率的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也上升.实验还发现,增加气体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的去除率.通过FR-IR对分解产物的分析,发现最终分解产物为CO,CO2,H2O和HCl. 相似文献
2.
线板式脉冲电晕反应器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废气处理中低能耗与高处理效率问题,研究了气体流速、气体温度及反应器并联操作因素对线板式电晕反应器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Blumlein 脉冲形成网络(BPFN)型窄脉冲高压电源,考察了这些操作因素对脉冲波形及电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并联反应器与脉冲电源的匹配关系,得出了反应器充电电压对峰值阻抗和电源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处理废气的流速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源能量效率.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改变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不大.与单个电晕反应器相比,反应器并联后的电源最大能量转换效率从96%降为88%. 相似文献
3.
4.
脉冲电晕处理三乙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筒式电晕反应器,对三乙胺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考察峰值电压、载气成分和水分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峰值电压,增加氧气的体积分数有利于三乙胺的分解.当通气量在300 mL/min,三乙胺的质量浓度约为0.05 mg/L,氧气体积分数为25%,处理效率可达到65%以上.通过产物的分析,发现最终分解主要产物为CO,CO2,H2O和NO2. 相似文献
5.
脉冲电晕结合催化剂降解二氯甲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对二氯甲烷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去除率随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氮气中加入2%氧气,可以提高二氯甲烷的去除效果.继续提高氧气浓度,二氯甲烷降解率显著下降.二氯甲烷在氮气氛围中降解的主要气相产物为HCl.当加入氧气后,二氯甲烷主要降解为CO2,CO和H2O,同时也产生O3和COCl2等产物.在反应器中加入TiO2催化剂有助于提高二氯甲烷的去除率.当TiO2催化剂的煅烧温度为550℃时,TiO2的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针-筒式反应器进行高压脉冲电晕放电降解液相苯酚的试验,研究Fe2+、脉冲电压峰值、脉冲频率、曝气及pH等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发现,苯酚降解率随着Fe2+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佳Fe2+的添加量为0.015 mmol/L;提高脉冲电压峰值、脉冲频率、曝气体积流量和pH均可达到提高苯酚降解率的效果,其经济性、适应性最佳值如下:脉冲电压峰值为40 kV,脉冲频率为180 Hz,曝气O2的体积流量为6 L/min,此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到84.8 %;偏碱性环境有利于苯酚的降解;曝气种类对苯酚降解率有较大影响,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氩气、氧气、氮气.当曝气源为氩气时,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8.1 %.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反应器去除甲苯废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反应器对去除甲苯废气进行了实验研究.电化学反应器由5对网状电极叠加红成,电极板间填充对甲苯具有吸附能力的活性炭颗粒作为流动电极.电解质为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游液,模拟甲苯废气通过鼓泡从电化学反应器下部导入.实验考察了电流密度、停留时间以及活性蓉等因素对甲苯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甲苯通过反应器后能够被有效的降解,当电流密度是0.05A/cm^2,气体流量为2000mL/min时,反应器对质量浓度为1300mg/m^3甲苯废气的去除璋达40%以上.通过对液相产物的分析,发现甲苯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苯甲酸.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电化学反应器对去除NO废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反应器由5对网状电极叠加组成,极板间距为50 mm.吸收液为氯化钠溶液,模拟NO废气由标准质量浓度混合气提供.实验考察了电流密度、气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NO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NO通过反应器后能够被有效地氧化和吸收,NO的去除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电流密度为0.08 A/cm2和气体流量为2 000 mL/min时,对质量浓度为674 mg/m3NO废气的去除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反应器对去除硫化氢废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反应器由5对网状电极叠加组成,电极材料为RuO2/Ti,两相邻电极板间距为5mm,电解质为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硫化氢气体从反应器底部通过鼓泡进入反应器.实验考察了电流密度、气体停留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硫化氢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硫化氢通过反应器后能够被有效的降解,当电流密度为0.14A/cm2气体流量为2000mL/min时,硫化氢废气的去除率可达70%左右.反应的最终产物主要为单质硫和硫酸根离子. 相似文献
10.
