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蓬莱19-3油田各岩屑回注井的井身结构、目的层位、回注层位压力及应力、回注量、岩屑浆体密度和黏度等参数,以及岩屑回注注入压力变化的影响。总结了岩屑回注技术在蓬莱19-3油田的应用效果,为油田岩屑回注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崔庆振 《海洋石油》2019,39(3):59-61,65
由于蓬莱油田注入水水质差,注水井堵塞快,为保证油田注水量需开展大量水井酸化,成本较高,为了降本增效,急需提高酸化技术水平。由于酸化工艺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压力和排量,而且酸化摩阻的计算直接影响着酸化压力。结合实例,该文章对酸化摩阻进行了研究,发现传统酸化摩阻按照配注量计算,得到的井口酸化压力是个定值,实际上酸化排量通常比配注量大,导致摩阻计算偏小,酸化压力也会偏小。为此,该文提出了酸化摩阻和井口酸化压力应随酸化排量改变的观点,在实际应用中,水井酸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姬塬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注水井压力高甚至注不进的情况。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明确了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开发了一套在线酸化处理液体系,通过室内性能评价实验证明该处理液体系适用于姬塬油田注水井。该工艺现场应用11井次,注水井增注及对应油井井组增产均取得良好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在线酸化酸处理液及施工工艺能够有效解除近井地带堵塞,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提高注水井配注量,对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性和海上注聚管柱的特点,提出了油管注聚和环空注聚情况下聚合物溶液摩阻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渤海S油田注聚井段进行了相关计算,指出了该油田注聚管柱中流体摩阻较大的管柱,并通过分析不同管柱和流体组合情况,指出了不同日注聚量情况下应采用的注聚管柱。在此基础上,对渤海S油田注聚井最大井口注入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油田注聚井大部分注聚段在400 m3/d注入量时井口注入压力有0.5~1.5 MPa提升空间,在600 m3/d注入量时井口注入压力有1~3 MPa提升空间。建议海上油田注聚井实行"一井一策"精细化压力管理,避免统一限定注入压力上限带来的不利限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测压多是关井压力恢复方法,由于关井压力恢复影响油田的产量,而且恢复时间长,测试费用也很高。为此提出了以不稳定试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运用二流量测试技术求取地层压力资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二流量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作了初步探讨。通过xx井的二流量测试现场试验资料对比分析.证明二流量测试技术是经济适用的。  相似文献   

6.
渤海注聚油田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是在油田早期注水时计算得到的,开始注聚后,由于注入流体的性质发生改变,原有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已不适用当前的注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注。采用压力节点分析方法,优化计算参数,对注聚井井口注入压力界限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油田注聚井井口注入压力界限较原给定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10 MPa)提高幅度可达23.2%~52.3%。研究成果为适时调整注聚阶段的井口注入压力界限、提高配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为了控制高渗层的注水量,加强中、低渗层的注水,需要从监测注入水的动态入手掌握分层吸水状况。分注井直接测试技术采用偏孔直接测试和井筒流动测试两种途径,测试进入第一个层段的注水量、分层压力温度,较真实地反映了各层段的吸水状况,并在测试过程中验证注水封隔器的密封性,不会造成地层污染。应用层面流褶积试井理论分析层段压力、流量资料,得到层段渗透率、系数、吸水指数等资料。18井次现场测试表明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注水井压力降落试井工艺的不足,依据压力降落测试时井筒附近地层压力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注水井井口压力降落试井新工艺。按实际流体伯努利方程进行流压和静压的折算,以常用电子压力计的测量误差做为沿程阻力损失的取舍判据,通过区域压力降落试井数据分析,并忽略沿程阻力损失,选择出适合该工艺注水井的注入量和注入压力。实践应用表明注水井井口压力降落曲线可以准确反映压力降落时井筒附近地层流体渗流特征,其解释成果完全能够替代井底压降试井解释成果。  相似文献   