电晕线是电除尘器电场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除尘效率的高低。本文通过在实验室中电除尘器模拟台上的大量试验,对电晕线的芒刺间距、芒刺长度、支撑管直径大小、芒刺平行与垂直极板布置等对放电性能如起晕电压、击穿电压、伏——安特性、板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推荐出三种芒刺线型,以期进一步提高粒子驱进速度和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1.
负极性高压脉冲电晕脱除NO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负脉冲流光电晕放电在室温条件下对空气+NO简单混合气体进行了脱硝实验研究.实验所用脉冲电压的前沿上升时间为300ns,脉冲半高宽大约500ns.结果表明:脉冲流光电晕放电对脱除NO是有效的;在脉冲电压上叠加直流偏压能提高NO的脱除率;混合气体中含一定量的水分对脱除NO有促进作用;在气体流速、NO脱除率和注入反应器中的电功率一定时,NO的脱除总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氨气(NH3)添加剂使NO的脱除率大幅度上升,并生成固态硝酸铵(NH4NO3).文中还对放电等离子体中气相化学反应脱除NO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技术,对炼油厂恶臭气体中代表性污染物--硫化氢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进行脱除. 采用自制高压直流电源,在氧化氛围中进行了动态和静态脱臭实验,在含氢还原氛围中进行了静态脱臭实验. 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功率、停留时间、氧化氛围及含氢还原氛围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影响硫化氢脱除的最主要因素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在由氮气和氢气组成的还原氛围中,硫化氢的脱除率仅为40.9%;在上述还原氛围中增加体积分数为10%的氧气可使硫化氢脱除率达到80%;在含氢气和氮气及氧气体积分数为10%~20%的氧化氛围中,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硫化氢的最终脱除率达到100%.增加氧自由基源有利于提高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3.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三卤甲烷生成势去除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随着氯化消毒的广泛使用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问题.由于THMFP主要由天然有机物(NOM)成分组成,因而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于将其有效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不仅具有臭氧氧化、提高溶解氧的优点,而且协同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强化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了经该工艺处理后水质参数THMFP与溶解性有机炭(DOC)之间的关系,以及pH.对它们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工艺可以长期稳定去除50.2—59.3%的THMFP. 相似文献
1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的试验过程中,研究了生物除磷效果及影响除磷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磷的出水指标可以达到0.5ml/L以下;(2)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收的前提条件;(3)溶解氧浓度影响磷的吸收速率,但不影响磷的去除总量;(4)污泥龄是影响脱氮除磷的关键;(5)硝态氮并没有影响SBR工艺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粉末活性炭-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联用(PAC-IHFMS)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的试验研究,并与只用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粉末活性炭直接浸入装有中空纤维膜的反应器中,浓度为250mg/L,与水接触时间为40min,超滤膜渗透通量为12L/h,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的加入,可以增强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对高锰酸盐指数和NH4^ -N的去除效果,但对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汪大,对浊度和细菌总数的去除没有帮助,只用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就可以有良好的除浊和消毒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粉末活性炭的加入,可以减轻膜污染,对维持超滤膜高比流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体电晕放电原理,利用纳米碳管独特的物理结构和尖端发射效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碳管离子型气敏传感器.采用阳极氧化铝模板法生长的定向纳米碳管阵列所构成的传感器,其纳米碳管和电极是一体的,简化了器件结构和工艺.在外加直流电压的激励下,纳米碳管顶部形成很强的非均匀电场,在电压相对低的情况下能很容易地电离气体,根据气体的击穿电压和放电电流来实现对单一气体和确定性组合气体的检测.实验中还分析了温度、湿度对传感器的影响,对该传感器的性能也作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体积小、响应时间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室温操作等优点,而且实现方便,操作简单,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