9.
酸化是油田解除近井地带污染、实现增产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基质酸化作业中,可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注酸排量q_i和井口注入压力P_(ti)数据,来监测基质酸化过程中表皮系数S的动态变化,实现对酸化过程的实时跟踪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受平台空间、时间限制,即时处理困难和易对平台处理系统造成冲击等问题,通过对现场酸化返排液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了酸化返排液对填砂管模拟堵塞的影响,室内验证了酸化返排液回注不会对回注井造成严重堵塞,提出了利用平台原有设备对返排液进行简单处理后回注注水井的处理工艺。现场应用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的油井酸化返排液,其水相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平台注入水,回注井视吸水指数由回注前的24.02 m~3/(d?MPa)降至回注后的16.94 m~3/(d?MPa),但经少量盐酸解堵体系处理后,视吸水指数上升至27.16 m~3/(d?MPa)。配套处理技术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难题,确保海上油田油井酸化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1.
BZ油田是典型的窄河道型注水开发油田,目前油田部分注水井的井口压力非常高,对油田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结合窄河道地质油藏特征分析油田注入压力高的原因和注水井的注入能力很有必要。应用渗流力学理论,考虑窄河道油藏横向上厚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推导出窄河道油藏注水井注入压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公式分析表明:注水井井口压力高的原因是窄河道油藏薄注厚采模式的影响;利用该公式获得窄河道油藏极限注水量的理论图版,用来指导酸化措施的提出,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平 《油气井测试》2009,18(4):30-31
镇泾油田红河105井长8油层是该油田第一口DST测试能够自喷的油井,由于设计的二开井为48h,而开井仅流动19.66h油流就达到井口形成了井口关井的情况,虽可采用常规的试井解释方法对井口关井恢复段的压力进行参数解释,但失去了二关井作用并浪费了时间。本文介绍了红河105井地层测试设计、施工及关井资料解释处理方法并提出今后该区地层测试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克拉205井在井口进行不稳定测试时,井口压力动态出现异常。这种压力异常主要表现在关井后很短的时间内井口压力急剧上升到一个高点,随着测试时间的延续,井口压力开始下降。文章考虑关井后井筒流体温度的变化,建立关井后井筒温度降落剖面预测模型,提出了将井口压力较准确地折算到井底的方法。结合克拉205井的实际情况采用法国KAPPA公司研制的saphir试井解释软件,选用了适当的模型对克拉205井进行了试井分析,能很好地获得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在注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过程中,注气井井筒及油层温度场分布是影响注CO_2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注CO_2井筒及油层温度场分布模型对红河油田注CO_2井筒及油层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影响井筒及油层温度场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CO_2过程中,井口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对井底温度和油层温度场分布几乎没有影响;井口日注入量越大,注入时间越长,井筒温度和油层温度越低,CO_2波及到的油层范围越大。为保证红河油田注CO_2的效果,现场试验中总注入量应该有一个合适范围,井口日注入量应控制在30 t以内,采用3Cr防腐蚀油管可有效防止注CO_2对管材腐蚀。  相似文献   

15.
郭庆  郭艳萍  蒋宏  白良杰  陈松  李亚洲 《断块油气田》2009,16(3):105-106,109
西峰油田长8低渗储层欠注水井较多,注水效果不好,普通酸液的增注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针对注水井初投压力高,正常注水后压力上升快,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注入困难,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岩心溶蚀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储层主体的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西峰油田13口注水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氧化型深部酸化工艺后,试验井组注入量与吸水指数比措施前大幅度提高,有效解决了油藏欠注问题,为西峰油田油水井增产增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注水井压降测试井筒遇阻、井口闸门失效等问题,依据压力降落测试时井筒附近地层压力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注水井井口压力降落试井新工艺,该工艺的井口压降测试仪体积小,携带方便,通过在井口安装和测试,工序简单、操作方便,属于低功耗设备,利于环保,无安全隐患.通过此新型注水井井口压降测试仪,开展井口压降测试,可降低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层测压技术判断高压注水层破裂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地应力与地层破裂压力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和研究和注水压力与地层注动压力的关系式,给出了井底流动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的关系式,由此 建立了井口注水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之间的关系式。提出了一种高压注水井分层测井层压力恢复的新方法,该方法管柱功能强,测压井下关井,分层流量直接测试不用迭加法,测试精度高,操作方便。应用该方法进行高压注水层地层破裂的测试,分析了破裂地层试井曲线特征。对地层破裂在曲线上表现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验证。现场应已见到了很好的效果。实测解释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判断符合率高,为高压注水井提供了压力上限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宝浪油田属于油气比较高的低渗透油藏,在试井时井筒储存效应长时间存在,使常规的压力恢复试井时间很长。为解决低渗透挥发性油藏不稳定试井占产时间太长的难点问题,在B103井试用了变流量(不关井)试井方法。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和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正确、测试工艺及其分析过程简单,便于现场应用。由于开井试井井筒储存效应减少,测试时间缩短,使试井对油井生产几乎不产生影响,有效地提高了试井的经济效益和油井的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玉辉  潘啸天  张野  刘艳玲  李军  郭振雷 《测井技术》2021,45(4):372-375,380
针对目前油田分层配注井注入量的监测需求,研制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磁流量计,该流量计可长期置于油田智能配注井,进行注入量测量.介绍仪器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仪器技术指标.室内实验表明,智能配注井井下电磁流量计在清水中标定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仪器输出稳定,重复性好,测量结果准确.现场试验表明,应用电磁流量计进行智能配注井配注量监测,测试精度高,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真实反应井下注入情况,可以长期置于井下进行流量监测,能够满足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0.
镇北油田存在常规酸化注水井注入压力高,二次沉淀严重问题。针对长庆镇北油田复杂岩性地层的特征和以往注水井酸化效果,进行解堵方案分析,拓展复合酸化技术在注水井中的应用,研究适应长3、长8储层的酸化液配方,并通过模拟程序"顶替液→油田回注水→前置酸→主体酸→后置酸→顶替液"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注入水和前置液都会对岩心渗透性造成伤害,主体酸可以对岩心中的部分可溶矿物进行溶蚀,与注入水中的微粒等发生反应,使得岩心的渗透性得到较好的恢复和提高,后置酸液通过维持体系p H值防止二次沉淀发生。矿场应用表明,酸化解除了储层伤害,3口试验井酸化过程中施工压力明显降低,降压幅度明显高于以往酸化井,取得较好的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